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资源与林业造林方法浅析 蔡仕明

发表时间:2021/4/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9期   作者:蔡仕明
[导读] 摘要:造林,在林业用地上采用植苗、扦插或播种等方法营造或更新森林的生产活动。
        东莞市银瓶山森林公园
        摘要:造林,在林业用地上采用植苗、扦插或播种等方法营造或更新森林的生产活动。确切地说,种植面积较大,而且以后能形成森林和森林环境的,称为造林。面积小,不能形成森林或森林环境的,只能称为植树或栽树,而不称为造林。造林作业包括采种、育苗、栽植(或播种)及幼林抚育等,所形成的森林称人工林。
        关键词:林业资源;林业造林;现状
        一、主要造林树
        (1)泓森槐
        泓森槐,属蝶形花科刺槐属的落叶乔木,其花、树皮、树叶均有广泛用途。它生长迅速,树干通直圆满,冠窄,托叶剌小而软,前2 年有剌,3 年以后剌基本脱落,叶色浓绿,花色白色,清香宜人,是一种市场潜力很大的速生丰产树种。
        泓森槐在湖南、湖北、山东、河南等全国多省市及地区均有种植。泓森槐属槐树优良品种,材质重而坚硬,耐磨、抗冲击、抗压力强、耐水湿与腐朽,是房屋桥梁、建筑、矿柱、机械车船制造,加工各种工具等的优良用材。此品种耐旱、耐瘠薄、速生性好,且病虫害较少,既能在杨柳科品种地区发展,又可填补杨柳科不能适应丘陵岗地种植的空白。适应我国大部分气候条件,推广区域广、市场容量大、材质优良、用途广范、造林经济价值大,市场空间广阔。此品种为不可多得的速生用材林的优良品种。[2]
        (2)南方红豆杉
        是中国亚热带至暖温带特有成分之一,在阔叶林中常有分布。耐荫树种,喜温暖湿润的气候,通常生长于山脚腹地较为潮湿处。自然生长在海拔1000米或1500米以下的山谷、溪边、缓坡腐殖质丰富的酸性土壤中,要求肥力较高的黄壤,黄棕壤,中性土、钙质土也能生长。耐干旱瘠薄,不耐低洼积水。对气候适应力较强,年均温11~16℃,最低极值可达-11℃。具有较强的萌芽能力,树干上多见萌芽小枝,但生长比较缓慢。很少有病虫害,寿命长。[3]
        (3)马尾松
        马尾松阳性树种,不耐庇荫,喜光、喜温。适生于年均温13~22℃,年降水量800~1800mm,绝对最低温度不到-10℃。根系发达,主根明显,有根菌。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喜微酸性土壤,但怕水涝,不耐盐碱,在石砾土、沙质土、粘土、山脊和阳坡的冲刷薄地上,以及陡峭的石山岩缝里都能生长。
        (4)杉树
        杉木为亚热带树种,较喜光。喜温暖湿润,多雾静风的气候环境,不耐严寒及湿热,怕风,怕旱。适应年平均温度15℃~23℃,极端最低温度-17℃,年降水量800~2000mm的气候条件。耐寒性大于它的耐旱能力,水湿条件的影响大于温度条件。怕盐碱,对土壤要求比一般树种要高,喜肥沃、深厚、湿润、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浅根性,没有明显的主根,侧根、须根发达,再生力强,但穿透力弱。
        (5)杨树
        杨树(拉丁语学名:Populus),包括了胡杨、白杨、棉白杨等,通称“杨树”。在落叶前叶子变黄。与柳属植物相同,杨属植物的根部有着较强的侵略性,所以它们不能被种植在房屋和水管附近。
        北方是防护林以杨树为主,由于种植单一,病虫害严重,飞絮污染环境,经济效益低下,现已不提倡种植。
        二、造林技术的主要内容
        (1)播种造林技术又称为自播造林法,这种方法是把林木的种子在造林地自接进行播种。采用这种方式,可以不用进行育苗。而且很容易进行施工,这种方式适合面积大的地方使用。而且,要想使用这种播种造林方法,对造林立地的条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造林以后,对幼林抚育管理的措施也提出更高的要求。
        (2)分殖造林技术是利用树木的营养器官及竹子的地下茎作为造林材料自接进行造林的方法。其特点是能够节省育苗时间和费用,造林技术简单,操作容易,成活率较高,幼树初期生长较快,而且在遗传性能上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但要求有立地条件较高的造林地,同时分殖造林材料来源,受母树的数量与分布状况的限制。
        (3)因地制宜选择造林树种根据现代生态学原理,营造林技术方法应讲究适地适树的实效要求,提倡因地制宜、因地而异、合理安排选择种植各种树种或块状套种混交的原则。


        三、林业发展环节存在的问题
        (1)木材的质量与数量难以保证
        我国部分林区的地理环境与气候因素相对特殊,同一地区内不同位置的树木生长情况与地势条件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实际树木培植环节,应根据林业部门的规定进行作业。
