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非ARDS患者的临床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4/2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1月22期   作者: 鲁帆
[导读]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非ARDS患者的临床应用研究

 鲁帆 
(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湖北荆门448000)
摘要:随着我国整体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各类医疗器械在实际临床治疗应用中的不断推广,机械通气治疗效果也有显著上升,有创通气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所以能够起到一定的通气效果,但是具有双面性。机械通气属于侵入性治疗,在实际治疗中会对患者的肺部组织造成一定的损伤,诱发呼吸机相关肺损伤情况,由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自身的肺部功能较差,在实际治疗中需要做好对呼吸机肺相关肺损伤的预防,需要做好肺部组织的保护工作。随着临床研究工作的不断开展,保护性肺通气在非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也在进一步跟进,通过小潮气量通气措施的实施,能够提升非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且能够提升患者治疗的舒适和安全性。
关键词:肺保护性;通气策略;非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有创机械通气是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较为常用的技术类型,其在各类急危重症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均显示出了非常显著的效果,成功完成了对众多患者呼吸功能的恢复,挽救了众多生命[1]。随着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相关治疗研究的不断开展,有创机械通气在实际实施中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也越来越完善,常见的主要有小潮气量、适当高水平呼气末正压、限制平台压以及低驱动压等众多策略的实施,对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保证作用。随着相关治疗的不断开展,有临床治疗中选择将肺保护性策略应用在非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治疗中,对于其治疗效果的提升以及安全性的保证,同样有所助益,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治疗及预后康复效果。
    长期以来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大多使用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治疗中,但是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在短期通气以及非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治疗中也逐步开展了各项肺保护策略略,同样取得了相应的效果[2]。
   一、小潮气量在非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治疗中对肺部组织的保护
   传统非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治疗中,较常会使用高潮气量进行通气,以降低患者治疗中肺部张情况的发生,同时会降低患者治疗中的给氧浓度,但是就临床研究表明及重症监控室非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实施小潮气量通气治疗,同样能够达到相应的通气治疗效果。且有研究表明,患者的通气质量以及肺部通气情况与潮气量的大小并无直接的关系。可见,小潮气量通气在非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治疗中的应用,需要进行良好的控制,小潮气量在实际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并非仅仅对机呼吸机的参数进行控制,还需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首先需要了解患者的患者的机体情况,因为患者的机体代谢水平以及自主空气质量和前镇静情况均会影响到其通气效果。美国有关临床研究表明,小潮期通气量在非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治疗中的应用,能够有效降低患者通气治疗天数,促进患者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且会缩短[3]。荷兰等多中心在实验中,为952例非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进行了有创通气治疗,通过分组对比的方式分别实施小潮气量和正常大高潮气量的治疗。

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通气效果相近,并未因为潮气量的大小而影响到其治疗及康复情况,可见非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在实施急救中通过小潮气量进行呼吸功能的恢复,对于患者预后康复效果的提升有显著作用,且能够降低患者的病死率,但是缺乏相关的培训及管理,导致其在实际急诊急救中未能及时落实[4]。
   二、呼气末正压在非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治疗中对肺部组织的保护
    非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实施机械通气治疗中,需要适当增加呼气末正压以降低患者治疗中肺泡塌陷情况的发生,提升肺泡状态的稳定性,维持肺泡组织的稳定扩张。但是,呼吸末正压的控制也存在一定的双面性,呼吸末正压增加之后,会导致出现非重力依赖情况,肺组织会出现过度膨胀,影响到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正常,稳定保持,不同疾病患者,治疗中呼吸末正压水平也有所不同,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呼气末正压通气水平的控制。有研究表明,非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治疗时,增加呼气末正压对于患者死亡率的降低和通气时间的减少均有所促进,且有重症监护室医务人员在实际治疗调查中表明,非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治疗中,呼气末正压的增加效果较好[5]。另有临床调查中邀请了众多急诊医生参与了相关调查,所有参与调查的几点医生均为经验丰富的急诊医生,调查结果表明更多的医生在非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机械通气治疗中,可存在实施增加和期末呼气末正压水平情况,对于非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通气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较好。
   三、驱动压在非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治疗中对肺部组织的保护
    非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在进行机械通气治疗时,需要对呼吸机参数进行相应的设置,如设置方式不佳,导致机械通气治疗中不合理则会对患者肺部组织造成损伤,诱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情况。另有研究表明,脑外伤患者在实际治疗中如进行驱动压通气,对于患者呼吸机相关肺损伤的预防效果较好,对于患者预后康复质量有所提升。就当前临床治疗情况来看驱动压通气在实际非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治疗中的应用,能够促进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效果,确保其肺部塌陷组织的恢复,整体肺的顺应性均能够得到明显改善,降低肺部组织并发症的发生[6]。另有研究表明,腹部手术患者治疗中治疗中,驱动通气实施对于患者肺部组织损伤的预防有显著的效果。
   四、结束语
    综上可知,非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在进行机械通气治疗中同样可通过各类措施进行肺部损伤的保护,降低患者治疗中肺部损伤的发生率,在加强对患者治疗效果的同时降低对肺部组织的损伤,提升其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
   参考文献:
[1]王金龙,黄英姿.驱动压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保护性通气中的研究进展[J].中华内科杂志,2018,57(10):766-768.
[2]高见.大剂量甲强龙联合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创伤性ARDS的疗效及机制探讨[J].当代医学,2019,25(5):152-154.
[3]瞿海龙,周英莲,张红强,等.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非ARDS患者的临床应用[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9(5):7-11.
[4]罗红敏编译.小潮气量通气策略并不能缩短非ARDS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8,30(12):1149-1149.
[5]张娆娆, 徐瑞华. 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疗效观察[J]. 淮海医药, 2019, 37(1):23-25.
[6]黄莉, 黎明, 陈娟,等. 肺保护通气策略对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心肺功能的影响及存活者随访的研究[J]. 贵州医药, 2018, 42(8):950-9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