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运动疗法治疗卒中后遗症的效果

发表时间:2021/4/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11月11期   作者:王亚辉
[导读] 分析康复运动疗法治疗卒中后遗症的效果。
王亚辉
(淇县人民医院;河南淇县456750)
【摘要】目的 分析康复运动疗法治疗卒中后遗症的效果。 方法 对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合并后遗症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信封法随机分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降压、扩血管药物等常规康复治疗方案,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康复运动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FMA评分、Barthel指数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FMA评分、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实施康复运动疗法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能够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优于常规康复疗法,值得应用。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运动;NIHSS评分
 
0.引言
脑卒中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在我国有较高的发病率与致死率,经过急救后幸存的患者也容易留有不同的程度的后遗症,例如偏瘫、感觉障碍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有数据显示脑卒中患者经过系统性的康复治疗后,约有60%的患者可以达到基本自理的程度[1]。基于此,笔者对我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进行了对照分析,探讨康复运动疗法治疗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合并后遗症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信封法随机分组,各40例。研究组男性23例,女性17例;最小年龄42岁,最大年龄75岁,平均(56.51±2.15)岁;肢体无力28例,行走障碍8例,感觉障碍4例。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最小年龄45岁,最大年龄77岁,平均(55.92±2.09)岁;肢体无力22例,行走障碍9例,感觉障碍2例。本研究已经伦理会批准,纳入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均为康复期,依从性良好,排除依从性差、既往精神病史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大(P<0.05),具有比较的资格。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降压、扩血管药物等常规康复治疗方案,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康复运动疗法治疗。康复运动疗法如下:(1)指导患者进行床上平移、健肢主动运动、患肢被动运动,根据患者肢体、感觉功能恢复情况调整运动量,循序渐进。(2)坐位平衡训练。指导患者缓慢练习起坐,指导患者由健足推动患侧足部运动,使用足部与腿部力量推动躯干用力坐起,初期可由家属于康复师协助坐起,后期由患者独立坐起,之后让患者逐渐过渡到无支撑情况下坐在椅子上。(3)站立平衡训练。指导患者将上肢外展与躯干垂直,伸直手臂,让患者手掌贴于墙面,指导患者通过手臂向手掌施压,防止手掌从墙上滑落。待到患者可以控制肘关节、肩关节后指导患者左右转动头部与躯干。指导患者扶杆站立,让患者逐渐脱离之称,缓慢将重心移向患侧,可徒手站立后指导患者进行动态平衡、静态平衡训练。(4)行走训练。指导患者先迈开建腿之后再迈开换腿,若患者行走困难,协助患者腿部向前移动给予一定的考虑,观察患者行走姿势,帮助患者矫正步态,逐渐由病房内行走变为病区走廊行走,增加难度。(5)塑形训练。根据康复运动期间对患者肢体功能感觉功能的评估结果,明确患者最需要训练的部位,通过拧螺丝、握球、插孔等运动指导患者形成正确的姿态,通过反复练习,增强患者的自信心,提高肢体灵活度。(6)爬楼梯训练。患者肢体功能改善后,指导患者进行爬楼梯训练,在爬楼梯过程中嘱咐患者健侧肢先上,患肢在下,爬楼梯训练,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增加运动量与运动难度。
1.3评价标准
患者肢体功能采用FMA量表进行评估,分别对不同体位肢体反射活动、关节伸展内收等活动进行评估,量表为百分制,分数越低,运动障碍程度越严重[2]。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分别从穿衣等常见的日常活动评估患者,100分表示患者日常生活完全自理,分数越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功能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借助SPSS 19.0软件包整理两组资料。计量资料以平均值表示,采用组建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FMA评分、Barthel指数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FMA评分、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脑卒中患者在治疗后容易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尤其是中老年人出现肢体活动障碍、感觉障碍等后遗症的风险更高。中老年脑卒中后遗症的患者会逐渐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给患者家人以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同时也容易使患者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康复运动疗法被广泛地应用于脑血管病、骨折患者康复治疗中,通过科学的运动帮助患者恢复肌力,有效调节患者脑组织细胞功能,刺激神经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从而改善患者的感觉功能与肢体功能。在本研究中,治疗后,研究组FMA评分、Barthel指数分别为(76.31±1.82)、(56.68±1.21),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张景松的研究中,患者肢体FMA评分明显上升,高于常规措施,与本文研究结果基本一致[3]。从上述结果来看,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实施康复运动疗法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能够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优于常规康复疗法。
【参考文献】
[1]刘海燕. 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护理中偏瘫治疗仪配合运动疗法的应用[J]. 医疗装备, 2018, 31(012):4-5.
[2]曲庆明, 炊娟霞, 赵玉伟. 常规与运动康复疗法用于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的效果对比[J]. 临床研究, 2018, v.26(10):64-66.
[3]张景松.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运动疗法康复效果研究[J].养生保健指南, 2019, 006(018):3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