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绿洲固体废物处置有限公司 福建南平 353000
摘要:医疗废物因其具有极强的传染性、毒性和腐蚀性,若处理不当会给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极大危害。探讨国内目前医疗废物处理的现状,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目的,针对现实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希望能对决策者、环保和医疗工作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医疗;废物处理;现状;管理对策
1 医疗废物的来源及危害
医疗废物指的是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传染性、腐蚀性、毒性和其他危害的废物。医疗废物包含的种类有很多,大致有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排泄物等污染的废品;医疗机构收治的病人而产生的生活垃圾;病原体的培养标本、菌种、毒种和培养基等;使用过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及器械;过期被弃的医药用品;手术及其他原因被弃的人体坏死器官、组织等等。这些医疗废物携带了大量病菌,如若处理不当,极易造成对自然环境中的水体、土壤和空气地污染,会导致所在地区生态环境破坏和疾病的传播,对人体产生危害。
2 我国医疗废物处理现状分析
我国卫生健康委员会和生态环境总局在《医疗废物分类目录》中,对医疗废物进行了分类,大致分为: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针对不同类型的医疗废物应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医疗废物处理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在医疗行业中医疗废物的处理也非常受重视,相关管理措施也在逐步完善。在医疗废物处理方面我国的医疗废物管理处置体系还不够完善,与西方发达国家比起步相对较晚。
近年来,在各部门和医疗机构、处置单位的努力之下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各个市、县都有了相应的处置能力。目前,我们国家医疗废物处理方法主要有高压蒸汽灭菌法、填埋法、微波处理法、热解处理法及化学消毒法等。这些方法各自有不同的优缺点,应按照医疗废物的不同类型和条件选择处理方式。医疗废物的来源非常广泛,不能精确的计算统计,一般根据医疗卫生机构的病床数量及医疗物品的使用率来估算医疗废物产生量,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数字,而且数量和种类逐年增加。此外,我国卫生部门明确地指出加强医疗废物处理及相关管理监督的要求,可以有效促进医疗行业的规范性法制性发展,医疗废物管理处置体系将更进一步迈向新台阶。不过一些地区的医疗废物处理水平仍然相对落后,有些医疗机构也存在着管理监督不力等问题,这都需逐步改善进步。
3 医疗废弃物处理存在的问题
3.1 对医疗垃圾的界定及危害性认识不足
医疗疗废物管理相关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培训不到位,相关人员对医疗废物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未掌握医疗废物管理相关要求。护士对医疗废物分类工作的不重视,使得医疗垃圾流入生活垃圾,或者医疗垃圾中混有生活垃圾。
3.2 缺乏医疗废物处置规定细则
由于部分医疗机构对医疗废物危害性意识淡薄或经费有限,将医疗废物承包给个人或相关单位焚烧,加之监管力度不严,所以加剧了医疗废物的危害性。医疗废物被称之为顶级危险废物,不经过处理进入人们的生活环境,将对人类和自然带来极大危害。医疗废物处理中心一般建设在地级行政区域,按照医疗废物焚烧和非焚烧处置方式,医疗废物处置率仅为6.1%,偏远地区的医疗废物处置率更低。为此,就应建立健全的医疗废物管理实施细则和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对医疗废物的管理和监督,明确医疗机构职责,规范化处理医疗废物,按照法律法规实行监督检查,从危害源头降低疾病传播。
3.3 医疗废物处置成本高,医疗机构不健全
对于医疗废物还缺乏相关的专业处置设施,医疗废物处置具有较高的专业性,需使用专业的设备进行处置,因此在医疗废物收集、运输等环节费用成本相对较高,部分中小型医疗机构没有能力建造焚烧炉等相关处置设施,这导致部分医疗废物直接进入生活垃圾处理程序。医疗机构没有全面覆盖国家的各个地区,不能全面收集医疗废物,进行集中无害化处理。为此,需加强这方面的资金投入,加大医疗废物处置能力。
