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梅江区消防救援大队
摘要:火灾调查是新兴的边缘交叉科学,发展较晚,前景广阔,专门研究这个领域的工作者大都集中在中国人民警察大学消防工程系火灾调查教研室。其主要研究火灾起火原因调查、火灾调查询问与讯问技术、火灾现场勘验理论与实践、火灾痕迹物证技术鉴定、火场图像记录、火灾损失核定、火灾责任认定与处理、专项火灾调查、火灾成因调查、勘验仪器研发、火灾调查处理法规、火灾刑事案件办理等内容。
关键词:火灾;原因;调查
一、火灾发生的主要原因
(一)人为原因导致火灾
不久前发生的保姆纵火案,一场火灾夺走了一位母亲和她的三个孩子的生命。而火灾发生的原因就是死者家里的保姆纵火导致的。还有遗留火种如吸烟导致的火灾,烟头的中心温度能达到800摄氏度,很多人吸烟后没有熄灭烟头随便丢弃或者有的人卧床吸烟将未熄灭的烟头掉落在床单上引发火灾。
(二)电气线路故障导致火灾
目前电气线路故障是引发火灾的主要原因。在工厂或者年代久一点的老式建筑里,很多电气线路和电气设备都存在年久失修的情况,线路老化,线头接触不良或者是线路负载过大而存在发生引发火灾的隐患。
(三)易燃易爆物遇到明火引发火灾
在面粉厂铝粉厂等可燃粉尘浓度较大的工厂车间,如果不注意控制火源和湿度,达到一定条件就会发生爆炸,从而引发火灾。而且由于工厂车间机器设备较多,火灾的发生不仅对人们的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还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如果火灾发生期间发生有害工业气体泄漏,会对该区域造成长期的损害,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四)天气原因引发火灾
有一部分的火灾是因为天气恶劣导致的,如雷击,由于雷电的能量很大,雷击的时间很短,所以在雷击发生的瞬间会释放大量的热量,所以会导致被击中物体发生燃烧乃至火灾事故的发生。
(五)金属发生氧化还原发应自燃
有很多活性金属,比如说钠或者是氧化钙遇水就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发出大量的热。如果在钠或者氧化钙发生化学反应时,不采取防护措施或不控制剂量,就会导致火灾的发生.
二、火灾现场保护和火灾事故调查中常见的问题
(一)人们对火灾现场的保护容易忽视
因为火灾具有很大的破坏性以及火势会随着可燃物质蔓延,所以火灾发生后的现场往往一片狼籍,很少有人会想起保护火灾现场。在灭火的过程中,由于灭火工具如水枪、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沙土掩埋或对现场进行破拆都是破坏性的进行灭火,所以在灭火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对火灾现场的二次破坏。
(二)火灾现场由于被破坏而难以取样
由于现在火灾大部分发生在建筑内部,所以灭火工作开展多有不便,为了灭火的方便,往往会进行内攻或破拆,火灾现场也被破坏殆尽,火调人员只能根据少量的证据来进行逆向推理,增加了火灾调查事故的难度。
三、火灾现场保护策略
(一)在火灾现场设立隔离范围
火灾发生后,在灭火时以及灭火后,消防工作人员必须时时刻刻加强对火灾现场的保护,等到了解火灾发生的具体原因和过程后,设置隔离区域来进行火灾事故调查。一般情况下,隔离区域要包含与火灾有关的全部区域,确定保护火灾现场的范围。根据火灾现场的特征和燃烧特点等不同情况来决定,禁止外来人员进入隔离范围,以保证火灾现场得以保护。
(二)迅速有效的设置隔离区域
在大多数情况下,隔离区域设置往往都是火灾扑灭后设置的,这样的做法很难将火灾现场保护。消防部门应在火灾发生时立即设置隔离区域,火灾扑灭后就安排工作人员对火灾现场进行取样调查以及记录,如果没有问题,应及时调整或缩小隔离区域,以便善后工作以及火灾现场清理工作的进行。
四、火灾调查工作的改进措施及建议
1 完善有关法律法规保障
从火灾调查程序入手,制定有关法律规范。一是要健全分级调查处理机制,依分级明确火灾事故的调查范围、职责分工、实施程序、处理权限等。
并建立与相关部门衔接机制,规范线索和案件移交范围、程序,建立证据交换、信息共享、案件移送和异议处置等联动机制。二是要建立督办评估机制。对发生较大以上或有影响火灾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实行挂牌督办或启动提级调查,列出火灾暴露的问题和整改清单,定期研判和跟踪问题整改及责任追究落实等情况,组织开展整改后评估,推动调查成果转化为消防安全治理成效。三是规范调查程序流程。探索火灾调查登记制度,严格落实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加强调查取证、勘验步骤、物证提取、认定说明、复核、送达等方面规范化建设。
