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脑血管急症的区域协同救治

发表时间:2021/4/2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1月22期   作者:黄倩 曲艳通讯作者 张涛 章晶晶 张丽红
[导读] 急性心脑血管急症的区域协同救治

黄倩  曲艳通讯作者  张涛  章晶晶 张丽红
(昆明市延安医院呈贡医院 呈贡区人民医院;云南昆明650500)
摘 要:心血管急症和脑血管急症统称为脑血管急症。急性心脑血管急症主要发生在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有多种病原体。主要由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引起。心血管和脑血管急症的发病率很高,并且并发症很多。它们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如果治疗不及时,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心血管和脑血管急症发展迅速,起病迅速,病情复杂,如果发病需要当场急救。所以,急性心脑血管急症的区域协同救治系统,将急诊影像、护理、介入以及手术等多单汇集一体的模式能够大大缩短患者的救治时间,提高医生的救治效率。
关键词:急性   心脑血管   急症  区域  协同
   近年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大大改善,在健康领域方面也明显提高,有研究分析认为我国国民平均寿命已达70岁左右,而高血压病发病就高达1亿多人,已成为广大人民的健康杀手。有资料显示:心脑血管疾病急症死亡率占了急诊科就诊前3位。可见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是急诊科的主要疾病,抢救的时间成了降低病死率以及致残率的重要因素[1]。
1.急性心脑血管急症及特点
   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急性临床综合征,可损害心脏,大脑和大脑周围的循环系统[2]。急性心脑血管疾病主要由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它们是心脏,大脑和全身组织的缺血性和出血性疾病。急性心脑血管急症主要包括急性胸痛和脑卒中。急性胸痛主要是高风险的急性心血管疾病,例如肺栓塞,主动脉夹层和急性心肌梗塞。脑卒中主要包括脑出血和短暂性脑缺血以及急性脑梗死和其他急性脑血管疾病。 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高流行,高残疾,高死亡率和高复发率的特征。急性心脑血管病居患者死因首位,近年来死亡人数逐年增加,对我国重大经济以及卫生问题产生了重大影响。
2.我国急性心脑血管病救治现状
   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高死亡率和高残疾率的特征。在急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方面,中国卫生部于2011年提议建设脑卒中检测和预防基地,并于2015年6月提议建立中国脑卒中学会中国脑卒中中心。其中,提出了建立基于区域接-转诊方式的应急系统,同时制定了脑卒中的标准化诊断和标准化治疗操作标准。关于急性心血管疾病的治疗,2013年,中华医学会中华心血管病学会为中国胸痛中心的认证做准备,主要是为患者(例如主动脉夹层,肺栓塞和急性心肌梗塞)提供快速的诊断和治疗。进而提高对患者的救治效率。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进行中国胸痛中心2014 年 4 月公布首批 5 家获得资格认证的单位,中国胸痛中心建设认证工作开始运行。可见,脑卒中中心与胸痛中心成了急性心脑血管病的快速救治通道。虽然脑卒中中心和胸痛中心对患者的救治效率明显提高,但是脑卒中中心和胸痛中心的资源、设备、技术以及信息等没有实现共享。因此,建立区域协调治疗系统和共享资源的能力已成为许多专家和学者关注的焦点。中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于2015年3月17日发布了《关于提高CCVD治疗能力的通知》,其中提到了区域合作医疗体系“ 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建设。减少早期治疗时间,确保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成功治疗的速度增加。中国还首次提出建设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区域协同治疗体系,这为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多学科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3.构建物联网区域化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协同救治
   基于我国当前的卫生需求以及急性心脑血管疾病 救治现状,建设以脑卒中及胸痛中心为基础的急性心脑血管疾病 远程监测急救模式将有重大意义。
3.1 构建急性心脑血管病区域化协同救治网络
    急性心脑血管病救治信息共享数据云端的构建,使各医疗单位和学科能够在同一平台协同救治; 使急性心脑血管病患者发生地和救治中心相关信息能够双向传输。在建设过程中以三级医院为一级节点; 把二级医院和基层及社区医院分别设为地二、三节点,同时以120救护为救护纽带,将社区医院、二级医院、救护车以及救治中心统一的急性心脑血管急症急救模式。这样使患者能实时监测整个网络系统节点的实时情况,进而实现急性心脑血管病急救资源的高效使用。


