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博意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摘要:受到城市经济文化变化发展的影响,少数地区对城市建筑与景观的模仿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致使自然景观与原始建筑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资源与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基于此在尊重原始地理条件与自然环境,满足人民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的基础上,如何使乡土建筑元素在乡村景观设计中得到再生与应用成为值得深思与探讨的焦点问题。文章以此为出发点,围绕乡土元素及乡土建筑元素,探讨其在乡村景观设计中的再生与实际应用,为乡村景观的设计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乡土建筑元素;乡村景观设计;运用
一、引言
乡土元素是指基于特定地区的文化习俗与生活习惯,结合地区对应的自然景观,所形成的总的文化符号。而乡土建筑元素,就是建立在乡土元素的基础上,通过乡土元素文化符号的展示,形成整体的建筑风格。乡土建筑元素在乡村景观设计中的再生与应用具体到实际当中,就是从建筑形式、建筑材料、建筑装饰及历史文化等多个方面来体现。
二、乡土元素和乡土建筑元素
乡土元素是指一定地域内的植被、水域、水文特点、固有建筑等自然景观以及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民居建筑的风格等文化因素的总和。乡土建筑是乡土元素的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技艺价值、使用价值、景观价值、旅游价值等,是世界遗产保护的重点对象之一,乡土建筑作为重要的乡愁生态景观,能够唤起人们的情感共鸣,使人们更有归属感和存在感。因此,对乡土建筑进行保护和再生运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乡土建筑元素既包括它的基本组成结构如门窗、墙壁、地基、房梁等,又包括材料、建筑形态、色彩搭配以及装饰特点等设计因素。
三、乡土建筑元素在乡村景观设计中的再生应用
1.建筑形式
从建筑形式来看,乡土建筑元素没有具体的表现形式,由于不同地域的民俗文化不同,自然景观也各不相同,且基于特定的自然气候条件,就会形成完全不同的建筑形式。如北方地区相对于南方地区而言,较为干旱,冬天寒冷且风大,为了保暖,在大西北常会看见窑洞这种特殊的建筑形式。而南方地区相对于北方地区,整体呈现出湿度大、高温炎热的情况,因此在云南、广西等地,为避免屋内因下雨而过于潮湿,则常会看到干栏式建筑、吊脚楼等建筑形式。
而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从乡镇到城市逐渐出现了城乡一体化的建设工作,高楼耸立拔地而起,科技的进步帮助人们克服了寒冷、潮湿,但也导致建筑形式失去了原本的独具特色的多样化形式。
因此,乡土建筑元素在乡村景观设计中的再生应用,首先就是围绕乡土建筑形式,进行建筑形式的继承,实现多样化建筑形式的再现,如江浙地区的乡村景观设计中,为保留多样化的建筑形式,形成对于乡土建筑形式的继承和发展,可以在现有建筑的基础上,将门框、窗框更换为木质材料、屋脊处采用双坡面的建筑手法,来重现乡土建筑形式。
2.建筑材料
建筑材料与建筑形式同样受地方民俗及气候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特色,这既是经过历史验证,是人们代代相传的智慧产物,又反映出当地居民的实际审美风格,和对于乡土建筑的实际诉求。因此,在乡土建筑元素的实际应用当中,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则采取“就近原则”,即“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依据地方具体的民俗特征和自然景观,可采取土块、石头、木材等作为主要的建筑原料,也可以依据地方在新老建筑的不同建设风格上,多运用自然元素,如当地的树种、植被花卉等,形成建筑之间的过渡,进而更好地实现地域特色的展示。