        但在日常的培植作业环节,部分培植工作者的岗位水平与受教育程度较低,又缺乏先进的理论知识指导,往往根据个人经验进行工作;个别人员的岗位素质较低,忽视林业部门的具体规定,采取粗放式的作业模式,对不同地区的树木采取统一的培植模式,对树木的生长周期不加考虑,对森林的整体生长水平造成了阻碍。上述负面行为,既引发了树木成活率低的现象,又使得长成的树木材质难以满足社会生产需求。除此以外,部分工作人员理论知识相对丰富,但在实际过程中缺乏具体的操作能力,开展工作难度较大。
        (2)树木种类存在单一性
        实际的树木培植环节,应根据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选择所培植树木的种类与数量。时下,部门林业部门在实际工作环节,相关领导或规划设计工作人�T缺乏对于经济需求的内在认识,单一性的选择所培植树木的类型;更有甚者根据个人主观臆断及对市场经济需求的错误估量大量种植同种类树木;部门规划设计者选择过多的观赏性较强但实用性较差的树木进行种植。上述现象会造成所生产的木材过于单一,缺乏实用性。其内在原因在于,缺乏对当前市场经济供求关系的科学合理化研究。
        (3)树苗培育基地条件较差
        在前期的树苗培育环节,应以提升森林树木的覆盖率作为首要条件。在具体的操作环节中,大部分林区是通过培育树苗的方式开展树木培植工作。采用上述方式的原因在于,通过露天野外培育的树苗的生长性较强,成材率较高。但值得注意的是,此类培育方式周期相对较长,属于一项长期工作,难以充分符合社会经济的供需平衡。基于上述情况,我姑林业部门提出了建立树苗培育基地的构思,通过在地理条件、气候因素适于树木生长的野外地区建立树苗培育基地,从而保障树苗的质量与数量。与此同时,能够根据实际经济需求调整各类树苗的比例。而在实际培育过程中,林业部门的树苗培育基地相对较少,基地的设施与环境较差,所培育的树苗的环境适应能力与生长水平较弱。
        四、优化措施
        (1)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工作
        造林规划工作应按照实际经济发展需求展开,科学的规划出树木种植的种类、森林占地面积、各类树木的比例、所选取的树木种植区域等不同层面的科学化方案。树苗选取环节,以林区所处环境的土壤特点、年降水量、光照强度等因素为前提,选取数量恰当种类合理的树苗开展培植工作。造林生产工作是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保障我国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依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生产供求关系,既保障我国木材供应量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又要充分依照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方针。在实际操作环节,应严格依照我国政府部门所提出的具体要求进行,在规划设计环节结束后进行严格的检查,设计工作应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需求。应对树苗购入、培植成本,占地面积、机械设备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统计,除此以外,对详细的规划、施工、操作的具体内容进行记录与分析并留存档案,方便日后的检查工作。
        (2)具体要求
        开展树木规划种植环节,应充分按照当地的生态环境进行树苗种类选择,根据地区的地理环境与生物链进行规划、种植工作,避免出现引入外来树木造成当地生态环境异常的现象。在统筹规划管理的同时,应充分考虑到微小的环节,对可能造成负面影响的客观条件给予及时的思考,最大限度减少当地客观条件带来的不利影响。对可能产生的树木死亡、损坏、病虫害现象进行提前的预防工作。此外,应加强日常的巡查工作,安排专业的巡逻人员对林区进行整体化检查,对发现火灾、隐情、偷伐树木的现象进行有效的控制。
        结束语:
        造林方法的应用可以促进我国的林业产业的发展,增强其市场竞争力,选择正确的造林方法和方式,进行树种的优质栽培。我国林业的发展,关系到我国的国际民生,提高我国的生活水平,可以保证充足和优质的林业资源,增加森林覆盖面,实现森林资源的补充。
        参考文献:
        [1]周连发.林业资源管理与林业造林方法的应用浅析[J].南方农业,2018,12(15):115-116.
        [2]王小玲.浅析林业资源与林业造林方法[J].农家科技(上旬刊),2017,53(5):197.
        [3]董姝.浅析林业资源与林业造林的常见方法[J].新材料新装饰,2014,26(10):544-5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