在急性心脑血管病区域化协同救治网络建设过程中,应该将急性心脑血管病区域化网络协同救治在基层医院深入开展,使医疗资源实现前置和延伸,保障了医疗资源的的最优化配置。
3.2开通绿色通道
   在急性心脑血管病区域化协同救治模式建设中,需要信息数据库共享,规范急性心脑血管病救治流程并和120 急救中心建立无缝衔接的协作,在120救护车中准备ACS急救箱和溶栓药,并为车辆配备车载CT机和心电图机,生命体征传输设备,以确保患者可以在车辆中进行头部CT扫描,并确定脑卒中患者相关事件的发生情况。当无法进行移动CT扫描时,急救人员必须根据脑血管STR的原理快速识别并判断患者是否患有脑卒中。之后,患者必须在到达脑卒中中心后30分钟内完成患者头部的CT扫描[3]。一级医院、二级医院和卫生医院的协同救治能够对急性心脑血管病救治过程进行远程监测与指导,将早期筛查设为起点,并对早期诊断、风险评估、转运以及院前急救等关键环节进行完善,为了尽可能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对急性心脑血管急症情况进行最佳治疗。通过信息集成平台,创建内部和外部患者数据库和治疗网络平台系统。同时,根据路况实时规划120辆救护车的最佳路线,并实时传输到中央治疗平台,专家根据脑卒中患者情况启动脑卒中和胸痛中心,实时诊断提出治疗措施。对现场进行溶栓等医疗措施的实时指导,实现绿色通道的开启缩短患者的救治时间。
3.3 建设急性心脑血管病宣教以及无线呼救系统
   在急性心脑血管紧急情况的急诊区域协调治疗中,通过促进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健康教育,使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可以改善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症状,以缩短患者救治延迟时间。在急性心脑血管急症区域协调治疗方面,通过社区医院,绘制和追踪该地区高危人群和个人的分布,形成网络,建立高危人群和系统单个家庭无线呼叫或远程无线ECG监控系统,可以将遇险患者呼叫信号和远程监控信息,最短时间内向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区域合作治疗中心传输信息,以及中心医疗学专家可以及时启动紧急计划,以实现早期的院前护理[4]。
3.4  急性心脑血管病症区域协同救治持续改进
   在实现急性心脑血管病症区域协同救治过程中,对各级网点医疗单位应该定期开展协调会,在各级别医疗机构共享信息云平台,对数据进行总结和挖掘,以便及时发现急性心脑血管病症区域协同救治过程中的问题[5]。
3.5急性心脑血管病症救治体系建设的延续
   在中国治疗急性心脑血管疾病中,中心医院对于治疗急性心脑血管疾病至关重要。建立急性心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合作治疗网络需要更多的社会关注。同时120 救护急救体系的机密协作,还需要政府对急性心脑血管病症救治体系的统一规划,并提供政策以及资金的大力支持。
4.小结
   急性心脑血管病症救治的体系建设不仅在于网络化建设更重于技术发展的开发与利用。以脑卒中和胸痛中心为中心,在区域医疗中心的指导下,建立覆盖基层社区医院和二级医院的急性心脑血管疾病远程监测网络。患有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可以得到最优化的医疗资源治疗,从而使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早期发现、院前和医院内治疗之间实现衔接。确保患者救治时间缩短,使病死率大大降低、住院时间大大缩短,同时为患者节省更多住院费用,为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实现共享,共同治疗,共同抢救,共同健康,共同预防的新治疗模式,为今后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何元,董小英等.远程血压监测和在线健康指导预测清晨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病风险的临床研究[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8(01)
[2]赵阳,梁仪,徐良洁等.地市级医院实施区域化协同救治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可行性探讨[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7 (08)
[3]陈伟伟,隋辉等.中国心脑血管病流行现况及防治进展[J]. 心脑血管病防治.?2016(02)
[4]沈鑫,郭自同,等林.?胸痛中心对偏远地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率的影响[J].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8(09)
[5] 陈伟伟,高润霖,等.?《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概要[J].?中国循环杂志.?2018(01)

课题来源:昆明市卫生与健康委员会十百千工程“区域协同胸痛急救
技术中心”项目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