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兆龙地产发展有限公司 江苏省苏州市 215000
摘要:本文研究了居住区的水景形式以及其间的问题,对居住区水景的水处理方式加以分析并从生态环保的层面寻找水处理的最佳方法,让水景的实用性和景观性得到保证,寻求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平衡。
关键词:居住区;水景;施工要点;水处理
引言
在城市中,居住区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它为人们提供了居住空间,其间也有很多服务设施,从而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随着人们居住空间的改善,人们对居住区环境的认识也不断提高。在房地产开发销售过程中,水景已经成为很多开发商的卖点,很多购房者对居住区水景也很关注,然而当水景被设计师引入到居住区后,由于施工技术的局限性,水质维护成本较高等原因使得水景存在不成景的现象。预期的景观效果也未达到,对于开发商和设计者的意图也有很大的违背。水景施工过程控制是确保水景品质的关键点,只有在施工的工艺、工法、工序上严格按照设计意图实施,才能确保水景效果更好的呈现。本文首先分析了居住区的水景形式,施工技术要点,水质处理方式等,从而寻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平衡。
1居住区水景发展
1.1居住区水景发展的需求
1.1.1人的精神需求
择水而居是我国很多人的传统习惯,人们的居所往往依山傍水这样才能够达到藏风纳气的目的。而且很多人对水体都有“明净、清澈、开怀”等感受,所以古今中外的园林都非常关注水体的运用。水景在园林造景中属于点睛之笔,其他的景观无法对水景的动感、声响等特征加以取代,所以在现代的很多居住区中用人工方式修建水池、人工瀑布等能够让居住环境的景观层次更加分明,增添静中有动的乐趣。居住区的水景既能够使人们的观赏需求得到满足,也能够让人们在生理和心理方面有一种宁静舒适的感觉。
1.1.2生态环保的需求
在绿地生态系统里面,水这种环境因子占有重要的位置,它对周围空气湿度的增长以及负氧离子含量的调节都有着重要作用。当居住区设置了水景尤其是雾森系统后,周围环境中的温度和湿度都会受到调节,生态环境也会随之改善。根据相关资料,由植物与水面一起组成的绿地,其生态功能要远远超过仅仅有植物覆盖的绿地。
1.2居住区水景造型形式
当前水景在很多居住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既有假山瀑布,还有喷泉、涌泉。还有一些居住区会把其中的水景与居住区外的天然河湖相连,水景的取材形式也越来越多,造景手法不断丰富。居住区的水景按照主题造景来划分,主要有以下六种类型:
1.2.1以静止水和紊流水为主的水景造型
当居住区中有了静止的水面以后,这静止的水面就能够把周围景观映入水中,让人们对景物的层次和朦胧美感有更深入的感受。而紊流水则略有波动,动中有静,其趣味感很强,对于池水的充氧作用也能够加以强化,防止池水因为缺氧而出现发臭现象。
1.2.2以流水为主的水景造型
溪流和水性有很大的增长作用。当以流水为主的水景造型与植物的修饰加以融合以后,流水的多种效果就会慢慢呈现出来,进而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的动人画面。
尹山湖43#地块凤栖梧桐中央景观区水景
1.2.3以跌水为主的水景造型
很多居住区会对天然形成的断崖峭壁加以利用或者人工构筑假山,从而形成陡崖梯级,让水流层次跌落从而形成瀑布或跌水的景观。跌水的形式受其流经物体的影响较大,其速度和角度对于瀑布形式和音响效果也有决定作用。由此可见园林设计里面的跌水形式丰富多样,对于设计者的想象力和艺术品味有很好的体现。
尹山湖43#地块凤栖梧桐中央景观区水景
1.2.4以喷泉为主的水景造型
喷泉是把压力水通过喷头喷射而出而形成的水景造型,其形态非常优美。
阳澄湖27#地块蔚蓝花园示范区水景
1.2.5以涌泉为主的水景造型
泉水从砾石中涌出以后会带出很多珍珠般的气泡,这些泉水升至池面以后会涌出细珠碎玉般的景观,令人神往。
1.2.6组合水景造型
居住环境空间中为了让水景的趣味性和艺术性得到提升,还可以把各种喷泉水流形态进行搭配组合并配上彩灯,从而形成程控彩色喷泉。
吴中区24#地块示范区水景实景照片
2居住区水景施工要点
水景的施工质量把控是园林施工中的重点及难点,直接关系到水景最终的实施效果。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必须提炼施工要点进行重点把控。
2.1施工准备过程的要点
施工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人、材、机、场地的准备。
具体包括了班组组建,现场勘测,图纸熟悉,面层排版,材料机械准备,场地平整放线等。放线时要尤其注意水景与建筑位置与高程的关系。
2.2水景结构施工要点
2.2.1测量放线后,土方开挖至设计要求标高,核查土质情况,是否能满足设计夯实要求,如不能达到,则需考虑对土壤进行换土、夯实、或增加水池池底厚度及配筋等措施,避免后期发生不均匀沉降,水池结构开裂。
2.2.2底板及水池池壁应一次连续浇完,尽量不留施工缝。注意池底和池壁的平整度,特别是跌水出水口的平整度在结构施工时注意控制在±10,在水泥砂浆找平层和防水层工序之后,控制在零误差。
