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检验中细菌耐药性的监测分析

发表时间:2021/4/2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1月22期   作者:游红 陈杜鹃
[导读] 分析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细菌耐药性的监测价值。

游红 陈杜鹃
(江西省高安市人民医院;江西高安33080)

   摘要:目的:分析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细菌耐药性的监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0年9月的286份微生物检验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不同细菌的占比情况和耐药性信息。结果:286份微生物检验资料中,铜绿假单胞菌63株,肺炎克雷伯菌55株、鲍曼不动杆菌4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40株、大肠埃希菌37株、肠球菌株24株、其他细菌共22株。按耐药性进行排名,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强,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肠球菌株、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其他细菌。结论:不同微生物在病理样本中的占比不同,耐药性与占比存在模糊的线性关联,出现次数较多的微生物耐药性也较强。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细菌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株
?
  细菌侵入是导致多种疾病的基本原因,包括常见的感染、肺炎、败血症等等,这要求加强对细菌检验结果的分析,并评估其耐药性,以提升后续治疗的针对性。研究指出不同微生物的占比存在差异,其耐药性则与占比情况存在一定的关联,考虑到患者交叉感染、多细菌致病的可能性,加以研究十分必要。我院以回顾性分析的方式,选取2015年1月-2019年6月的286份微生物检验资料,进行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0年9月的286份微生物检验资料作为样本,进行分析。包括感染科资料102份、外科资料66份、消化科资料34分、其他科室资料供84份。含男性患者资料145份、女性患者资料141份。研究定性:回顾性研究。纳入标准:患者临床资料完整且检验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少见疾病患者样本;妇科、男科等单一性别疾病患者样本;重症濒死患者样本;应用限制级抗生素的样本;资料缺失样本。
  1.2方法
  采用资料分组分析法,对286份资料进行平行分析,获取不同病菌的在样本中的出现次数,直接给予叠加,计算其占比信息。根据分组分析结果,对不同细菌的耐药性进行评估,根据患者临床治疗信息、体外细菌菌株培植实验信息进行评估,患者用药后病情无好转、体外实验无法试验细菌抑活,均评定为“耐药”。为保证分析效果,仅对一线抗菌药物进行评估。
  1.3观察指标
  了解不同细菌的占比情况和耐药性信息。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为SPSS21.0。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以X2检验,以率(%)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细菌占比情况
  不同细菌的占比情况存在差异,见表1:


   3.讨论
  3.1临床微生物检验结果
??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等等,临床病理样本中,上述类别微生物均较为多见。此前学者分析发现,细菌导致的感染占比较大,占全部患者的80%以上,且细菌感染的类别不同,治疗上难度高[1]。本次研究借助回顾性分析方式,选取286份细菌病理样本作为对象。结果上看,革兰氏阴性菌占比较大,阳性菌数目相对较少。据此而言,包括铜绿假单胞菌63株,肺炎克雷伯菌55株、鲍曼不动杆菌4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40株、大肠埃希菌37株、肠球菌株24株、其他细菌共22株。铜绿假单胞菌可引发中耳炎、尿道感染、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以及皮下组织感染,较为常见,因此占比较大。肺炎克雷伯菌可引发肺炎和尿路感染,且健康人呼吸道中亦可见肺炎克雷伯菌,占比也较高。鲍曼不动杆菌可引发住院感染,包括脑膜炎、腹膜炎、肺炎、尿道感染、呼吸道感染等,住院患者群体中多见该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肠球菌株等占比情况也与疾病发生率等存在关联。
  3.2细菌耐药性的监测价值
?  耐药性是指患者服用、外用、注射抗生素后,病原体抑活情况,可反应细菌对机体的危害程度[2]。住院患者以及病情复杂的患者,常面临交叉感染风险,不同细菌耐药性的差异,可作为用药选取的主要参考。在本次研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最强,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肠球菌株、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其他细菌。从致病情况的角度上看,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导致的疾病相对多样,且很多患者无需进行检查,根据体征和临床表现即可确诊,因此在耐药性最高的情况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占比并非最高。铜绿假单胞菌引发的症状多样,需进行病理检查以确诊,大肠埃希菌、肠球菌株、鲍曼不动杆菌等也与此类似。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细菌耐药性监测可两种渠道进行,一种为体外细菌培育实验,另一种为动态病情监测,其中前者较为复杂,且耗资规模大,后者则可能导致患者病情延误,影响患者预后。结合临床微生物检验结果,进行细菌耐药性的范围性监测,能够获取相关病菌对一线药物的抵抗能力,虽然无法完全精准的契合患者个体信息,但有助于应对复杂的交叉感染,选取相对有效、可用的抗生素类药物,控制患者病情。
综上所述,不同微生物在病理样本中的占比不同,耐药性与占比存在模糊的线性关联,出现次数较多的微生物耐药性也较强。后续工作中,应据此进行药物选取,提升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王金文,迟玥,杜静,等.临床合理用药中微生物以及细菌耐药性检验的应用分析[J].名医,2019(05):137.
  [2]梁凤琼,吴柳婷,杜思远.有关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的监测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36):139+1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