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鹏[1]*,赖普辉1,周志娟2,唐文强1,胡亚刚1,乔磊1,豆帅1,田天1,吕循1,余美琪1,焦小云1
1.陕西国际商贸学院医药学院,陕西省中药绿色制造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陕西省 西安市 712046;2.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扶贫办,陕西省 西安市 712046
摘要:目的:通过文献查阅和实地调研,对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中药材种植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和建言献策。方法:陕西国际商贸学院秦药调研队以2020年“三下乡”实践活动为契机,通过查阅文献初步掌握武功县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对陕西省武功县46个自然村中药材种植种类和种植需求进行实地走访调研,并向中药材种植户汲取成功种植经验。结果:经调研分析,得到了武功县中药材种植过程中可供借鉴的经验并发现了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药材种植扶贫发展应充分考虑中药材种植周期的不同,并针对不同时期市场需求给出了一些建议。结论:经调研得出,当地农户种植以农作物为主,以中药材种植为辅,部分中药材种植经验值得推广;对于中药材种植应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当前形势与政策,有针对性地种植,加强政府支持力度,解决农民产新的后顾之忧。
关键词:武功县;精准扶贫;中药材种植;调研
中图分类号:S567.9
为了实现2020年全面脱贫目标,各级政府采取了更有针对性的精准扶贫措施,防止脱贫后再次返贫。中药材产业化扶贫是近几年全国贫困地区正在实践的一种新型扶贫方式,而研究道地产区中药材种植和良种繁育是助力农村精准扶贫的有效手段之一,对于农村人口占全县总人口94%的武功县来说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1-3]。
自脱贫攻坚以来,武功县作为关中传统农区[4]的主要代表县,通过调整种植结构以及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发展,全县种植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农村劳动力逐渐减少和老龄化加快的进程中,减少小麦和玉米种植,增加生产周期长、经济效益高的中药材种植得到了农户的广泛认可,由原来的以小麦、玉米种植为主逐步发展为传统农业作物和中药材种植为主的结构模式。但是中药材种植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基源准确的前提下,受到气候、土壤、水质等自然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受到种植过程中田间管理的影响。因此,开展武功县人工种植中药材的现状调研,对保障贫困县中药材种植事业可持续发展、优化中药材产业结构等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抽样方法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秦药调研队在文献查阅基础之上,综合考虑武功县气候环境、耕地分布及面积等因素,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武功县46个自然村中药材种植现状进行调研。共抽取大庄镇11个、普集镇6个、武功镇4个、小村镇4个、游凤镇4个、长宁镇6个、贞元镇11个,共计46个自然村作为样地进行调研。
1.2 调研方法
2020-7-16—2020-7-25,秦药调研队通过以下三种方式进行了调研:(1)电话联系或走访相关单位,与武功县农业农村局进行沟通,了解辖区中药材种植的基本情况以及政策导向;(2)联系自然村所在镇政府,掌握当地中药材种植的品种、面积等状况;(3)进行实地走访,调研中药材种植农户或企业,与其进行座谈详细了解中药材种植的品种、面积、生长年限、产量、价格走势以及病虫害等情况,并对部分中药材进行标本采集和取样检测[5-9]。
1.3 调研内容
调查内容包括野生药材种类、家种栽培药材种类、种植面积、生长年限、产量、价格走势、病虫害、其它经济作物种类、药材种植经济效益、减少种植的原因等。
2 结果分析
2.1 调研样地
