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消防救援支队 云南昆明 650000
摘要:消防指挥中心是消防救援队伍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突发事件的接警调度平台,是辅助各级指挥长会商研判、指挥决策的协调机构,是消防救援队伍建设、信息汇集中枢。随着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消防救援队伍“全灾种、大应急”救援任务需要,各级消防指挥中心的建设极具现实意义,本文从灭火与应急救援信息化、实战化、规范化出发,对消防大队指挥中心建设和工作机制的建立进行分析,通过合理布局、科学提出队站级消防指挥中心功能布局、岗位设置和工作机制运行建议。
关键词:指挥中心;系统建设;工作机制
一、引言
改革转隶后,为适应新形势下各类灾害事故救援任务需要,及时准确受理警情,科学有效调度指挥,各级消防指挥中心紧紧围绕“接警调派规范化、规章制度系统化、信息研判常态化、决策指挥扁平化”的实战化指挥中心建设需要,全面加快指挥中心建设步伐,不断建立健全各级指挥中心运行机制。
特别是着眼“全灾种、大应急”消防救援任务需要,以服务实战为目标,昆明市消防救援支队全面加快大队级指挥中心建设步伐,在“有空间、有人员、有设备、有能力”的标准上,不断规范指挥中心“快速反应、准确规范、畅通高效”的工作机制,全面提升灾害事故救援效能。
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指挥中心是接触警情最早的作战单元,也是信息化高度集成的指挥机构。按照“平战一体、常态运行、精干高效”的原则,通过规范指挥中心制度软件和运行机制,打造“管理正规、服务实战、队伍专业、信息智能”的规范型指挥中心,形成了“接警处警及时、力量调派合理、辅助决策科学、信息资源共享、队伍建设正规”的专业化指挥调度体系。
(一)目前现状
昆明支队自2019年起,全面开展了支队和非集中接警大队两级指挥中心升级改造,重点推进大队级指挥中心建设。统一和规范了《全市非集中接警大队指挥中心建设标准》、《119接警调度工作规范》以及《加强和规范指挥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根据指挥调度席位和职责任务需要,对指挥中心库室、装备、设施进行改造升级,对指挥中心大厅、会商室、办公室、资料室等进行规范,不断满足规范化实战化需要,明确了支队、大队两级指挥中心建设标准和工作规范;明确了队伍在接警、出动、处警、归建等关键环节的信息报告流程,实现接处警过程全记录、执勤值班全通报、灾情处置、安全提示全跟踪的目标。
大队级指挥中心主要由值班干部和接警调度员担任,其中:值班干部:由队站值班干部担任,主要负责日常值守、应急值守和勤务安保工作。主要职责是:负责日常管理、审核警情受理和力量调度、负责接警出动、作战指挥、信息上报等工作。接警调度员:负责接处警工作,完成辖区消防救援力量、多种形式消防队伍的力量调派;负责联勤联动,保持与辖区政府应急单位、社会联动力量、应急救援专家的通信联络,根据灾情实施联动响应;做好电话接听、记录,设施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和检查;操作相关音视频系统设备,做好音视频指挥、会议保障工作;做好网络舆情监测,及时了解、掌握互联网等媒体有关消防工作的信息,发现重要情况及时核实并报告;做好值守工作,协助大队值班领导、值班干部做好应急值守、战备督导等各项工作。
(二)存在问题
昆明支队作为全省接警量最大的支队(年平均接警量6400余起),支队大队两级指挥中心接警员无编制,支队级指挥中心主要通过应急通信保障分队消防员,借调、跟班学习消防员及少数文员来担任接处警工作,实行一班24小时一运转模式开展工作。大队级指挥中心接警员通常用消防队站通信员兼任或由专职消防员、消防文员来担任。随着职能定位、业务聚焦,专业化接警调派、联勤联动、全程警情跟踪、初期指挥、辅助决策、处置要点/安全提示、信息收集报送、行政电话转接、96119消防安全隐患举报受理等业务量的加大,在处置警情灾情特别是敏感或较大以上警情时,容易出现人员调配紧缺、任务分工跟不上灾情发展、专业能力跟不上业务需要等现实问题。
三、大队级指挥中心建设和运行策略
(一)规范功能布局
大队级指挥中心按照功能布局,分为六个区域:警情受理区、指挥值守区、辅助决策区、信息处理区、屏幕显示区、地图展示区。每个区域对应相应工作席位。其中:
1.接警受理区:设置1套接处警系统,119调度电话、350兆基地台、外线电话及打印机。接警调度员/通信员在此区域完成警情受理/接收、力量调派、联动调派工作。其中,联动调派包含: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微型消防站/小型消防站/企业/政府专职队)、政府应急联动单位、社会应急救援力量以及应急救援专家通信录等。
2.指挥值守区:正对屏幕显示区,设置值班人员指挥坐席(2排,不少于10个座位,前排设置发言话筒)、背景墙(参照《关于规范消防指挥中心背景标识设置的通知》标准),值班人员在此区域完成战备值守、分析研判、辅助决策和会议调度等工作。
