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府合作背景下区域性“互联网+护理服务”探索与应用

发表时间:2021/4/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12月12期   作者:汪咏梅
[导读] 探索区域性“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采用区级医疗机构整体联动的办法,开展居家护理服务,落实分级诊疗,达到提升基层护理服务能力
      
汪咏梅
(南京市栖霞区医院;江苏南京210046)
【摘要】目的:探索区域性“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采用区级医疗机构整体联动的办法,开展居家护理服务,落实分级诊疗,达到提升基层护理服务能力 方法:依托院府合作对应的三级医院护理专家优势,建立紧密型三级“护联体”管理组织,成立包括管道、静疗、伤口造口、母婴、康复、安宁疗护6个小组,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考核通过后对居家患者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服务结束后患者对“互联网+护理服务”进行满意度评价。 结果:2019年9月30日—2020年10月 30日共开展了131 例居家护理服务,98%的患者对居家护理服务满意,患者认同以居家护理服务小组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 结论:院府合作背景下探索三级联动区域化“互联网+护理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医疗服务体系,通过区域化联动,借助二级医疗机构技术资源带动社区、护理站护士专业水平,为出院患者或患病且行动不便的特殊人群提供的护理服务[1],将护理服务从医疗机构内延伸至社区、家庭,患者满意度高,拓展护理服务内涵。
【关键词】互联网;专科护理;居家护理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gional ‘Internet + Nursing service’ model, we adopted the practice of district-level overall linkage of medical institutions such as home care services to carry out the hierarch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s a result, the capacity of basic nursing care has been improved.Methods: Relying on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hospital and the government, taking advantage ofcorresponding tertiary hospital nurse specialists and establishing close relation of ‘protecting’ management organization, we set up six groups includes plumbing, static therapy, wound stoma, maternal and childcare, rehabilitation, and hospice care. After training and the assessment, group members carried out the "Internet + nursing service" at patients’ home. At the end of the service, the patients' satisfaction with ‘Internet + nursing service’ had also been evaluated. Results: A total of 131 home-based care services were carried out from September 30, 2019 to October 30, 2020, 98% of the patients were satisfied with home-based care services, and the patients agreed to use home-based care service team to carry out ‘Internet + nursing services’. Conclus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hospital and the government, we explored three linkage regionalization ‘Internet + care’ on the basis of the new medical service system. Regional linkage and the aid of secondary technical resources drives the professional level of community medical institutions and nurses. It provided the special care service to patients or sick and disabled people. It has been extended to community nursing service from medical institutions and the family. As a result, the patient satisfaction was high, the connotation of nursing service was extended.
【Keywords】 :Internet; specialist nursing; home nursing
“院府合作”是指在地方政府主导下,三级医疗机构与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将三级医疗机构优质医疗资源系统性下沉,与二级医疗机构对接,建成政府-医院医联体、护联体,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2013年“院府合作”以来,努力构建紧密型医联体、护联体建设,医院定期对辖区内10家社区医院进行同质化的护理质控和培训,使辖区内社区医院的护理质量水平一直处于市区前列。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中国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超过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65%,总数接近1.5亿人,其中失能、半失能老人近4000万。预计到2025年,60以上人口将达到3亿,成为超老年型国家。2019年2月1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方案》,江苏省作为“互联网+护理服务”六个试点省份之一,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相继发布试点工作方案。为更好的解决辖区内人民群众健康方面的需求,尤其针对失能、半失能老人在居家护理上的需求,拓展护理服务和内涵,提升辖区内护理人员价值,2009年10月,我院申请成为区域性“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单位,依托第三方平台,通过融合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以“线上申请,线下服务”开展居家护理服务,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区域性“互联网+护理服务”管理模式
1.1运行模式  
依托院府合作对应的三级医院专科护理优势,建立由医院专科护士—社区医院的主管护士—护理站护士组成的紧密型三级“护联体”管理组织。指导本院护理专科小组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帮带培训区域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护理人员,培养一批技术好、能力强、作风硬的护理队伍,打造以二级医院为龙头、一级医院(10家社区医院)为基础、社会机构(护理站)为补充的互联网+护理服务体系的互联网+护理服务三级体系,本院专科护士与社区、护理站护士对接,医院-社区联动,借助本院专科护士技术资源带动社区、护理站护士专业水平,提升服务质量,促进分级诊疗的落实,满足群众多元化的需求。
 