基于“就近原则”,既保证了建筑材料取材方便,压缩了建筑成本,省去了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同时也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由于建筑与建筑取材对于环境的实际影响,尽可能地降低了环境污染,有一定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对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对于城市化的高楼大厦,在建筑材料中运用乡土建筑元素,实现乡村景观设计,能够更好地展现地区的特色风貌,同时也满足了当地人的实际需求,形成个性化特征的同时,对可持续发展理念本身,也是一种有效的践行。
3.建筑装饰
建筑装饰方面,文章主要从建筑装饰品及建筑色彩的艺术搭配上来阐述。景观的装饰设计是民俗风情的具体体现,建筑装饰通过屋顶、门窗、院落围墙等一些个性化的“点元素”,基于乡村道路交通而形成线路装饰的“线元素”,基于个体建筑而形成的整体建筑风格及乡土元素体现的“面元素”3个方面来展示。
从点元素来看,有以下两个不同的特征,首先是个性化,基于个体建筑,通过乡土建筑元素的运用,形成了个性化展示,是个人对于个体建筑风格的追求与建筑艺术的理解的展示,如在屋顶、门窗处设置木雕、瓦雕等。其次是整体性,虽然有个性化的元素体现,但是整体的建筑风格以乡土元素为基准,既能够体现个性化,又能够较好地实现整体性。
从线元素来看,同样有两个具体特征,首先线元素是建立在基本的道路规划当中,对于诸如公交站、道路花坛、路边围墙等要素进行设计,形成一体化的建筑元素,因此线元素首先具备全局性,即与整体道路规划相统一。其次,线元素的设计,除了地域文化的展示外,还要考虑到环境卫生、体现人文特征,因此线元素中乡土元素的体现,还具有一定的人文性。
从面元素来看,面元素主要是指整体的建筑风格,因此,面元素的主要特征就是统一性。以浙江东阳为例,浙江东阳本身就是雕刻盛地,雕刻花样繁多,题材丰富,且以木雕所闻名,与青田石雕,黄杨木雕并称为浙江三雕,因此在浙江东阳,大到古代整体建筑——明代卢宅,小到家居桌椅,常见的有东阳木雕,形成了一种地域文化风格。
而从建筑色彩的艺术搭配上来看,常以建筑院落围墙与公共标识等相统一来展现,主要与自然景观相融合,也与文化、建筑功能性等不同要素相区别。如小学、幼儿园的外墙,基于学校的功能性,常以各类彩色图案的绘制为主,但是会通过颜色的过渡,来与整个乡村景观建筑融为一体。
4.历史文化
传统建筑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和浓郁的历史气息,记载着地方民习、隐藏着动人的故事,具有现代材料和色彩所无法表达的独具匠心的美感。因此,在乡村景观设计中,不仅要把历史建筑的一些元素通过再生运用在设计中,更要加强对建筑的历史价值的认同,尊重历史遗产。合理保护历史建筑,不仅减少和避免了因建造新景观、提高经济效益等,破坏历史建筑造成的损失,还节约了人力物力,减少了资金投入。在对古建筑进行再生改造时,要加强对建筑的防火、防震、排水等基础建设,减少安全隐患,在保持原有设计的基础上,使乡村景观更完美、设计更完善,予以历史建筑更深刻的内涵。
结语
“乡土”作为地方特色文化与特征的关键载体,乡村景观元素主要是源自生活以及大自然,其纯真质朴,同地域特色息息相关,背后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地方精神,不同地域之间,乡土建筑元素存在很大的差异。乡村景观设计需彰显出实体存在的外在美,并反映出“乡土”特色。近些年,城市的快速变化发展,乡村景观设计对城市建筑与景观的模仿出现一定的盲目性,致使“乡土”被忽视,乡土建筑元素的再生与应用未得到充分的关注和重视。基于此,在乡村景观设计阶段,对乡土资源加以重点保护,对乡土特色进行充分仔细的深入挖掘,使乡土建筑元素得到再生与应用,使乡村景观变成乡土文化的关键载体,对乡村景观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与影响。
参考文献:
[1]桂涛.乡土建筑价值及其评价方法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3.
[2]王成,唐赛男,孙睿霖,等.论乡愁生态景观概念、内涵及其特征[J].中国城市林业,2015,13(3):62-67.
[3]俞禹滨.竹、木、砖、瓦:当代建筑中乡土材料的运用———以王澍作品为例[D].南昌:南昌大学,2012.
[4]吴恩融,穆钧.源于土地的建筑———毛寺生态实验小学[J].广西城镇建设,2013(3):5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