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龙煤鹤岗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峻德煤矿 黑龙江鹤岗 154100
摘要:煤矿安全管理工作开展对于提高煤矿生产水平有着决定性影响,是煤矿产业发展下现场管理的重中之重,企业必须加以重视。文章通过对煤矿安全生产特点进行分析,结合煤矿安全管理问题,探讨煤矿安全管理的方法措施。
关键字:煤矿安全;安全管理;管理问题;煤矿管理
引言
煤炭是中国的重要能源,保证其安全高效开采对于中国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煤炭大多通过井工开采,开采时存在很大的危险性。目前,煤矿开采已经进入深部开采时代,这导致在煤矿发生事故后救援十分困难。因此,预防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事故显得尤为重要,而预防煤矿安全事故的关键在于安全管理。由于煤矿生产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要做好安全管理十分不容易。为了实现对煤矿安全的科学管理,必须采用安全工程的基本思想。
1煤矿安全生产的特点
首先,工作环境特殊。采煤工作主要是地下工作,工作条件比地面工作条件更为辛苦更加严格。根据工作条件,后续行动应评估和分析符合环境要求的共同因素,减少负面影响,确保工程质量。另外,狭窄的地下空间、活动有限,没有直接的太阳光,所以地下工作容易受到不利条件的影响,因此作业风险比其他的工作更大。其次,作业环境艰苦。因为煤矿工人的工作时间比其他人的工作时间较长,有很多的因素都会对其造成影响。其中包有地热效应、人体和机电设备、温湿度等。通常情况下,作业人员容易产生疲累,所以会进一步加大工作难度。另外,生产系统比较复杂。在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高、受各种因素影响的煤矿企业里,员工容易产生疲劳,而且身体素质容易下降,可能会引起不安和恐惧的情绪,这些都与生产系统有关。经营者必须考虑不同的生产系统的变化,分析生产系统,确定过程与使用要求,保证采矿工作的顺利进行。
2煤矿安全管理问题
2.1企业没有做好安全规范工作
在煤矿资源开采过程中,很多企业只注重自身的经济利益,而忽视了安全生产这项重要内容,使得煤炭资源开采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的安全隐患,经常会各种各样的事故问题,我国每年因煤矿坍塌、煤矿爆炸等事故死伤人数人,这些事故的出现也绝不是偶然的,都是长年累月积累下来的安全隐患以及施工人员安全意识不导致导致的,事故发生后不论是对企业还是遇难者的家庭所付出的代价都是惨痛的。
2.2安全监察体制存在问题
首先,安全监视系统的每个实体之间存在重复的情况。现在我国煤矿安全控制系统采用了多边管理模式。组织结构重复,无法调整的情况下,各部门通常会对矿山事故责任进行相互推卸。第二,煤矿安全管理的立法不完善,立法的方向不发达,法律没有实际效果。最后,很多企业对不同的岗位没有具体的责任,所以安全部门就会形存实虚,因此很多企业已经落后于时代,赶不上时代的发展。
2.3企业没有落实到安全培训工作
企业采矿工人部分是农村的合同工,文化水平有限,安全意识缺乏,加之企业在上岗前没有对员工进行系统的施工技术以及安全意识等方面培训工作,进而在煤矿作业生产中经常会出现错误施工行为,施工管理人员没有及时制止这一行为,加大了施工事故发生几率,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不能迅速的进行自我保护,从而酿成悲剧。
2.4设备设施不完善
很多煤矿在安全管理中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和人才匮乏。由于资金匮乏,很多机电设备出现了超期服役,这使得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很难进行下去。更为重要的是,一些安全设备也得不到及时更新,例如煤矿的瓦斯监控设备、通风监测设备等。由于不能给一些技术人员提供足够的待遇,煤矿企业人才流失严重,煤矿安全生产很难得到保障。生产中存在的一些技术问题不能及时被发现和解决,导致了生产过程中安全事故频发。
3煤矿安全管理措施
3.1优化煤炭生产安全管理
煤矿开采地形环境复杂,开采环境恶劣,因此,在正式开采前,煤矿企业应对所要开采区域进行全面检查,消除自然风险因素的影响,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开采。管理人员应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以减少安全和事故的可能性。在矿山规划和实施过程中,企业可以成立专门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小组,由各个管理层人员负责施工现场的安全问题,明确岗位职责,对可能影响生产的因素展开积极调查,同时,要可以建立安全生产档案,为生产操作提供参考依据。便于及时发现的安全隐患从而做出有效应对措施,确保矿山生产的顺利进行。
3.2健全技术管理体系
在工程质量管理过程中,为了实现安全生产目标,必须确立完善的技术管理体系,采用先进技术,充分利用技术管理系统的作用,现在,大多数煤矿在工程管理阶段采用了粗放的管理模式。利用现代技术,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提高技术的使用效率。特别是在通风管理领域,必须确保通风健康的实现。构建合理的通风控制系统,对相关技术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帮助他们快速掌握各种技术性能,合理利用现有技术,提高性能管理。为了保证煤炭工业的安全和有效运行,必须基于坚实的基础,严格管理和调整工程质量,从而进一步推动煤矿产业在我国的发展。
3.3安全培训
煤矿常常重视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而忽视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训。由于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多数都处在作业程序设计、制度制定、生产管理等重要岗位上,他们的专业能力和管理水平决定了设备的可靠性、环境的安全性和管理的科学性。因此,企业必须重视该类人员在安全管理中起到的作用,加大培训力度,杜绝因能力缺陷造成的先天事故风险和违章指挥。
3.4强化煤矿机电安全隐患的辨识
隐患识别是隐患管理和控制的前提,目前常用的隐患识别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现场检查法。现场检查法着重于在生产过程中进行人为的现场跟踪记录,将记录的数据与标准流程和状态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找出隐患,现场检查法应根据工作性质的不同灵活使用,并制定检查计划。第二,动态监控法。动态监控法是利用计算机系统对机电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通过计算机系统对数据进行储存、分析和整理,及时发现不安全隐患。第三,系统安全分析法。系统安全分析法是将隐患的识别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建立隐患识别的数学模型和分析方法,对隐患进行综合识别。
3.5多机构的反馈机制
安全管理涉及多个子系统,多个子系统的信息交流反馈十分重要。通过建立以矿长为核心的安全管理体系,成立多级管理的反馈部门、监督部门以及生产技术部门,将安全管理的任务落实到生产中每一个人身上。工人通过信息反馈卡,可以将发现的安全问题直接上报到管理部门,管理部门根据反馈信息的重要程度确定详细的处理方案,然后层层上报,最终将处理的结果公开。为了提高信息反馈的有效性,应该对反馈的信息进行分类,判断是管理工作出现的问题,还是生产工作出现的问题。对于不能处理的问题,管理部门要标明,并及时上报到矿长处进行处理。对于已经处理的信息,要下发到有关责任部门,并落实执行相关的处理意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安全管理工作到位,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工作到位,积极协调指导,这样才能提高煤矿安全管理的水平,使煤矿企业高效运转。
结语
综上所述,经过多年发展,中国煤矿安全管理依然存在很多缺陷,导致发生严重的安全事故。煤矿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安全意识不强、安全管理执行困难及设备设施不完善等。针对这些问题企业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强化安全管理工作,建立多机构反馈机制。
参考文献:
[1]苏大伟,顾红红.煤矿安全管理问题解析及对应策略[J].矿业装备,2020(5):98-99.
[2]张宁.煤矿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及其防控措施[J].当代化工研究,2020(18):169-170.
[3]谭岚峰.浅析煤矿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J].河北企业,2020(9):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