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21/4/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11月11期   作者:朱志琼
[导读] 探讨并分析50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朱志琼
(云南省罗平县人民医院妇科;云南罗平655800)
【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50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3月-2019年12月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共100例,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后的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经不同护理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7.5%,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予以康复护理干预效果明显,不仅有利于患者的恢复,护理满意度较高,同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盆底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康复护理;护理满意度
 
盆底一般是指封闭骨盆底的肌肉群,对于女性来说,由于子宫、阴道等重要的生殖器官都存在在盆底内,而盆底肌是保证这些器官能够正常运转的重要前提[1]。但是,如果在各类因素的作用下,盆底肌的弹性下降、神经受损,或者出现盆底障碍的问题,就会让女性患者诱发许多功能疾病,因此也称为“盆底功能障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妇产科女性产后易发的一组疾病,其症状表现包括子宫脱垂、性生活障碍、阴道壁膨出、压力性尿失禁等[2]。在临床上,盆底功能障碍的形成主要与分娩有关,在妊娠期间盆底支持结构受损就会增加疾病发生的几率。因此,笔者选取我院收治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现总结以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3月-2019年12月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共100例,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年龄25~38岁,平均年龄(31.2±5.1)岁;观察组年龄24~38岁,平均年龄(30.4±4.7)岁。经过筛选的患者均符合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诊断标准,并排除了无法独立完成问卷填写的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的对比中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通过健康教育为患者说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的原因,以及后期的治疗方法,指导患者掌握凯格尔运动的相关注意事项。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康复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包括:①盆底Keger训练。在患者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应在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指导患者进行Keger训练,严格要求患者在起床后和睡觉前两个时间段内分别进行一次训练,每次运动时间以15~20min为宜,而训练强度应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来完成。同时,在训练期间,护理人员应加强产妇产后感染预防,为其说明预防的要点。②电刺激治疗指导。针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需要在电刺激前引导其完全排尿,而后将治疗仪器通过阴道放置进入盆底部位,治疗强度以产妇略有抖动感但不产生疼痛为宜,并在在实施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要求产妇做好身心放松,最大限度收缩自身的盆底肌肉。电刺激治疗每周2~3次,根据产妇的病情恢复情况来选择治疗强度和次数,需坚持2~3个月。同时,指导产妇掌握阴道哑铃使用的方法,以加强盆底肌训练的强度,在配合电刺激治疗中能够发挥理想的效果。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总有效率指标评价包括性生活满意度、子宫脱垂改善情况、尿失禁改善情况、治疗依从性。结果划分为三个等级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n*100%。
(2)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X²检验,P<0.05,差异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总满意度为85%,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7.5%,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往往与产妇分娩的过程有关,而针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需要在康复治疗和护理的干预下才能有效恢复盆底的正常功能[3]。在本次研究中,采用康复护理干预的方法,包括健康教育、盆底Keger训练和电刺激治疗指导,让产妇能够充分掌握盆底训练的做法,并提高对产后训练的重视,而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充分提示根据产妇的个体化情况制定针对的康复护理计划,可以加强产妇对疾病及治疗方法的认识,而有规律的定期锻炼,也可以帮助患者改善不良体征及预后情况;同时,在入院期间,产妇也能保持舒适的提高,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康复训练工作和要求。
综上所述,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予以康复护理干预效果明显,不仅有利于患者的恢复,护理满意度较高,同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盆底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丽清.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对患者依从性的影响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1(06):179-180.
[2]廖文梅.探讨不同时间康复护理对产后妇女盆底功能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5(06):144-145.
[3]包军荣,谢素娟.女性盆底功能康复训练的重要性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9,3(02):201-2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