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瀚文
(吉林市中心医院肿瘤一科;吉林132001)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综合治疗对恶性肿瘤患者动脉化学栓塞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及临床治疗的有效性。方法:160恶性肿瘤患者动脉化学栓塞患者进行试验,选择范围是2019年1月-2020年3月间为研究对象,并被分为对照组(73名)和观察组(87名),方法为随机分组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早期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恶性肿瘤患者动脉化疗栓塞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率、焦虑抑郁、生活质量改善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动脉化疗栓塞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穿刺部位感染、穿刺部位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躯体、情绪、社交、疼痛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大量的焦虑、抑郁和痛苦在两组明显减少,和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情感和社会功能在两组显著增加,而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82.61%)(P<0.05)。结论早期综合护理可以显著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在恶性肿瘤患者并发动脉供血,减少肺栓塞的发生率、感染和其他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和临床护理效果令人满意。
关键词:早期综合护理;恶性肿瘤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影响;临床护理效果
引言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深静脉血液异常凝结导致静脉回流的障碍。在手术后可能发生的各种并发症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症状通常是肿胀和疼痛,体温通常高于正常温度。如果不及时治疗,血栓形成就会释放并导致血管阻塞,导致肺栓塞、心肌梗死和脑梗死,致残率和死亡率极高。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间,160例经动脉化学栓塞治疗的恶性肿瘤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实验室、影像学、病理确认;符合介入外科治疗的适应症;沟通能力和正常沟通能力。排除标准:代谢和免疫系统严重异常;严重腹腔积液或者腹膜炎;精神疾病合并临床依从性差。这项研究得到了我们机构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患者和他们的家人得到了通知,并签署了一份知情同意书。根据患者个人意愿,采用随机统计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73)和观察组(87)。对照组由40名男性和33名女性组成。平均年龄(54.75 + 5.58岁)。教育程度:初中和初中以下16人,中专和高中45人,大专及以上12人;婚姻状况:已婚(64)、离婚或丧偶(9);恶性肿瘤类型:肝癌39例,肺癌26例,其他8例。观察组由52名男性和35名女性组成。平均年龄(55.27岁+ 5.62岁)。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25人,中专、高中42人,大专及以上20人;婚姻状况:已婚76人、离婚或丧偶11人;恶性肿瘤类型分为肝癌(40例)、肺癌(34例)和其他13例。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恶性肿瘤类型等两组临床数据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所有患者术后均行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恶性肿瘤及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健康教育、饮食指导、心理护理、康复锻炼和患者及其家属的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早期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如下:(1)建立综合护理组。选取5名具有5年以上临床经验的肿瘤科护士组成综合护理团队,并组建团队负责人。所有成员都接受了与恶性肿瘤相关的专业护理知识和技能培训。(2)为每位病人建立及更新病历,包括个人背景资料、病程、病史、治疗情况、并发症等。后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人员的恶性肿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栓塞对应的综合保健设施的理解水平,恶性肿瘤患者是下肢深静脉血栓栓塞后通知、训练和术后并发症及治疗,对卫生保健的重要性,按照医生的建议,如有必要提高照顾病人的能力。(3)恶性肿瘤患者的栓塞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进行总结,血瘀、麻醉品和手术时间长,术后活动的减少,静脉内皮损伤、感染、药物反复刺激眼睛深部静脉血栓形成后患病的恶性肿瘤。这些相关因素,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包括:加强预防和治疗的教育和信息,深静脉血栓形成后向恶性肿瘤化疗栓塞动脉上的解释,其症状和预防病人及其家属的警惕和合作程度的自主权;术前静脉稀释血液时适当补充液体,以避免慢性血凝过快,可预防恶性肿瘤患者动脉化学栓塞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至于麻醉、手术时间及术后护理制动时间太长,选择合理的麻药麻醉病人的耐受性的功能,制定措施,或选择更合理的外科手术专科医生,以减轻术后疼痛应及时以减少造成的不适,疼痛;对于术后固定时间较长的患者,可加强按摩或非固定部位的被动活动,以减轻血流过慢引起的血栓形成。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后恶性肿瘤患者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及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护理后,观察组恶性肿瘤患者动脉化疗栓塞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穿刺部位感染、穿刺部位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100.00%)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8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3讨论
由于在住院期间加强了健康教育,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很强。出院后,随着逐渐回归正常生活和释放心理压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相关医疗网站和微信平台的建设,使患者能够获得更合适的医疗资源。在出院后的12个月内,环境管理的表现最高,行为管理的表现最低。建议将促进健康行为作为患者自我管理的核心。病人在监测期间,管理情绪波动时,当六个月结束之日起12个月内,可能与病人后期逐渐接受自身的静脉血栓病史。
结语
手术并发症,如伤口感染、肺无力、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对患者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特别是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情况下,如果血栓与血管内的血液循环分离,一旦堵塞,如脑梗死、心肌梗死、肺栓塞等,致残率和死亡率就会很高。如果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必须从引起并发症的因素开始,所以预防是非常重要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护理、手术前后,手术室护士采取措施防止并发症患者的具体条件,刺激患者体征,密切关注患者体征变化并做出相应护理以及术后对患者的健康宣教等。
参考文献
[1]闫怡君,周彤,张亚聪.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遵医行为的护理干预[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8):289.
[2]梁丹.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J].名医,2019,10(9):182.
[3]丁茜.早期护理干预在预防髋关节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临床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3):337,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