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顺明
(普洱市人民医院儿科;云南普洱665000)
摘要 目的 分析研究儿科护理中沟通技巧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4月-2020年7月期间在我院儿科门诊进行就诊的患儿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将患儿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沟通技巧。记录并比较两组患儿的疗效情况、护理满意度以及治疗依从性。结果 观察组患儿监护人的满意率、患儿依从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儿科中开展护理工作时重视沟通技巧的应用,可有效提高满意度以及患儿的依从性,增强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关键词:儿科护理;沟通技巧;满意度;依从性
护患沟通在护理过程中非常重要,尤其针对8岁以下的患儿,他们语言表达能力较低,沟通中难免出现沟通困难的情况,从而降低患儿治疗的依从性,进一步是治疗效果受到一定程度影响,甚至会引发医疗纠纷。因此儿科护理中与患儿保持良好的沟通,提高护理质量尤为重要。本文即是对本院儿科护理中的沟通技巧进行分析研究,有效提升护理质量,以及患儿依从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4月-2020年7月期间在我院儿科门诊进行就诊的患儿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将患儿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2-8岁,平均年龄(4.9±2.7)岁;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2-8岁,平均年龄(5.2±2.1)岁。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等一般临床资料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沟通技巧,具体方法如下:(1)营造舒适的就诊氛围,与患儿建立良好关系。在患儿入院就诊时,医护人员要积极主动上前与患儿打招呼,面带微笑且语言温柔,让患儿感到医护人员的友好而建立良好的关系。同时要与患儿监护人了解患儿的病情以及其他情况,使患儿及监护人感到医护人员的对他们的关注。医院应对医护人员的衣着及妆容进行管理,让患儿及监护人感受到舒适的同时也看到其工作态度的严谨,消除患儿的戒备之心及监护人疑惑。(2)健康教育宣讲。在患儿到院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对其监护人进行健康教育宣讲。首先,医护人员应在与监护人交流中掌握患儿的具体情况,并分析监护人对患儿所疾病的认知度及不足之处;再以分析结果为依据对监护人进行健康教育宣讲。健康教育宣讲时要根据监护人的情况采取不同宣讲方式,对患儿本次所患疾病以及可能患的并发症等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包括致病因素、防预措施、用药方法及注意事项,耐心回答监护人所提出的疑问。在健康教育宣讲过程中,针对监护人无法掌握以及有疑问的知识时,采取监护人能听懂的方法为其讲解相关知识及疑问,并对不同治疗方案的意义和目的做详细介绍。(3)与患儿的沟通。患儿的年龄在2-8岁,其语言表达能力不同,且患儿性格的不同其表达能力也不同,因此在与患儿的沟通中我们采取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两种方式。①语言沟通。语言是最佳的沟通方式,但是患儿因承受不同程度的病痛而产生紧张、恐惧以致抵触等不良心理,这对语言沟通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医护人员在与患儿沟通时应以安抚、安慰的言语为主,利用患儿简单易懂的语言进行沟通,分散其注意力,缓解疾病带来的不适感,促进患儿积极医护人员的治疗工作。②非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及时通过手势、头部、身体、抚触等肢体语言进行沟通,肢体语言不仅可以反映其情绪、感觉,还可以通过肢体语言分析其健康情况。肢体语言适用于所有的患儿,在对语言表达能力好的患儿同时采取自体语言,可获得患儿的好感度,更能将自身的不适感告知医护人员。对不善言辞的患儿采用肢体语言,可有效降低患儿排斥感,获得患儿的信任,医护人员可以通过手势、肢体的动作等结合简单的语言和患儿进行沟通,以便了解患儿更多的相关信息。尤其在紧急情况下,医护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要时刻保持从容镇定,严格要求自己,保持良好的举止及态度,有条不紊的处理事件,提升在患儿及监护人面前的信任感。在针对2-3岁之间的患者,医护人员在对年龄小的患儿进行护理过程中,可通过扮鬼脸、用手躲猫猫等游戏来转移注意力,为临床治疗的顺利获得保障。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治疗依从性。满意度判定:采用我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估,总分10分,8分以上为非常满意,6-8分为满意,低于6分则为不满意;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治疗依从性判定:非常依从:患儿可主动配合护理,无吵闹等;依从:偶有不配合护理的情况,经安抚后可配合;不依从:患儿不停哭闹,安抚后也不配合护理;总依从性率=(依从+一般依从)/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20.0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当计量资料为正态分布时用±s描述,并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总满意率为100.00%,对照组为56.00%,观察组的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儿科比较特殊,其就诊的患儿年龄均偏小,与其进行正常沟通非常困难,多数情况下都是首选与其监护人进行沟通,而当患儿生病时,监护人的焦虑及恐惧心理会更突出,因此良好的沟通不仅可以建立良好护患关系,也可提高工作效率 [1]。
本文对2-8岁的患儿进行护理研究,将患儿分为以常规护理为主的对照组和以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沟通技巧护理为主的观察组,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监护人的满意率、患儿依从性率分别为100.00%、94.00%,对照组患儿监护人的满意率、患儿依从性率分别为56.00%、62.00%,由此可见,观察组患儿监护人的满意率、患儿依从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在儿科中开展护理工作时重视沟通技巧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满意度以及患儿的依从性,增强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莫日根托亚.护患沟通技巧与提高儿科护理质量探讨[J].养生保健指南,2018,(4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