西门子64排CT颈部CTA低剂量低对比剂用量扫描方案的临床研究

发表时间:2021/4/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6期   作者: 龙锋 谌力群 叶红 潘海锋 吴驰
[导读] 探究西门子64排CT颈部CTA低剂量低对比剂用量扫描方案的临床研究。

       龙锋  谌力群  叶红  潘海锋  吴驰
       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  广东湛江  524000
       【摘要】 目的 探究西门子64排CT颈部CTA低剂量低对比剂用量扫描方案的临床研究。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实施颈部CTA检查患者总计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CT扫描模式,观察组采取低剂量低对比剂用量扫描方案,对两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CTDIvol、DLP、ED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1分、2分、3分、4分人数占比为8.00%、16.00%、8.00%、48.00%,与对照组12.00%、12.00%、4.00%、52.00%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西门子64排CT颈部CTA中应用低剂量低对比剂,对扫描结果不存在影响,且应用碘剂量和辐射剂量降低,且获取较佳的图像质量。
【关键词】低剂量;低对比剂;扫描;检查
        脑血管疾病为各种血管源性脑病所致脑部组织功能障碍,以脑部组织出血、缺血为表现脑血管病变,包括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瘤、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短暂性脑缺血发病机制及其病因之一为颈动脉受压学说,与患者颈椎骨质增生、先天发育引起血管扭曲过长及动脉粥样硬化,目前常见检查为颈部CTA检查[1]。但CTA检查可促使图像重建后清晰显示,容积伪影降低,扫描过程中开展薄层扫描,患者自身耐受辐射剂量一定程度升高[2]。研究指出[3],颈部CTA检查期间配合64排CT“双低”扫描模式,可显著降低患者所承受碘总量、辐射剂量,并获取较佳图像质量。文章就西门子64排CT颈部CTA低剂量低对比剂用量扫描方案的临床研究如下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8月~2020年12月期间实施颈部CTA检查患者总计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25例,纳入标准:①纳入对象均为开展颈部CTA检查者;②纳入对象年龄≥18周岁;③对碘对比剂过敏者;④处于哺乳期、妊娠期女性。排除标准:①临床一般资料不全者;②伴有影响研究开展疾病,精神障碍、认知障碍;③失语失聪及无法正常交流者。对照组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40~90岁,平均(60±4.5)岁,观察组中男13例,女12例,年龄40~90岁,平均(62±4.7)岁,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扫描仪器:德国SIEMESE公司生产的SOMATOM Definition AS 64排螺旋CT。扫描前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患者确认移除假牙、耳环等金属物品,避免金属所产生伪影。详细介绍检查流程,及时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对照组予以常规扫描:管电压120kv,管电流采取机器自带的Dose CAVE自动调节技术,X线球管旋转时间:0.50s/周,准直器宽度为0.625mm×64层,重建层厚0.625mm,视野:160mm,矩阵:512×512。注射对比剂70ml碘克沙醇(1.0~1.5ml/kg,350mgI/ml),流率5.0ml/s,后续以40ml生理盐水冲洗。观察组采取低剂量低对比剂用量扫描方案,扫描参数:管电压70~80kVP,管电流采取机器自带的Dose CAVE自动调节技术,X线球管旋转时间:0.33s/周,螺距:1.2,FOV(200.00~250.00)mm×(200.00~250.00)mm,窗宽600HU、窗位300HU,采集层厚:0.6mm,重建层厚0.75mm,重建间隔0.5mm,重建矩阵512×512,准直器宽度 0.6mm。注射对比剂45ml碘克沙醇(0.9~1.0ml/kg,270mgI/ml),流率6.0ml/s,后续以40ml生理盐水冲洗,预防造影检查后血栓形成及栓塞,检查完毕后观察30min。
         检查方法: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开展检查,将双臂自然放置在身体两侧。扫描过程中基于定位线,分别设定在主动脉弓部、颅底,并完成常规颈部平扫后并选择造影剂示踪法扫描系统,行增强扫描,经肘静脉选择双筒高压注射器注射对比剂,对升主动脉根感兴趣区域开展监测,密度维持在100HU预设值,触发且延迟3s扫描。处理图像:将获取数据上传至图像工作站,并选择曲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及容积再现等后处理方式对颈部血管进行评估。
1.3 观察指标
