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的探讨

发表时间:2021/4/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9期   作者:蒋朗峰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农民工在为城市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的同时,也随之带来了农村劳动力严重老龄化的问题。
        南充市嘉陵区土壤肥料技术指导站  四川南充  637000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农民工在为城市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的同时,也随之带来了农村劳动力严重老龄化的问题。为了保障农业健康发展和粮食安全,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意义就不言而喻。针对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探讨。
        关键词:农田建设;问题;对策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乡村振兴大战略的奠基石,同以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为准则。对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引导农民共同富裕起着先导作用。
        1高标准农田建设存在的问题
        1.1前期宣传工作不足
        很多建设项目在前期准备时忽视了宣传工作,并且由基本国情决定了农村人口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导致大部分农民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概念没有清晰的认识,更谈不上对其建设意义的理解。项目建设就得不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造成农民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积极性不高,让群众认为高标准农田建设只是政府行为。更有甚者,农民之间往往为了耕地权属问题,阻挠施工建设,影响项目建设进度。
        1.2现代农业机械化、自动化设备利用率不高
        机构改革前,高标准农田建设由发改、财政、国土、水务、农业等多部门共同实施,虽然设有高标准农田建设联系会议,但也仅限于建设区域的相互协调,每个部门建设的侧重点不一样,造成建设标准不一。在项目规划和施工设计时,没有完全与新型经营主体、项目区农民等深入沟通协调,没有充分调研项目区农业产业对农业机械化设备的需求。建设完成后因为没有预留走道或者操作空间等诸多原因,能够直接利用的现代农业机械化、自动化设备很少,造成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果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不相适应的尴尬局面。
        1.3建设完成后耕地质量提升技术指导不配套
        同样由于机构改革前,高标准农田建设由多部门共同实施,标准不一。很多建设项目的施工队伍都没有对耕地进行表土剥离,建设完成后对耕地的耕作层造成结构性破坏。加上很多项目区的群众先前为了单一追求粮食产量和降低人工成本,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造成耕地质量下降。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又没有配套相应的耕地质量提升措施和技术指导,由此项目区的群众和业主不断抱怨越建越难种。


        2探讨解决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2.1多方位、多渠道、多平台扎实做好宣传工作
        在信息爆炸和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可以充分利用村村通广播、广播电台、电视、报纸、网络自媒体等方式直观地向全社会展示高标准农田目前的建设成果,让社会大众充分了解高标准农田建设带给农业生产的巨大改变和提升。组织即将开始建设的项目村村干部、村民代表到已建成项目区实地观摩考察,亲身体验与已建成区的差距,让他们到村民中去现身说法做好前期动员工作;组织村民召开项目启动动员会,通过发放宣传单、册,讲解中、省、市关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惠民政策,提前做好村民间耕地权属问题的协调工作,耐心做好村民的答疑工作等。从而充分调动村民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积极性来支持项目的建设。同时,选派懂一定知识或技术、群众信得过的村民代表加入到监督工程施工质量的队伍中来,让他们在村民和施工队伍、项目管理者之间建立起一座相互沟通的桥梁,解决在施工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以便项目的顺利实施。
        2.2结合产业布局做实做细项目建设规划
        机构改革后,高标准农田建设交由农业农村部门统一管理实施,既是给高标准农田建设带来了新机遇,也是新挑战。农业部门应先结合不同地域的自然生态特点和种养殖习惯,因地制宜充分规划好农业产业布局,形成一个能长期坚持贯穿的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和施工设计时,应结合当地的产业特点和需求,与农业机械和种养殖方面的专家学者、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等反复磋商论证,充分考虑现代农业机械化、自动化设备的应用需求,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做实做细项目规划和设计,提高现代农业机械化、自动化设备的利用率,从而真正降低农业生产的人力成本。
        2.3多措并举切实建成土壤肥沃的农田
        机构改革后,农业部门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建设完成后,结合化肥农药零增长技术,指导新型经营主体或者农民施用配方肥、科学用药要在项目区全覆盖,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坚持生态绿色发展。大力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和轮套种植绿肥,增施农家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实现土壤养分均衡。合理增加项目区内豆类、花生的种植面积,引导农民使用根瘤菌,促进固氮肥田,改善土壤理性结构,提高农田的保水保肥能力。通过以上措施狠抓实干真正的把项目区建成土壤肥沃、生态环保的高标准农田。
        3结语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惠农、利农的大事、实事。能有效改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提高农田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GB/T7714周明中.何江华.费建波. 四川省盆地丘陵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0.104.
        [2]GB/T7714吴嵩泽,孙勇. 浅谈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前期规划工作[J]. 农业科学,2018,008(006):P.537-539.
        [3]GB/T7714杜平.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规划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河南农业,2019,000(026):34,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