3.辅助决策区:设置互联网、政务网计算机。其中,互联网计算机储存:(1)高德/百度(街景/卫星/二维)地图;(2)微信;(3)危险化学品辅助决策系统(国家危险化学品安全公共服务互联网平台);(4)中国天气网/云南气象新浪微博;(5)中国地震台网;(6)辖区电子地图(含消防站点、多种形式消防队伍、重点单位、消防水源分布);(7)辖区基础数据(辖区概况、人口分布、道路桥梁、河流湖泊、重大危险源、辖区地质灾害风险等);政务网计算机储存:(1)全国火灾管理系统;(2)消防综合业务平台;(3)辖区重点单位一览表/档案(含重点单位灭火救援预案、重点场所“六熟悉”卡);(4)水源管理系统/水源档案、人员档案、车辆/装备/器材档案;(5)应急联动单位通讯录(6)典型灾害事故安全行动要点提示;(7)消防安保方案等。值班人员在此区域查询相关辅助系统/文件,向指挥员推送信息,提供指挥决策依据。
4.信息处理区:设置互联网、政务网计算机、打印机及传真机(条件受限的大队可与辅助决策区一并设置)。储存:(1)《视频点名报告词》;(2)《直报直调报告词》;(3)《值班信息快报》;(4)《舆情反馈》;(5)《领导工作动态》;(6)《值班排班表》等常态化信息模板。同时,储存:(1)《地震救援出动人员基本信息统计表》;(2)《跨区域抗洪抢险出动人员信息表》等特殊灾害表格模板。值班人员在此区域分阶段收集、编辑警情、灾情、舆情信息,横向与政府联动部门、纵向与各级指挥员、上级指挥中心发布信息。
5.屏幕显示区:主要安装显示设备,可选用LED、液晶拼接屏或大尺寸液晶电视,具备集中控制平台,集中显示:(1)当日值班信息、执勤实力;(2)辖区消防接处警数据/当日接处警情况;(3)气象信息;(4)辖区电子地图(含消防站、多种形式消防队伍、重点单位分布);(5)灭火救援预案(数字化预案);(6)消防水源信息;(7)营区监控、指挥视频(会议系统/4G图传)。有条件的可接入道路交通、社会单位DCS控制室监控等地方部门音视频和数据资源,投放信号不少于4路。
6.地图展示区:选择一侧或两侧墙面,悬挂:(1)省级行政交通图;(2)市级行政交通图;(3)辖区消防救援力量分布图;(4)大队级指挥中心职责;(5)接警调度员职责。
(二)规范人员配备
各消防大队由1名干部负责大队级指挥中心日常业务、训练和管理工作;大队级指挥中心接警调度员(信息员)配备不应少于2人,可由专职消防队员担任。
(三)规范值班秩序
按照实战化值班规定,严格落实值班排班制度及每日交接班制度,大队(含所属消防站)每周值班表按时录入系统并报支队指挥中心备案。
(四)规范调派程序
辖区大队政府/企业专职消防队、微型消防站等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应纳入大队级指挥中心统一调派,消防力量调派按照火警和应急救援等级和类型实施;辖区政府应急联动单位、社会应急救援力量以及应急救援专家等联勤联动力量,由大队级指挥中心联动调派,各救援力量调派出动后,由大队级指挥中心向支队指挥中心报告,支队指挥中心按照灾害等级和类型调派全市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或专业队增援处置。
(五)规范指挥程序
大队级指挥中心作为第一反应中枢,当辖区发生一级火警或一级应急救援时(出动1个消防站),大队值班首长、大队值班干部要到指挥中心跟踪灾情态势,实施调度指挥;当辖区发生二级以上火警或二级以上应急救援时(出动2个以上消防站),大队全勤指挥遂行出动,指挥中心要为大队指挥员提供辅助决策,及时跟踪警情、掌握灾情,推送灾情特点、处置要点和安全提示。
(六)规范信息报送
大队、消防站两级值班人员必须熟悉掌握信息报送要素,报送时限,严格按照规范格式核实报送信息,与辖区应急联动单位建立会商研判机制,实现信息互通共享,全时段反映警情、灾情、舆情发展情况。大队主官作为本单位信息报送第一责任人,要严把信息报送关,确保上报信息内容准确、真实、有效。
四、结语
大队级指挥中心是火灾防控、灭火救援、队伍管理、消防工作的信息中枢,更是承担灾害事故应急救援的指挥中枢,各大队主官应是大队级指挥中心建设的第一责任人,明确任务、落实责任、规范机制,推进各项工作措施落实。一是完善信息会商研判机制。加强与公安、应急、气象、住建、自然资源等单位签订联勤联动协议或工作备忘录,成立专家库,召开联动工作会,建立工作群,畅通信息渠道。同时,依托接处警系统、全国火灾管理系统、舆情监控系统和各类情报触角,定期开展警情、灾情、舆情分析研判和风险预警,深化研判成果,提升辅助决策效能。二是创新推广辅助决策系统。将辖区内政府、企业专职消防队、微型消防站、小型消防站等多种形式消防队伍统一纳入调度指挥体系,建立通信录。将辖区站点分布、水源管理、危化品辅助决策、灾害事故预案、典型灾害事故处置要点、作战安全提示等辅助资料纳入决策平台,让调度指挥更加及时、准确、高效;三是强化系统运用。充分利用智能接处警、移动指挥终端、指挥视频系统、营区监控、4G图传、车辆定位系统等综合手段,对基层消防站灭火救援行动、值班制度落实情况和重大消防安全保卫专项勤务活动进行跟踪督导,提高应急响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