武功县位于关中盆地西部,东接兴平市,南临渭水与西安市周至县相望,西靠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宝鸡市扶风县,北和乾县接壤,介于北纬34° 12′~34° 26′,东经108° 01′~108° 19′之间,总面积398 km2。因属渭河地貌,全县地形西北高、东南低,从北向南成阶梯跌落,分为一、二、三道塬,全县属大陆性季风半湿润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春寒冷少雪,四季区别明显。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是从2月10日开始至12月15日结束,全年无霜期315 d;稳定通过10℃的日平均气温是从4月5日开始至10月28日结束,历时206 d;全年≥10℃的积温为4184℃,与全省2000~4900℃相比处于中间状态;平均气温12.9℃,最热月份7月为26.1℃;最冷月份1月为-1.2℃,年较差是27.3℃,极端最高气温为42℃,比武汉还高,是关中西部地区的热中心。土壤类型主要有塿土、黄土、潮土、沼泽土、水稻土和淤土六大类,13个亚类,27个土属、77个土种[10-12]。武功县抽样调研自然村汇总表见表1。
.png)
2.2 武功县中药材种植品种及面积现状
通过既定调研方式,秦药调研队较为详细地对武功县中药材的现状进行了调研,汇总了家种栽培状况和野生资源分布状况。在所有被抽取的乡镇均有中药材的种植,部分乡镇还分布了一定量的野生药材资源,其中以游凤镇中药材种植品种最多,有远志、栝楼等9种中药材种植,贞元镇有黄姜、白术等7种中药材种植品种,小村镇有桔梗、牡丹皮等6种中药材种植品种,普集镇和武功镇仅有2种种植品种;野生资源种类分布以游凤镇最为丰富,分布有远志、栝楼等8种野生中药资源品种,长宁镇和普集镇并无野生中药资源分布;以长宁镇中药材种植面积最大,共有68.53 hm2,小村镇仅有0.60 hm2中药材种植;普集镇和武功镇因城镇化程度较高,耕地面积减少,中药材种植品种较少且单一,各有2种中药材种植。根据调研显示,武功县目前有家种栽培药材14种,野生中药材9种,栽培面积93.34 hm2。武功县中药材家种(野生)品种及面积现状汇总见表2。
.png)
2.3 大庄镇中药材种植面积现状及分析
大庄镇位于县城西3千米,西与杨凌接壤,南临渭河,公路、铁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家种栽培中药材有黄姜、瓜蒌、牡丹、连翘、白术,除白术从四川引种栽培外其余品种均为陕西当地品种;野生药材为多年生地黄。其中黄姜种植面积最大,有1.27 hm2,但因药材市场价格波动较大,药农盲目跟种,导致黄姜采收年限延长,经济效益降低;瓜蒌种植面积较少,根据近年价格走势及生长周期来看,较适宜进行种植。根据调研所得,连翘和白术套种模式取得了较大经济效益,值得进行推广。大庄镇中药材种植品种、面积现状汇总见表3。
.png)
2.4 普集镇中药材种植面积现状及分析
普集镇地处武功县中南部,北邻南仁乡,东邻小村镇和普集街乡,南临渭河与周至相望,西与大庄接壤,因是武功县主城区,耕地面积较少。苍术种植以盛禾田种植专业合作社基地苍术良种繁育为主,共有4.33 hm2,种苗为产自内蒙古的北苍术,牡丹皮以农户散种为主,共有7.33 hm2,主要引种自陕西省牡丹种植基地。普集镇中药材种植品种、面积现状汇总表见表4。
.png)
2.5 武功镇中药材种植(野生)品种、面积现状及分析
武功镇地处武功县西北部,距县城约16千米,南隔小湋河(后河)与杨凌区相望,西邻宝鸡市扶风县。种植中药材有白及0.13 hm2,丹参2.4 hm2,均为陕西省野生品种引种栽培;野生中药材资源主要有多年生柴胡、防风、远志和迷迭香,但因人均耕地面积较少,土地流转较多,无法进行大面积中药材种植。武功镇中药材种植现状汇总表见表5。
.png)
2.6 小村镇中药材种植(野生)品种、面积现状及分析
小村镇地处武功县东南部,东与兴平市接壤,南隔渭河与周至相望。主要种植的中药材有丹参0.25 hm2、芍药0.17 hm2、牡丹皮0.07 hm2、连翘0.04 hm2、地黄0.03 hm2、桔梗0.03 hm2、薄荷0.1 hm2;野生中药材主要有地黄、防风、牛蒡、益母草、决明子等。小村镇中药材种植现状汇总表见表6。
.png)
2.7 游凤镇中药材种植(野生)品种、面积现状及分析
游凤镇地处武功县西北角,西与扶风接壤,北与乾县交界。主要种植的中药材主丹参5.33 hm2、瓜蒌0.40 hm2、远志0.27 hm2、甘遂0.13 hm2、薄荷0.01 hm2;野生中药材资源主要有防风、甘遂、牛蒡、中华枸杞、益母草、决明子等,其中远志、瓜蒌和丹参以规模化种植为主。游凤镇中药材种植现状见表7。
.png)
2.8 长宁镇中药材种植(野生)品种、面积现状及分析
长宁镇地处武功县东北部,东与兴平市接壤,北与乾县接壤,西邻贞元,南邻小村镇。在长宁镇中药材种植企业中,以进行土地流转,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的陕西怡家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种植的金银花面积最大,共67.00 hm2,另有牡丹皮1.00 hm2、山药0.33 hm2、苍术0.13、黄芩0.07 hm2[13]。长宁镇中药材种植现状汇总表见表8。
.png)
2.9 贞元镇中药材种植(野生)品种、面积现状及分析
贞元镇北边与乾县接壤,西宝中线,乾普公路穿越境内。主要种植的中药材有黄姜、白术、桔梗、牡丹皮、地黄、连翘、芍药等,其中以白术种植面积最大,共有0.60 hm2,黄姜0.4 hm2、牡丹皮0.27 hm2、桔梗0.13 hm2、芍药0.07 hm2、连翘0.05 hm2、地黄0.02 hm2;野生中药材主要以地黄为主。均属农户零散种植,没有形成规模效应。贞元镇中药材种植现状汇总表见表9。
.png)
3 现状分析
3.1 优势
