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生态环境局番禺区分局
摘要:污染源普查数据的质量是污染源普查工作的生命线,普查目标能否实现,数据质量是关键。通过组织参与番禺区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总结工业污染源普查工作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和核查的方法,为今后污染源普查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工业污染普查;质量控制;质量核查
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是重大的国情调查,是环境保护基础性工作。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掌握各类污染源的数量、行业和地区分情况,了解主要污染物产生、排放和处理情况,建立健全重点污染源档案、污染源信息数据库和环境统计平台,对于准确判断我国当前环境形势,制定实施有针对性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政策、规划,不断改善环境质量,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补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生态环境短板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污染源普查数据的质量是污染源普查工作的生命线,普查目标能否实现,数据质量是关键。现结合番禺区工业污染源普查工作全过程质量控制与核查的工作实践,总结探讨工业污染源普查工作质量控制与核查的方法。
1.清查工作阶段的质量控制与核查
清查工作以普查初步名录核对和实地清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清查是普查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只有清查做得准、做得全,普查名录才具代表性,做到全覆盖辖区内的工业污染源数量和分布情况。因此,清查阶段质量控制与核查的重点是检验能否做到实地拉网式清查、按技术规定将工业污染源应查尽查、不重不漏。
清查工作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对各相关部门的名录比对工作,这是清查工作中的基础工作。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中比对的名录主要为电网名单、工商名单、生态环境局的监管名单(包括排污许可证的发证、环评审批、危险单位名录)等,通过完成番禺区名录的比对工作,发现比对工作涉及的清单中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和偏差性。例如:电网名单只有交费人的信息,在村级工业园中,交费人往往是厂房的业主,而不是承租方,因此,难以与工业企业信息相匹配。在工商名单中,基于一址多照、一照多址的核发规则,导致出现较多不同地址同一企业或同一生产地址名称不同企业的情况。生态环境局的监管名单中涉及有环保备案的企业,基于建设项目的环评与备案名录等,监管范围不能实现区域内工业类企业的全覆盖。同时,上述的比对名录缺乏动态性,名录中较多的企业已停业、关闭或转营,增加名录比对工作后的现场清查的工作量。建议比对名录中可引入动态性的数据,如税务2017年工业企业缴费名录及2018年的缴费名录,这样能更直观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现状,有利于制定实地清查名录的准确性。
二是根据比对后的清查名录开展拉网式实地清查工作,核实名录企业的生产状况,同时对清查名录进行增补。实地清查工作应利用各镇街基层工作人员对属地工业企业了解的优势,联合村居的安全办、经济办及镇街的环保中队工作人员开展实地清查,以提高实地清查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同时,针对清查阶段的工作特点,开展质量核查是保证清查建库质量,保证建立一个全面、准确、齐全的普查名录。通过普查工作的实践,质量核查除随机选机普查小区的进行实地核查,计算漏查率,以判定清查工作是否达到要求外,还可以通过电话核查,通过清查信息表中的联系电话,核查企业信息的准确性,电话核查可以大范围对清查的数据质量进行核查,在人手、车辆有限和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可对更多的普查小区数据质量进行核查。
2.数据采集阶段的质量控制与核查
入户调查数据采集工作是普查工作重要阶段,普查的基础数据基本都是在入户调查阶段进行采集。因此,数据的质量影响到普查结果的准确性与代表性。
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工作工业污染源普查表格分G101-G106六大部分的表格。各部分表格都有关联。因此,要做好入户调查阶段的质量控制工作,首先要做好普查员的培训指导工作的质量控制。普查员的培训工作分为普查表填报指导和入户调查技巧指导,使普查员做到熟悉普查表格的填报要求,各部分表格之间的关联性,入户时掌握数据采集的语言技巧,使普查对象能配合工作,避免出现提供资料信息时“讲假话,随便报”的情况。同时,根据辖区的普查企业行业特性,加强对普查员行业常见工艺流程的培训,让普查员了解普查区域的常见行业的主要生产工艺流程,针对生产工艺流程的特点,向普查对象进行提问,有助于清楚准确地填报污染源信息表。
