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规划中的防洪治涝设计探讨 刘宁

发表时间:2021/4/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9期   作者:刘宁
[导读] 摘要:本文探讨水利工程规划中防洪治涝设计的具体原则,明确防洪治涝的规划目标和其必要性,提出防洪治涝规划的具体设计路径。
        河南省濮阳市引黄工程管理处  河南濮阳  457000
        摘要:本文探讨水利工程规划中防洪治涝设计的具体原则,明确防洪治涝的规划目标和其必要性,提出防洪治涝规划的具体设计路径。加强科学调研,对标准进行统一,要形成完善的体系,合理的对环境进行综合评价。结合具体的数据,对防洪排涝作用进行发挥。因此,对水利工程进行合理的规划建设,加强对洪涝的合理防治,在进行具体规划实践的过程中,要结合现实的实际状况提出符合实际的对策。
        关键词:水利工程;防洪治涝;工程规划;规划目标
        引言
        为了确保建设中的水利工程堤坝不决口,掌握防汛抢险技术对相关工作人员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工程的抢险技术选用不当的话,极有可能会导致水利工程失事,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水利工程规划中防洪治涝设计的具体原则
        1.1切实原则
        在对水利工程防洪质量进行合理设计的过程中,要结合实际状况开展施工,对监管的措施进行落实。首先,要对所利用的图纸进行严格检查,在审核的过程中,对图纸所涉及到的各个要素进行分析,确保其可行性;其次,在对监管的过程中,要不断加大力度,对施工技术、人员、进度进行有效的管理,避免出现一些人为导致的操作失误;最后,对于一些简单事故的发生,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使得整体的施工质量能够得到提升。
        1.2分清主次
        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对于洪涝进行有效的治理,要对主次进行合理的划分,加强对洪涝的合理控制。特别针对于两岸和上下游的洪水,要进行有效的抵御,从长远的角度来进行考虑,加强重点区域的合理保护。同时,洪涝防御的项目规模较大,需要采取一些非工程的处理措施,建立现代化的防汛指挥系统,不断提高规划的效率。
        1.3合理对水资源进行利用
        洪涝灾害会造成较大的损失,在洪涝治理的过程中,对水资源进行有效的应用可以降低损失。同时,我国地形地势较为复杂,水资源分布不均,对水利工程进行合理设计,开展防洪治涝,可以对水资源不均的问题进行解决,加强对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因此,防洪治涝设计要与水资源的分配进行结合,对洪水疏导工程进行建设,在资源匮乏的地区进行储水工程的开展,可以因地制宜降低成本,对防洪治涝设计合理性进行提升。
        2水利工程施工期间防洪安全的准备工作
        对一些被破坏的水利工程进行修补,可为后续施工创造良好的条件,这些工作开展的前提是要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和设备的稳定运行。首先,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应的规范施工,防洪的前期准备工作要做扎实,工作人员的居住地、物资设备存放地等应安排在洪水无法淹没的地方。其次,要对施工现场周围的环境状况、水文和地质状况进行细致考察,充分预测可能发生的洪水和滑坡等险情的概率。最后,要建立专业的防汛技术队伍,保障施工现场的防汛指挥和各个值班机构的顺利运行,在防洪抢险工作开展的时候,工作人员的物资配备要充足,一定要避免因物资准备不足而造成防汛工作的延误情况。水利工程的施工项目任务量较大,且在具体施工的过程中极容易出现一些潜在的安全隐患。在一些容易发生洪灾的地区,若施工过程中安全意识不强,一旦发生灾情,则无法快速疏散工程周围的群众,洪灾带来的损失将是巨大的。
        3水利工程中防洪治涝规划设计的具体路径
        3.1开展设计准备
        在对水利工程防洪防涝进行合理设计的过程中,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首先,要对工程建设区域的地质、水流等环境因素进行充分的分析,做好参考数据的整理;其次,明确工程建设的标准,对洪涝灾害的相关信息进行整合,综合开展数据分析,对重点问题进行标注;最后,在调查期间,要利用专业的勘察技术和工具,使得数据的准确性得到提升,所建立的设计方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3.2管涌的抢险方法