3.4 应急预案体系不完善
医疗废物应急处置工作涉及政府、有关部门、医疗机构、处置单位等方方面面,需要有完备的应急预案体系保障突发情况下医疗废物应急处置的有序开展。
为此,应探索建立省级统筹、市间协同、县域合作的区域合作机制,县市级以上城市也应制定并不断完善适合不同疫情的医疗废物处置应急预案,各层次的应急预案之间必须相互衔接、统一协调、综合配套、形成体系。
4 管理对策
针对我国医疗废物处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分析,最终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1)对医疗废物处理相关法规进行完善。
结合我国医疗废处理的实际情况,制定与我国国情相符的法规,并且要制定相应的实施准则,要对各个地方形成范围内的医疗垃圾和主管部门,以及医疗单位应当履行的责任内容进行明确,确保各项工作都能够找到相应的责任负责人。同时要对医疗废物的收集、运输、处理等各个环节的各项内容进行明确规定,确保各项操作的合理性。
(2)严格执法,加强监管。
卫生、环保等相应的执法部门在日常工作中,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执法水平,加强执法力度,杜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不良现象的发生,对于医疗废物的回收必须严格的依据流程进行,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医疗废物的监管,使医疗废物的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
(3)加强医疗废物收集和处置的监管力度。
按照医疗废物管理实施细则,制定医疗废物分类处置管理制度,提高相关人员医疗废物的危害意识,增加医疗废物处置设施投入,在医疗废物处置过程中应全程管理监督,在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包装、运输及处理过程中,尽最大努力降低医疗废物处置事故,控制污染风险,降低潜在危险源污染环境。针对医疗废物现状和问题,应有计划的建设一批医疗废物处理中心,形成规模,严格管理监督。尤其是传染性医疗废物,更加需要专业、完整及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团队,保证在医疗废物处置过程中不产生传染事故,提供专业技术保障。
(4)加大资金投入,推行区域性医疗废物集中处理方式
按照一定比例加大医疗机构的覆盖率,增加医疗废物处置的资金投入,政府部门起到主导作用,推行区域性医疗废物集中处理方式。医疗废物集中处理应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区域内总体布局,统一规划,建设科学合理的医疗废物处理中心。以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置为目标,综合技术、经济、环境和减量化等方面建立医疗废物协同处置体系。
(5)加强监测医疗废物的技术规范或标准操作
针对医疗废物处置过程中易产生二次污染这一现象,应采用科学的处置措施和专业的技术团队,保障医疗废物处置的顺利进行,避免发生二次污染事故。调查研究医疗废物处置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因素,同时结合不同处置技术的优缺点,分析医疗废物处置方法的适宜性。目前,热解焚烧技术是最具适宜性的处置方法,使用范围广,适合各种医疗废物。高压蒸汽灭菌法和化学消毒法次之,适合处置一些药物性废物和化学性废物,适宜进行区域性集中处理,可推广运用。按照技术规范或标准要求进行操作,加强技术监测和管理,增加监督管理力度,能够最大限度降低医疗废物地污染。
结束语
做好医疗废物监管对环保和疾病控制来说都有着重要意义。依据实际情况,需求一种经济、高效、简单的方式是解决我国医疗废物处理的关键。在医疗废物处理过程中,需要构建完善、科学的法律法规,确保医疗废物处理的合理性。
参考文献:
[1]疫情过后,医废处理行业有望加速成长[J].雷英杰. 环境经济.2020(Z2)
[2]完善医疗废物处理模式 守好公共卫生末端防线——专访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肿瘤医院副院长花亚伟[J].耿黎明. 健康中国观察.2020(06)
[3]医疗废物处理处置过程中若干环境风险问题地研究[J].李拓. 价值工程.2020(18)
[4]浅谈医疗废物处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祝妍华,徐安安. 广东化工.2014(07)
[5]战“疫”,生态环保铁军在行动[J].丁瑶瑶. 环境经济.2020(Z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