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PDCA循环对园林 绿化项目中的质量点进行技术控制

发表时间:2021/4/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9期   作者:王超
[导读] 摘要:现代园林绿化项目与基础设施建设相伴相生,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扩展过程中,园林绿化项目在数量、规模、品质等方面,均获得了增长。
        身份证号:44030119850301XXXX
        摘要:现代园林绿化项目与基础设施建设相伴相生,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扩展过程中,园林绿化项目在数量、规模、品质等方面,均获得了增长。同时,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全面升级,也促进了园林绿化项目的转型升级。当前,不仅园林绿化项目生产建设中构建了完整的产业链条,也在生产建设各环节,推进了“质量体系管理标准”的全面应用,提高了园林绿化项目中的质量管理系统性应用水平。下面结合PDCA循环原理,分别从计划(P)、执行(D)、检查(C)、处理(A)四大应用步骤,对园林绿化项目质量管理中的质量点技术控制展开探讨。
        关键词:PDCA;园林绿化项目;质量点;技术控制
        上世纪20年代初,休哈特提出了PDCA循环原理,更新了人们对于质量管理的认知。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70年代该原理正式应用于各行业诸领域,全面提高了社会再生产方面的生产管理效率与质量管理水平。从PDCA循环原理内涵分析,主要是将质量管理划分为P(Plan)——计划、D(Do)——实施、C(Check)——检查、A(Action)——处理,四个标准步骤,通过整体上对质量管理方案进行分步骤实施,达到质量全面控制目标。简单讲,即是运用“系统性思维”,对质量管理方案进行系统性应用和配套性实施。
        1、工程概况
        以某园林绿化工程为例,在该工程一期项目中,总建设面积为13.34hm2,其中,绿地面积为9.34hm2。从该项目的研发设计方案分析,其建设目标定位在三方面:一是配置拟生态植物,包括水生植物、灌木、乔木;二是布置水系,其中有峡谷、河流、湖体等“主题空间”;三是打造假山与峡谷,其设计方案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半封闭山洞,另一部分由露天峡谷组成。由于该工程目标定位明确、质量点控制需求界定清晰、建设层次分明。因此,为了确保对其中的质量点实现有效的技术控制,该项目施工中选择了PDCA循环原理作为质量管理方法,制定了实施步骤与施工需求对应的四步骤质量管理方案。
        2、运用PDCA循环对园林绿化项目中的质量点进行技术控制
        2.1P:计划环节的技术控制措施
        在PDCA循环原理下,对该项目进行了构成要素分析,划分出了重点、难点,然后,针对重点、难点部分,根据分项目制定了质量点技术控制计划。
        在打造假山与峡谷工程中,分析结果表明,假山和峡谷中存在“堆叠工程”,为了实现其中的“山体自然”、“山洞光怪陆离”、“峡谷深浅凹凸”等设计效果,从设计图纸与施工方案,和“建设要素——质量管理指标”对应设置角度出发,对分项目中的石料进行了属性划分,其中包括了石料的体量、数量、材质、色彩、形态、纹路等。
        在布置水系工程中,分析结果显示,其中的管网系统连接、管道铺设,具有蜿蜒交叉部分存在,施工质量技术标准设置方面,要求达到管道不发生渗漏,相关机电设备如水泵等需要保持型号与规格的一致性,位置的布置需要严格以图纸设计为准。同时,在景观设计与绿化设计方面,具有一定的协调特征,需要做到“生机盎然”与“协调自然”。所以,针对景观、绿化、管道、设备进行了针对性的技术指标细化。另外,由于布置水系工程对后期运营管理成本控制相对严格,因此在计划环节对其进行了成本指标细化。
        在配置拟生态植物工程中,重点与难点集中于乔木移栽方面。由于数量多、树木高、成活率低、移栽难度大,所以,为了保障成活率,细分了移栽工程,在乔木开挖、运输、吊装移动、土层回填、浇水、营养土配给、乔木实体支护等各环节,进行了施工指标细化处理,制定了针对各环节的施工质量管理内容。