其次,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通过电子申报,但仍需要进行电脑端的录入,因此录入过程的质量控制也相当的重要,普查表应由普查指导员审核后,采用两人为一小组进行录入。录入后,交叉检查录入的信息与普查表采集的信息是否一致。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的产排污系数在入户调查工作结束后确定,这导致了有部分行业所采集的数据不能完全满足排污核算的需要,因此需要根据排污系数进行补充采集。在补充采集的工作期间,同步进行普查对象排污数据的核对工作,既可以保证采集数据的准确性,又可以保证数据符合产排污核算的要求。
数据采集阶段的数据准确性是非常重要的,关系到产排污数据的核算和数据的汇总分析,因此数据质量核查是必不可少的,核查工作分为系统数据核查和现场数据核查。数据核查可由熟悉区域生产工艺特点的专业技术人员,针对填报的数据进行系统审核,发现问题再作现场核查。现场核查主要针对产排污量较大的企业(如环境统计企业、区内重点排污单位)现场核查填报的产排污工序是否与企业2017年的情况相符,同时对系统审核发现的问题进行现场核实。
不同区域企业的准入条件不同,会出现因区域限排等原因,企业的部分高污染工序会外包生产,导致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与产排污系数中的工艺流程不同,会有部分工序缺失的情况。因此,通过现场核查,可以避免普查数据与现场情况不符,避免普查工作“闭门造车”的情况出现。
3.数据审核汇总阶段的质量控制与核查
数据审核汇总阶段是质量控制与质量核查工作是决战决胜的关键工作,关系到普查工作的总体质量。质量控制与核查的方法总体分为宏观分析、微观分析和行业分析。
宏观分析主要是通过将全区的总体大数据与环境统计、区统计年鉴、排污收费数据及各类生态环境管理数据的2017年同期数据进行比较,对差异大于30%的数据进行重点核实,排查差异原因,对数据进行系统性的修正。二污普工业源数据重点需要跟2017年的环境统计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因为环境统计的工业源清单是按地区污染物排放量85%的进行确定的,环境统计的核算系数是在一污普核算系数的基础上各地区按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因此,按此口径,2017年环境统计的污染物排放量占二污普中工业源的污染物排放量的70%-90%均为数据合理范围。
微观分析是对工业源普查数据的关键词段(如生产总值、用水量、排水(气)量、各类污染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进行排序,再将各关键词段全区前30%进行的普查对象进行比对分析,分析产排污量、用水量和生产总值等之间的关系,从中找存疑的数据,再进一步核实。同时,对G101-2表和G106-1表的之间的产排污工序进行关联比对,核查填报数据的准确性和对应性。
行业分析是通过普查区域内,相同行业的产排污环节和产排污情况进行对比,查找出同行业不同排污单位间的差异,对差异情况进行核实。同时通过不同行业的产排污特点,对普查对象的水平衡、原料和产品用量的平衡、各类污染物间的平衡进行核查,排查出差异大的普查数据。
通过上述三种汇总阶段的质量核查方式,守住工业污染源普查工作的最后一道防线。
4.结语
通过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掌握各地的污染源数量、行业分布情况和了解主要污染物产排情况及处理情况,对于制定有针对性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管理政策提供基础的数据支撑。正确认识污染源普查工作质量控制工作的重要性,以质量目标为向导,将质量控制与核查工作贯穿于污染源普查工作的全过程,保证污染源普查成果的质量,使普查成果能在生态环境管理和环境保护决策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通知(国发[2016]59号)[R]北京: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2016
[2]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质量核查工作的通知(国污普[2018]8号)[R]北京:生态环境部办公厅,2018
[3]生态环境部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办公室.关于加强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质量控制工作的通知[R].北京:生态环境部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办公室,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