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运用 朱仁仁

发表时间:2021/4/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9期   作者:朱仁仁
[导读] 摘要:海绵城市概念的运用能够更好地促进整个现代城市设计的发展,这一先进概念的引入,也可以帮助提升市政工程的排水设计。
        合肥市市政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安徽省合肥市  230001
        摘要:海绵城市概念的运用能够更好地促进整个现代城市设计的发展,这一先进概念的引入,也可以帮助提升市政工程的排水设计。因此,要求设计人员更加充分掌握工程现场的具体情况,认识设计方向,进一步发挥海绵城市理念包含的作用,促进整个现代城市项目建设的提升。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运用。
        关键词:海绵城市;给排水;设计与应用
        引言
        海绵城市理念对市政给排水设计不仅是理念上改变了以往快速排水和末端集中的设计弊端;同时对给排水整体设计和具体实施过程也带来了积极影响,推进其围绕“吸、蓄、渗、净”构建更加完善的给排水系统。目前,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相关设计与应用还处在初期阶段,困难与挑战依然存在,这需要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上做进一步的探索、发现和完善,从而促使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运用。
        1海绵城市简介
        2012年4月,在《2012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中,“海绵城市”概念首次提出;2013年12月12日,习近平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讲话中强调:“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存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海绵城市这一理念强调在城市设计过程中,从源头入手,有效减少甚至消灭城市表面雨水径流,再通过传导调蓄等手段,将至少70%的自然降雨水量就地进行消纳利用。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建设,与传统自然排放模式下超过80%的自然降雨通过径流自然排出的要求不同,自然雨水降雨量的径流要控制在40%以内[1]。通过控制这一指标,能有效地减轻雨水径流对城市地表的冲刷作用,并且能将收集的雨水进行净化及重复利用,不仅能有效保护城市的自然生态环境,而且能极大地降低城市出现内涝的可能性[1]。
        2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2.1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下,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早已不满足于在物质层面上的需求,反而在精神层面上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使人们对环境污染的重视度在随之不断地加大。在给排水设计中,海绵城市的应用不仅能提高给排水工程的质量,也可降低工程建设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建立完善的生态系统,确保人们的正常生活品质。在生态环境环境保护政策之下,海绵城市理念在现代建设当中是重要的部分之一,可优化并且改善生态环境,为人们提供舒适良好的生活空间[2]。
        2.2减少水资源污染的问题
        在城市的快速发展中,初期建设过程中极其容易造成环境的污染,同时水体污染的情况是无可避免的。目前工程建设对于排水系统中污水处理的效率重视度不高,因此改进并且完善市政的给排水工程是目前需要注重的首要任务。同时排水工程建设将海绵城市融入其中能有效的提高排水系统中的污水处理能力,并且改善城市的水体环境,实现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策略。
        3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运用
        3.1人行道设计
        人行道设计中倘若采用不透水路面,道路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雨水会给路面结构带来腐蚀性的危害,降低路面结构的稳定性。然而在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之下,则会更加注重于路面的透水性设计,合理控制了路面上出现雨水堆积现象。另外,在排水管设计中,将其安装在基座内会加强雨水的排除效果。在规划坡度时,必须将路拱的纵坡控制在2.6%以下,将横坡控制在1.0%-2.0%之间。
        3.2车行道设计
        在开展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做好车行道的排水设计工作。

目前,许多城市的市政工程在过去很长时间内,经常使用不透水材料来建设车行道,因此雨天会出现严重的积水状况,并且这也会严重阻碍地下水的供应并引起热岛效应。将海绵城市的概念纳入道路设计中,并且在建设中使用具有一定渗透性的材料来建设车行道路面,进而能更好地减少径流,并且有效补充地下水。在开展车行道的排水设计施工过程中,选择可渗透的沥青混凝土在路面的上层铺设,并在下层和中层尽量使用不透水的材料,以防止雨水冲刷侵袭路基,会严重导致工程的破坏。铺设透水路面和其他不透水材料后,能够使得雨水和路面在接触的过程中顺着横坡进入道路盲沟,然后流进相应的检查井或绿化带,这样可以有效地利用并回收雨水[3]。
        3.3绿化带设计
        ①起到过滤雨水的作用。在城市开展市政工程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雨季时节的雨水会存留在地上,为了回收雨水,有必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过滤工作,并且还需要保证一定的清洁。因此,选择铺设土壤和设置砾石层,同时设置渗透管,保证施工后发生大量降雨就能够将这些雨水进行过滤,并且渗入地下补给地层。②收集雨水的作用。因为开展市政道路选择材料的透水性较好,因此可以在地表雨水渗入地下后收集到绿化带中。一般,绿化带位于道路下方约18cm处,通过一定的设计调整,均匀分布雨水的出口,就可以进一步收集雨水,使其直接进入绿化带中,并且滋润土壤与路面。③减轻排水量,发挥蓄水作用。在设计绿化带期间,要求设计者必须根据所在地区的地形和结构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导流系统,保障市政工程能够在处于大雨天时,使流入土地的水分层良好。同时,应该进一步分析雨水出口的位置,并且注意设置明沟,从而能够进一步发挥雨水的沉淀作用,在两侧设置排水沟,从而起到分配雨水的作用,使得完成项目后有效引雨水进入绿化带,减少对于城市的不利影响。
        3.4附属设施的设计
        第一,设计路缘石时应该依照不同类型做好研究,这也是一个十分关键的排水设施工作。例如,平坦边缘石材的高度始终与周围表面的高度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更好地让降水流入雨水出口或绿化带,以免造成过量的积水,从而损害城市的道路交通。而如果立缘石高出周围地面,多余的雨水将被直接收集到雨水出口,但是因为特殊的立石特性,难以真正保证雨水流入绿化带,因此要求设计师必须进行打孔。其次,在设计路肩边沟过程中,必须认真分析城市建设的实质性问题,例如过去大多会选择使用混凝土材料,美观不足,更不用说雨水净化能力了,而且极易出现雨水堵塞的问题,因此,此时选择使用草木沟,目的是将必要的植被种植在地表沟上,能够更好地净化排放,收集雨水[4]。
        3.5设置衔接带
        在地势落差较大以及路面与绿化带之间,可设置衔接带。按功能类型划分,一是设置排水缓冲衔接带。地势落差较大区域是排水薄弱环节,衔接带的设置可缓冲雨水瞬时径流量过大对给排水系统造成的压力。二是设置雨水内渗衔接带。如可在绿化带、下沉式绿地、生活区与道路交通汇集区应用先进科学技术,提高雨水内渗效率。三是设置蓄水净水衔接带。尤其对于水资源匮乏或水资源污染严重地区,设置蓄水净水衔接带十分必要,借此可保证给排水的平衡与水质的安全。
        结束语
        综上所述,虽然目前在中国不少城市的市政工程建设无论是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都有了极大的提升,但洪涝灾害仍然未解决有效问题。尤其是在雨季来临时,许多城市都会受到地形或其他因素的影响出现洪涝,进而引发一系列次生灾害。而其中的原因在于城市建设中忽视了雨水渗透的不足。城市市政设计师要切实解决这一问题,就应该重视市政工程建设,选择科学的施工理念,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切实解决城市涝灾问题。
        参考文献:
        [1]夏新.基于海绵城市概念下给排水系统构建问题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7(3):24-25.
        [2]李国明.基于海绵城市概念下给排水系统构建问题探讨[J].科学与财富,2017(10):17.
        [3]曾自敏,刘强,梅仟.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运用[J].中外企业家,2020(3):245-246.
        [4]芦学博.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8(22):65-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