        2.2D:实施环节的技术控制措施
        在实施环节,严格按照计划环节设计了分项目工程质量管理方案,进行了具体操作。

具体如下:
        在假山与峡谷工程实施环节,首先,按照图纸设计,先进行施工位置定位、放线、形状勾画。其次,在假山基础施中,进行了“宽打窄出”施工,符合技术要求中四周孵出500毫米到200毫米的要求。在基槽开挖中,以低于平面30厘米进行混凝土基础施工。垫底山石施工以大强度山石为主。层叠设置与拼叠施工中,对于纹理脉络的变化进行了调整。收顶以流云式施工为准。
        在布置水系工程实施环节,首先,在水景工程的开挖与分层夯实施工中,以平整、坚实为准。其次,选用了防渗型混凝土,按照浇筑前清洁整理、湿润施工面,浇筑中均匀振捣,浇筑后养护管理的基本流程。在一次浇筑成型后,对出水口、管根、地漏、阴阳角等,进行了抹平处理。并且,在完成防水涂料施工后,进行了养水实验,在证实其安全有效的情况下,由监理签字确认等。
        在配置拟生态植物工程实施环节,先选择了适合移栽的早春时节,通过挖大洞、土壤心层与表层分类、垃圾清理、基肥施用、大土球全程保护、设备吊装移栽后,对其实施了全面养护。其中包括了喷水、包干、遮荫等养护管理。
        2.3C:检查环节的技术控制措施
        在检验验收环节,主要是按照实施后的分项目,按照计划环节设计的分项目技术指标体系和成本指标体系等,对其进行全过程、动态化检查。需要注意的是,PDCA循环原理在质量管理体系的实际运用中,具有“循环”特征,每个环节均可以实施四步骤,也可以在整体上实施四步骤。因此,该方法运用中具有“大体系+小体系”的优势。本项目中除了每个环节的过程化检查之外,在每项工程完成后,以质量检查小组执行检查方案,具体包括了“质量标准检查、图纸检查、合同检查”和“针对各项目的技术指标复核检查”。
        2.4A:处理环节的技术控制措施
        在处理环节,则主要按照检查环节获取的质量评估表,制作质量问题清单。然后,在数据分析后,按照“问题——解决方案”进行处理。在本项目中主要采用“因果分析图法”,先对检查环节收集的各类数据进行了汇总与分析,结果显示水景工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然后,按照“因果分析图法”,对其中的施工环境、施工人员、机械设备、材料、施工工艺与技术进行了具体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L型矩阵表”中,地基土层软、砼配合比不当、基础选型不当、施工未进行技术交底方面存在问题。制定了“流程学习”、“技术交底”、“地质勘察”、“重新设计”、“返工处理”、“配比计算”、“人工地基加固”等对策,执行后有效解决了问题。
        结束语
        在我国“城市群”与“智慧城市”建设新时期,转型升级后的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生产建设,既能够满足城市文明建设的“群集化”与“智慧化”发展对“城市生态环境”的营建需求,也可以提高城市公共空间舒适度,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现代城市生活提供品质化的公共服务支持。结合以上分析可以认识到,新时期园林绿化项目在品质化与规模化发展过程中,因技术、人力、设备、资本、材料等生产要素的全面升级,功能性与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因此,一方面,需要从园林绿色项目中的质量点技术控制需求出发,引入PDCA循环原理;另一方面,需要结合PDCA循环原理,使我国园林绿化项目中的“项目研发设计”与“质量管理体系”实现有效对接,确保园林绿化项目设计方案的科学实践。
        参考文献:
        [1]徐丹.园林绿化工程施工项目成本管理问题浅析[J].现代农业,2020,18(1):16-18.
        [2]王军燕.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管理研究[J].花卉,2020,16(14):73-74.
        [3]张丽萍.城市园林绿化项目经济效益的结果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8):161-1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