        (1)对两组患者辐射剂量进行比较,包括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辐射剂量(ED)。ED= DLP×K(K为转化系数),基于欧洲CT质量标准提出头颈部扫描时K值取0.0023mSv/(mGy cm)。(2)比较两组图像质量,按照4级评分法标准进行评分:图像质量优,管壁光滑且分支显示清晰,明确诊断:4分;图像质量良好且管壁粗糙,分支远端不清晰,不影响诊断:3分,图像质量尚可,管腔存在少部分缺失,分支欠佳,影响诊断:2分,图像质量差,血管节段性缺失,影响诊断:1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辐射剂量比较
    观察组CTDIvol、DLP、ED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 讨论
        随着国内影像学设备及其技术不断更新,CTA技术开展下特点为简洁、高效,图像空间分辨率及其密度分辨率偏高,为临床诊断提供多角度、立体化可视影像,能满足对精准医疗、影像可视化需求。随着近些年来临床CTA诊断应用越来越广泛,对心血管疾病诊断上取得显著成效。随着国内心脑血管疾病趋于高发,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颈动脉狭窄发生率偏高,脑组织缺血及脑梗死病症发病率高[4]。早期为保障检查图像质量,对颈部CTA检查中多采取高剂量、高浓度对比剂联合薄层扫描,对比剂不良反应率同样上升。因此,确保图像质量及不影响诊断前提下,对放射工作者降低对比剂用量、人体碘摄入量及X线辐射剂量成为探讨热点。
        颈部CTA特点为空间分辨率高及层厚更薄,微小血管病变显像高,时间分辨率高及探测器排数增加,薄层采集速度偏高,可有效提升计算机后处理功能。经对比分辨率更佳,高速扫描下,可保证对比剂团注效果,并拉开所需血管与不需要结构之间密度差,将动脉及静脉期分开[5]。本次研究中,对开展颈部CTA检查患者分别予以常规扫描、低剂量低对比剂用量扫描方案,对其检查结果分析,低剂量低对比剂扫描下,CTDIvol、DLP、E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对图像质量进行分析得出,低剂量低对比剂扫描下患者图像质量与常规扫描无显著差异性,P>0.05。对其原因分析下,管电压、管电流及扫描时间均是影响CT辐射剂量因素。X射线辐射剂量与管电压平方呈正比,当管电压减低下受检者辐射剂量显著降低。研究指出[6],每降低20kv管电压时,可降低约一半辐射剂量。同时,低管电压会引起X射线穿透力不足,增加图像噪声。CT增强期80kv下X射线更易对碘对比剂产生光电效应,提高靶血管CT值,并补偿低电压所引起噪声增高,图像质量并不会降低。为此,管电压降低下可保障低辐射剂量,引起射束硬化伪影,探测器所接受有效度数变少,图像噪声增加,影响图像质量。为此,保障图像质量及临床诊断下,选择合适管电压可进一步降低辐射剂量。曾禹莉,何荣,任永, 等[7]研究指出,管电压及噪声指数预设固定情况下,合理基于管电流调节范围并保障图像质量,适当降低头颈CTA辐射剂量。基于64排低浓度低对比剂扫描模式下,确保峰值持续时间、峰值时间及强化峰值时间,低浓度对比剂扫描模式下可确保成像质量。头颈部CTA具有无创、快速及三维图像,清晰显示出头颈血管形态、毗邻关系,对头颈部血管病变诊断起着重要诊断价值,对后续治疗开展提供指导作用[8]。本次研究开展具有一定局限性,样本量较少,人群检查以中老年人为主,被检查者因个体差异性会影响研究数据,且老年人群血管弹性及注射对比剂耐受程度低于年轻人群,均是数据结果影响因素。为此,后续仍需加大样本量、延长研究时间、扩大纳入样本范围,进一步明确研究准确性。
        综上所述,西门子64排CT颈部CTA中应用低剂量低对比剂,对扫描结果不存在影响,且应用碘剂量和辐射剂量降低,且获取较佳的图像质量。
参考文献
[1]郑小丹,李蛟,胡军武, 等.低管电压、低对比剂用量和大螺距在双期减影头颈血管CTA中的运用[J].放射学实践,2019,34(11):1260-1264.
[2]张小勇,崔学龙,曾宪春, 等.第三代双源CT低管电压联合低浓度等渗对比剂在头颈心CTA一站式成像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20,36(13):1813-1817.
[3]袁有法,房星宇,张艺军, 等.64层螺旋CT小剂量对比剂结合低管电压在头颈部CT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7,29(11):96-100.
[4]余滔,单华,姜文雯.低剂量对比剂联合低监测阈值在 头颈部CTA中的应用[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19,28(4):455-461.
[5]赖宇林,郭建雄,温晓琴, 等.以目标血管对比剂峰值浓度和持续时间计算的低剂量对比剂在头颈部CTA中的应用[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8,28(5):718-720.
[6]何绍富,冯玉,胡曼诗, 等.前瞻性探讨小剂量对比剂及特殊体位设计在320排CT颈部血管造影中的应用[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8,39(4):600-605.
[7]曾禹莉,何荣,任永, 等."双低"技术在老年人头颈部非迭代重建CT血管成像中的应用[J].实用放射学杂志,2020,36(11):1841-1844,1852.
[8]梁永超,莫夏萍,邓德茂, 等.头颈部CTA中预测试的剂量优化研究——“三低”联合窄准直器宽度的应用效果[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8,37(1):143-1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