2.2.3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不在底板上搭设脚架,搬运工具等。
2.2.4水池试水,通常包括混凝土结构及找平抹灰完成后试水和防水做完后试水两部分。试水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工序。
2.2.5水池面层铺装,在电脑排版之后到现场进行尺寸复合,根据现场实测尺寸再次调整排版。首先做好铺装样板,样板合格后再大面积铺贴,避免返工。过程中注意拼缝和平整度。铺装石材铺贴前需提前做好防止石材泛碱措施,铺贴后需做好成品保护和保洁。
2.2.6 水池配套水、电应在结构施工的同时定好基坑位置,管线线路位置。考虑暗藏在水池底部,结构内,控制井和检修井的井盖做隐蔽处理,规避影响水池美观。水池完工之后要多次调试出水效果和灯光效果,直至达到设计要求。
3居住区水景维护存在的问题
为了让居住环境质量更佳,很多居住区中都开始运用水景。然而,这些水景住宅经过一段时间的繁荣以后会出现很多问题,有些水景在烈日的暴晒下逐渐变得缺水而成为“旱景”。有些水景虽然有水,但是水体富营养化严重,甚至水体变的发黑发臭。
3.1旱景现象
由于维护成本较高和养护技术的缺乏,使得不少水景变得闲置起来,很多水池中并没有水而成了“旱景”。
3.2“死水”现象
很多居住区的水景其水池结构为钢筋水泥,这种水池结构对于水中生物与外界的交流沟通有很大的阻断作用,对于生态循环的形成非常不利。水体失去自我净化能力会逐渐变为死水。
3.3富营养化现象
水景中混入生活污水、化肥等杂质以后,其中的很多藻类生长会变得越来越快,对于水中的溶解氧消耗逐渐增多,水质会变得越来越浑浊,水中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居大量死亡。
4居住区水景水处理措施
4.1前期规划
在对居住区进行规划布局的时候,要对原有的溪流、池塘加以保存,因为这些都是生态意义和景观价值非常充足的要素。对于排水工程投资的节约和地区生产环境的保持有着重要意义。当居住区水景与更大范围水系连通以后,该水景会变成活水水质,水体质量也会有更好的保证。
4.2物理方式
4.2.1引水换水
如果居住区水景中的悬浮物变得越来越多,水体的透明度变得越来越差,那么此时就可以通过引水换水的方法对水中杂质浓度加以稀释,不过这种方法对水资源的浪费较多。
4.2.2循环过滤
一开始设计水景的时候,就要对水体大小进行充分考虑,从而设计出配套的过滤砂缸和循环用的水泵,并把所需的管路进行科学的埋设,从而为日常水质保养做好准备。
4.3投加微生物
在自然界中分布着种类繁多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他们能够把自然界里面的动植物尸体加以分解,把那些有害的污染物质进行吸收和转化,从而获得无毒害的物质。当居住区水景水质出现恶化情况的时候,可以适当投放微生物,用微生物来对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分解,净化水质。当然,这种做法也有一些弊端,因为微生物繁殖速度较快而且繁殖过程中有时候会出现部分变异品种,使其对水质的处理能力下降。如果微生物的数量变得越来越多,那么这些微生物的生长反过来又会影响周围环境。所以在投放微生物以后要对微生物做好筛选培育、保存等专业处理。
4.4生态方法
通过生态学原理对水体进行处理的途径主要有两个,首先把一些优势菌种、虾、贝、藻类放入水中,让水体的“自净容量”得到提升。而对水体有净化作用的水生植物主要有水葱、芦苇、荷花等。其次是人为从水中取出水生植物和鱼类等动物,让水体的各个种群数量保持平衡。
4.5建立护坡
自然护坡的构建主要是建设一个可以依靠自然生态体系来运转的系统,这种方式主要是对自然生态环境进行模拟,从而让水体进行自我进化。这种方法对于建筑成本、日常维护成本都有很好的降低作用,从而找到水景要求、绿色环保、资源节约等各个点之间的最佳平衡。通过自然材质构建的自然护坡能够让水边形态多样性增强,河边植物茂盛,虫鸟和小动物也有了合适的生活场所。植物在水面投下的阴影能够让鱼类藏身。随着时间的逐渐流逝,种植的植物也会逐渐成长为对河岸有保护作用的天然屏障。
4.6各种水景形式相结合。
当各种形式的水景结合在一起的时候,静水变得流动起来,循环装置和水质处理措施对于水质的保证以及景观的丰富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结束语
水景效果的提升以施工过程要点把控及水质维护为切入点,在对工程质量及水质进行处理的时候要通过多种方法及技术结合,使景观水发绿发臭问题得到根本解决。让水质变得更加清新,同时减少换水费用。而这些目标的实现都需要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对居住区的水景进行科学设计及施工质量把控,从而在景观性、实用性和经济效益中寻找一种平衡。
参考文献:
[1]秦芳芳.浅析居住区水景设计[J].经济研究导刊,2008,(12):230-231+236.
[2]古旋全.广州萝岗公园规划设计导则的编写[J].南方建筑,2006,(12):71-74.
[3]周金娥.住宅区景观水生态化处理问题[J].住宅科技,2005,(06):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