1.2组建“互联网+护理服务”管理团队
医院成立区域“互联网+护理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由护理部主任直接管理,工作站有1个负责人,1个助理,成立6 个专科服务小组,分别为伤口造口组、静疗组、导管组、母婴组、康复组及安宁疗护组。每个专科组长由本院相应专科的护士长担任;本院组员由相应专科护士长本科初筛推荐,社区及护理站由社区护士长及骨干担任,要求省、市级专科护士或具有5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的主管护师及以上技术职称的注册护士,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不良执业行为记录的护士不得提供互联网居家护理服务。
1.3“互联网+护理服务”工作制度与规范
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建立和完善“互联网+护理服务”管理制度和服务规范,如护理管理制度、个人隐私保护和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医疗废物处理流程、居家护理服务流程、应急处置预案,纠纷投诉处理程序、不良事件防范和处置流程、相关服务规范和技术指南,服务人员考核奖惩制定等。
1.4 互联网信息平台管理
 医院与第三方信息平台签订协议,信息技术平台需具有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要求的设备设施、信息技术、技术人员、信息安全等,设施功能需具有识别服务对象身份,采集存储病历资料、定位追踪服务人员护理服务行为,全程留痕可追溯、保护服务对象个人隐私、信息安全保护、工作量统计分析等,并不得买卖信息,泄露个人信息,服务端显示实体医疗机构名称,地址等信息,信息平台不得独立开展互联网+护理,必须依托医疗机构实体。
1.5 开展区域性“互联网+护理服务”岗前培训
    依据江苏省“互联网+护理服务”从业护士岗前培训要求,建立培训基地,制定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包括:专科知识与技能、急救知识、相关法律法规、居家沟通技巧等,聘请三级医疗机构护理专家及本院专科护士授课,授课内容分理论和现场操作演示两部分,理论部分采用集中授课,现场操作演示部分,分小组教学,采用工作坊、情景演练等形式进行培训、经过培训、考核后颁发的“互联网+护理服务岗前合格证”,才能开展相应项目的居家护理服务。第一期培训、考核共纳入符合资质的护士37名。
2. “互联网+护理服务”实践
2.1“互联网+护理服务”主体:
“互联网+护理服务”以医院为主体,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医院发挥医联体内上、下转诊优势,巩固分级诊疗效果,医联体内不同医疗机构的职责定位。医院信息平台设立总平台,实行分级订单,社区护士或护理站现场遇到疑难实施远程指导。
2.2 确定区域性“互联网+护理服务”服务对象
1、本院以专科护理为主,主要为出院患者提供服务;
2、10家社区医院主要为辖区内居民提供服务;
3、护理站为特需人群提供服务。
2.3 严格筛选服务内容
“互联网+护理服务”实施项目依据“江苏省医疗机构可开展的互联网+护理服务项目实行目录清单管理”的43项服务中选择。严禁禁止项目(负面清单)包括:静脉输液;口服、注射特殊管理药品。医院开展的项目:①康复居家护理②伤口/造口护理③PTCC/PORT维护④安宁疗护⑤母婴护理;社区医院开展的项目:①导管更换②肌肉注射(如黄体酮)③血糖监测④标本采集。护理站开展的项目:以基本生活照料如沐浴、晨晚间照护为主。
2.3 服务价格
医疗护理服务价格参照“江苏省“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服务项目名录,综合考虑交通成本、信息技术成本、护士劳务技术价值等因素,在预约平台或到医院就诊按照医院服务收费,严格落实留痕制度,对提供的各项服务和价格签订知情同意书,并提供收费明细清单。
2.4 具体做法
   在住院患者出院前,医院病区护士即对其进行线上平台服务方式、操作流程、服务项目、服务价格等内容介绍,出院资料通过平台对接社区医院。服务对象通过扫描上门护理服务二维码,登录患者客户端,平台页面设定护理服务项目、服务价格、下单流程等内容。自助选择需要的医院或社区进行下单,上传出院记录或医院就诊证明,经“互联网+护理服务”平台管理人员对服务对象进行医疗评估、家庭评估,审核通过后与相应项目组组长沟通,派出具有相应资质的护士进行上门护理服务,护士接单后,携带工作记录仪,根据约定时间进行居家护理服务,上门后再次对服务对象情况进行整体评估及操作,给予针对性的专科知识宣教,发放健教处方。平台管理人通过上门护士携带定位系统、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供实时语音、图像交流、视频指导、咨询等远程护理服务,了解到整个服务的过程,亦可随时查看10家社区医院及护理站整个服务的评估单及护理记录单,社区医院及护理站如果遇到有疑难的案例,医院护士与社区护士或护理站护士共同上门,指导社区、护理站护士进行线下服务,或者通过线上管理平台远程指导。每个患者的满意度评价在医院管理平台均可查询,并且根据患者情况7d后电话随访1次。
2.5 评价指标
依据平台管理系统设计满意度评价表,统计服务对象对居家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评价表共有4个维度,包括护士服务态度、操作技术、服务效果、评价内容四个维度。 每个维度由五颗星组成。
 
3 效果
3.1 区域“互联网+护理服务”开展项目情况
“互联网+护理服务”平台上线以来,从平台数据库统计:2019年09月30日—2020年10月31日社区医院开展266例,护理站开展996例,我院开展了131例,如图2、图3
图2 2019年09月30日~2020年10月31日栖霞区医院“互联网+护理服务”服务数量
 
 
其中3例首诊患者,无法提供病历资料及家庭资料,未安排护士上门服务,最终本研究对象中年龄最小为出生3d,最大92岁;辐射医院半径20km。
4 讨论  
通过我院2019年09月30日~2020年10月30日开展的“互联网+护理服务”数据统计中伤口护理占32.83%、产后母婴居家护理占21.37%,服务人群70岁以上占81.55%,该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可有效的帮助出院患者,解决患者及家属难题,降低患者再次入院率及经济压力,此次新型“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的探索是医疗机构保障工作从线下到线上的延伸,是医院到家庭的延续,不仅在专业技术上解决患者难题,更能对患者的病情提供前瞻性的评估,从而进一步扩大护理服务供给,增强辖区人群获得感。
目前国内普遍开展医院-家庭的居家护理,医院-社区缺少联动纽带,出院患者的护理服务出现脱节,社区护理人员的技术、服务能力不能与二、三级医院紧密对接,我院探索以区域性“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通过三级区域联动,二级医院达到承上启下,带动社区、护理站护理人员提升护理质量。“互联网+护理服务”护理服务尚处于初步阶段,缺乏成熟的运作模式和管理机制,其科学性、合理性还需在今后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检验完善,使得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居家护理服务模式更加规范,从而满足患者日益多元化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EB/OL](2019-01-22)/ (2019-03-13).
[2] 盛芝仁,徐倩,周红娣,等. 对“互联网+居家护理”护士服务意愿的调查分析[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 (22): 2612.
 
作者简介:汪咏梅,栖霞区医院骨科病区护士长,从事临床护理32年,栖霞区医院“互联网+护理服务”项目组成员,平台管理负责人。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