2 建立健全火灾调查人才培养机制
一是配齐专兼职人员。由于现行制度限制,应积极探索专兼职火调人才建设。各单位成立火调应急工作组,保证具有一定火调经验的人员随时处于应急状态,确保尽快完成现场照片拍摄、重点人员调查走访、初次现场勘验任务,努力提升“黄金72小时”调查质效。鼓励返聘退出现职的优秀火调人才回队服务。二是加强人才“梯队”建设。按照“重点培养、全面培养、分级培养、分批培养”思路,对专业基础扎实、具备培养潜力的人员,列入重点培养名库,列入名师带徒培养计划。三是创新培训践学模式。依需求成立火灾调查技术服务队,定期开展技术服务活动。建立亡人和重大社会影响火灾调查“每案一评”制度,定期采取大讲堂、视频网课等形式,常态化开展案例评审交流。坚持每年开展集中培训,评选年度优秀火灾调查案例。不断增强火调应急工作组骨干的实战能力。
3 加强火灾调查基础保障建设
一是完善勘验装备配备。火调工作组人员每人至少配备1套火灾现场勘查工具组和勘验防护装备,每组配备单反相机、笔记本电脑和火场视频分析软件,并能调配使用全景相机、无人机航拍器,移动照明设备和电子物证提取设备。消防救援大队应完成询问室升级改造任务,实现音视频同步录音录像功能。二是加大经费投入。应将火调工作经费纳入本级经费预算,保障火灾调查办案、装备、科研、培训、人员体检以及火灾调查专家组专家咨询、差旅等经费。专兼职火调人员应纳入值班备勤岗位,赴火场执行紧急火调任务的,按值班值守补贴标准计发当日补贴。三是落实激励保障。应当每年安排火灾调查业务骨干专项疗养,优先安排当年火灾调查任务繁重的一线骨干和有执行任务的地方专家组成员。对完成大面积、石油化工等特殊火灾现场调查任务的人员,应在两周内组织有针对性的职业健康体检,并根据工作情况,适当安排轮休。
五、火灾事故调查
(一)环境调查
环境调查是指对火灾现场周围环境的视察;从火场外部向火场内部的视察。对周围环境的视察主要包括火场周围的道路及围墙、栏杆有无可疑出入的痕迹。包括车印脚印、引火物残体等,以判断有无人为纵火的可能。火场周围地下是否有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的管道,查看管道的阀门的状态,如果火灾是由雷击引起的,应观察火场地形、火场最高物体与周围物体相对高度,判断可能的雷击点与起火范围之间的关系。从火场外向火场内部观察主要包括观察燃烧范围以及火场燃烧程度、火场外表的大的物体构件倒塌方向、火场外表面的烟熏痕迹、通向火场的通道情况,例如建筑物的门窗。
(二)初步调查
初步调查主要包括不同方向,不同高度的燃烧终止线;垂直物体形成的受热面;火场最上部物体的种类以及燃烧后的状态;各种火源、热源的位置;金属物体变形融化情况;非金属不可燃烧物体炸裂、脱落、变色、熔融等情况。大部分火灾现场,通过以上内容的调查就能判断出火势蔓延路线,可大体确定起火部位和进一步调查的重点。
(三)细项调查
细项调查是指对初步调查过程中发现的痕迹物证,在不破坏的原则下,可进行挖掘、翻动、勘验和收集。研究火场上有关的表面颜色、烟痕、裂纹、灰烬。测量记录有关物体的位置,未烧完的木材炭化程度。把各种痕迹、物证联系起来进行比较分析,详细追究它的各自的形成原因,找出相互之间与火灾的因果关系。重点收集以燃烧痕迹特征为根据,确定起火点的证据,从起火点部位收集证明起火源和起火物的物证。
(四)专项调查
专项调查就是对前面调查取样工作的结果以及结论进行整合分析。比如对电气线路根据其特有痕迹进行分析,确定有无短路或过负荷的现象,分析短路或者过负荷的原因。对引火物进行分析,分析它的来源,以确定引发火灾的原因。
总结
在火灾发生后或者灭火的同时,要组织人员第一时间保护火灾现场,尽量的少破坏火灾现场,及时拍照取样和固定证据,以便进行火灾事故调查活动的进行,从而在第一时间找到火灾发生的原因所在,根据火灾发生的原因提出下一步的工作建议,为火灾预防提供科学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刘成云.试论火灾现场保护和火灾事故调查[J].科技创新导报,2014,(09):45.
[2]廖国荣.浅谈火灾事故现场的保护及注意事项[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1,(03):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