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社会工作介入孕产妇管理的现实意义研究

发表时间:2021/4/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11月11期   作者:李姗姗 周钰 孙晓静 池里群通讯作者
[导读] 自今年起,北京市将试点开展医务社会工作,并计划到2025年实现医疗机构医务社会工作全覆盖。
李姗姗 周钰 孙晓静 池里群通讯作者
(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北京100000)
 摘要:自今年起,北京市将试点开展医务社会工作,并计划到2025年实现医疗机构医务社会工作全覆盖。医务社会工作介入孕产妇管理是大势所趋,将对提高妇幼保健机构孕产妇管理和服务水平、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发展社会福利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医务社会工作 孕产妇 管理 意义
孕产妇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国家政策和广大群众都要求我们从各方面做好孕产妇管理工作。医务社会工作是指在卫生健康领域,社会工作者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患者了解他们的疾病或境况,并向他们提供相关服务,应对诊疗所带来的经济、情绪、心理和社会问题,提升医疗效果,促进公众健康[1]。医务社会工作介入孕产妇管理,对提升孕产妇管理水平、强化孕产妇社会支持体系、提高孕产期生活质量和发展社会福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医务社会工作可以扩大妇幼保健机构的工作成效
医务社会工作介入孕产妇管理,可以为孕产妇提供自建档、产检、生产、到产后整个孕产期的过程化服务,在医生医疗工作之外,为孕产妇提供个性化服务,协助她们解决医生能力范围之外的难题。如医务社会工作者通过整合政治和经济资源[2]可以满足孕产妇的经济需求,为经济困难家庭提供福利政策信息或者直接的经济补偿;通过整合人际关系和文化资源[2]满足孕产妇不同层面的心理需求。医务社会工作者与孕产妇“共商、共建”,为他们提供个性化服务,提高医院细节化管理水平。
医务社会工作与医务志愿服务协同发展对提升服务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医务志愿服务工作较医务社会工作起步早,实践经验多,服务领域更加明确。虽然两者的身份和角色有所不同,但均属于公益性质的服务,具有类似的基本属性。医务社会工作联动志愿服务,一方面,志愿服务为医务社会工作提供更丰富、更广泛的社会基础和经验基础,另一方面,医务社会工作能够促进志愿服务更加制度化、规范化[3],这些将对妇幼保健机构管理起到“1+1>2”的良好效果。
二、医务社会工作介入孕产妇管理可有效改善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
在服务过程中,医务社会工作者通过掌握来源于孕产妇的一手信息,更容易发现各环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防患于未然,减少医疗纠纷或事故,为医院管理节约成本。医务社会工作部门还可以承担医院日常满意度调查工作和协助相关部门处理纠纷,鉴于与孕产妇群体已经建立的信任关系,态度类纠纷由医务社会工作部门处理可能会更加有效、迅速。
三、医务社会工作可以为孕产妇提供社会-心理支持
医务社会工作在改善孕产妇心理问题方面将发挥重要的作用。育龄妇女的正常自然的生理现象,但作为不寻常的生活事件,仍构成了强大的心理应激源。孕产妇经历着生理、心理和家庭、社会环境的一些变化,大部分的孕产妇能适应这些变化,但也有一部分的孕产妇不能适应,不能很好的调节自己的情绪变化而发生身心障碍[4]。有研究显示,社会支持各个维度与心理健康间的关系密切,主观支持对心理健康状态有促进作用[5]。

医务人员往往更加重视对女性孕产期疾病的管理,有时候在实践中容易忽略孕产妇的身心是一个整体,她们的心理和精神状态也应该被管理[6]。北京市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发展医务社会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医务社会工作的内容,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提供心理-社会支持。医务工作者通过评估孕产妇的心理-社会状况,协助孕产妇及其家属处理特殊时期的心理情绪问题、家庭和社会问题,协助医务人员对其进行心理疏导、随访等,牢固其社会支持网路,提升孕产妇获得感,将对降低孕产妇心理问题发生起到重要的作用。
医务工作者除了在心理方面进行干预,还可以通过了解医生的医嘱,对孕产妇群体不恰当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提出必要的调整意见。
四、医务社会工作承担了医疗人文服务的职责和使命[7]
传统的医疗模式不断转变,医疗人文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构建医院人文服务体系必须以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为基础,要求医务人员在对待服务对象时,应从其社会背景和心理变化出发,提高对患者心理社会因素作用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以达到满意的疗效[8]。医务社会工作正好具备这种社会特征,可以弥补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的缺陷,强化人文关怀照顾的服务形式,实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目标,承担起医疗人文服务的职责与使命。
总之,充分发挥医务社会工作在妇幼保健机构的作用,体现了妇幼保健机构医疗人文服务的要求,对提升孕产妇管理水平,提高孕产妇心理健康素质,推动社会和谐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SMITH S J. Catching a speeding train: social work's disconnect with a medical revolution [ J]. Social Work, 2016,61(2):186-187.
[2]王丽,王志中.部分国家医务社会工作发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医学与社会.2020,33(1):50-52.
[3]本刊编辑部.医务社会工作联动志愿服务发展的必要性[J].中国社会工作,2020(27):1.
[4] 于津,朱丽萍.孕产妇心理的评估、影响因素及其干预对策[J]. 中国妇幼保健. 2009,24(16):2303-2307.
[5] 代勇真,方鸿志.中国人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关系的元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0,28(4):490-494.
[6]林芳初,庞艳,李嫒,庞春蓉,涂素华.混沌理论对优化临床管理模式的启示——以孕产妇管理为例[J].医学与哲学. 2020,41(8期): 22-25.
[7]代文瑶,罗俐敏,计芳.医务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联动发展新方向——从《志愿服务条例》的角度分析[J].中国社会工作.2020,(27):4-6.
[8]王波,孙艳.论医学模式的演变与医务社会工作概念的发展[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6,(4):16-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