        管涌现象主要发生在一些河堤角的附近,在一些洼地或者是水沟处也有发生。管涌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沙质透水层的存在导致水位抬高使渗水压力增强,地面上发生冒水的状况。管涌的孔径大小不同,有的孔径极小,有的孔径则大一些,小的孔径相互集合就变成了管涌群,如果管涌群快速发展,极有可能造成大孔径管涌的出现,进而流出浑水产生堤身塌陷的状况,带来安全隐患。当前管涌险情出现的时候,大多是采用上堵下排的方法。从原理上来说,封堵住上游的进水口是合理有效的。但是上游进水口在水下,不易寻找。而出水口在下游低水位处,很容易发现并找到,所以一般是先想办法让管涌停涌,再来想法寻找进水口并加固堤坝。“下排”简单地说就是采取堆筑围井的办法,围井内保持一定的水位,使井内的水力梯度降低,恢复土体的稳定性,这种方法能够截断孔洞的渗流现象,消除管涌的水动力,使水体恢复稳定状态。
        3.3散浸的抢险方法
        散浸主要是堤身一些潜在隐患造成的,如堤身建设时所选用的土块没有被打碎或者是留有空隙、堤身的厚薄不均等,使渗径长度缩短,滋润线抬高。这种现象一旦发生,工作人员需要及时找出原因,并根据险情的具体状况制订相应的解决方案,若坡面上有少量的渗出清水,堤上较为稳定的话,则说明这种险情的发展并不严重,需要工作人员进行严密监视,暂时不需要对其进行处理。若堤坡的渗水状况严重或者冲刷现象出现的话,则说明险情已经达到一定的危险性,需要工作人员对其进行抢护。此时,工作人员可以在发生险情的堤坝上开沟导渗,一定要做好相关的排水工作,特别是对一些背水坡的散浸状况较为严重的情况,若工作人员不注意堤坡的稳定性,极有可能导致整个堤坝的塌陷。因此,要根据险情的具体状况和发展程度,制订针对性的解决方案,避免处理不当或者是处理不及时而产生的巨大安全隐患。
        3.4制定统一的标准
        在进行防洪治涝规范设计的过程中,要对流程进行有效的对接,开展科学调研,结合调研的结果,对防洪治理进行统一标准的制定。结合现实状况中洪涝灾害发生的程度,对安全的距离进行测定,同时,针对不同地区的项目要进行综合考量,从多方角度进行测评,推动水利工程质量的提升。
        3.5推动完善体系的构建
        在对水利工程防洪治涝体系进行构建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除了上述所提到的调研活动和标准的制定,要考虑体系的合理构建,对不同因素所造成的影响进行综合考量,形成完善的防洪治理体系。同时,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移民安置问题,对利益突出矛盾进行有效的解决。比如,在三峡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对防洪治涝进行科学设计,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对移民问题进行解决,可以使得整体的设计规划体系能够获得考验,进一步推动其规划设计效果的提升。
        3.6合理开展报告的编写
        水利工程防洪治涝规划报告撰写的过程中,要涉及到所在流域的自然状况与经济基础,加强对水文环境相关数据的分析。结合往年洪涝的典型数据开展计算机的分析描述,对工程进行有效的投资,对移民安置问题进行解决,要明确水利工程防洪治涝对洪涝灾害降低的几率。
        结语
        水利工程抢险工作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工作人员在开展抢险工作的时候,需要制订适宜的方案,针对抢险工作开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避免险情被不断放大而带来潜在的安全风险。工作人员在开展防洪抢险工作的时候,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参考文献:
        [1]聂永华.浅析水利建设工程防洪抢险技术[J].湖南水利水电,2019(5):31-33.
        [2]庞文革.新疆乌鲁瓦提水利枢纽工程防洪抢险的探讨[J].地下水,2016,38(6):113-114.
        [3]周维,蔡铖.长沙迪沃大流量便携式防洪抢险泵的开发与应用[J].市政技术,2017,35(3):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