武功县中药材种植的优势包括:(1)农户对当下中医药政策利好有一定的认识,对于中药材种植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性;(2)武功县现有野生中药材资源和一直以来农户不断进行中药材种植探索,也为中药材种植积累了经验,尤以“连翘+白术”套种模式得到了农户的认可;(3)陕西怡家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盛禾田种植专业合作社基地种植已有一定规模,“农户+合作社+企业+市场”的产业化经营格局,既激发了农民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也为农民增加了收入,带动农民致富,对当地中药材种植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4)特色品种突出,如远志、黄芩、瓜蒌、金银花等均以特色秦药的品质畅销市场;(5)道地性得到保证,如柴胡、防风、远志、瓜蒌、益母草、决明子、牛蒡等的种子种苗均可来源于陕西省道地药材产区。(6)武功县交通便利,拥有陇海铁路、连霍高速等众多主要交通干线,新疆、青海、甘肃等多省区物流仍需仰仗武功县物流平台[14-15]。
3.2 存在的问题
目前武功县中药材种植存在以下问题:(1)中药材种植产业化发展尚未形成规模化,仍以个体农户零散种植为主,缺乏资金支持与相关技术指导。(2)农户对于中药材市场信息较为匮乏,导致盲目引种,黄姜、牡丹皮、白及等因价格相差较大,难以收回成本,仍未进行采收,导致农民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受到打击。(3)对于中药材的课题研究滞后,中药材种植的土壤、选育研究薄弱,从事专业中药材种植工作的技术人员较少,对规范化栽培技术的研究推广力度不够,种子种苗的提纯复壮和优良品种的选育滞后。(4)病虫害防控措施较少,尤其以暑期高温高湿期间经常发生病虫害,导致减产严重,目前仍无有效解决办法。
4 发展建议
4.1 加大宣传,扩大优势
根据武功县基本现状和现有的优势,应加强宣传力度,并鼓励农户继续种植,尤其是对特色秦药(如丹参、柴胡、秦艽、远志、连翘、黄芩等)的宣传,同时进行招商引资,吸引企业与政府和农户合作,建立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基地,积极构建蓬勃发展的武功县中药材种植产业。
4.2 对于存在问题,有以下几点建议
4.2.1 加大政府政策引导和力度支持,发展和构建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基地
加大政府对中药材种植产业的政策扶持,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激发农户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增加项目资金投入,同时争取上级项目扶持资金,为中药材种植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结合气候和生态适宜性发展和构建不同品种中药材种植基地,如陕西怡家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金银花基地、盛禾田种植专业合作社基地等。在稳定土地承包政策基础之上,加快土地流转,引进中药材种植企业,鼓励农民以土地入股,形成“农户+合作社+企业+市场”的产业化经营格局[16]。
4.2.2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开展中药材保险,保障种植产业发展
中药材种植产业与传统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结合中药材市场需求规律和信息,引导中药材种植产业,避免盲目跟风种植。同时,由政府牵头,与保险公司合作推行中药材种植保险,将自然灾害、病虫害等内容纳入保险责任范围;同时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由农户、企业、保险公司和政府共同承担风险,减轻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基地经济压力。
4.2.3 保证药材道地性,加强农户GAP意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根据武功县环境、气候、土壤等因素的规律,土地的选择、种子种苗或其他繁殖材料选择、农药的选择、采收期的确定、产地初加工尤其是中药材的干燥、熏蒸和贮藏条件等要因地因时制宜,确保中药材种植规模化、规范化,确保中药材质量,提高中药材种植收益。进一步改善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加大中药材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发展无公害、无污染的绿色高效种植模式,把用地与养地结合起来,以求土地的可持续发展[17-18]。
4.2.4 加强科学研究力度,探索特色秦药良种繁育技术
借助高校和科研院所单位的技术和人才优势,探索和引进优良中药材栽培技术,从根本上保证中药材的质量。根据武功县气候、环境和土壤等因素,建立特色秦药良种繁育基地,保证中药材种子种苗的道地性,加强种子种苗的选育,加快良种繁育和推广,推进中药材种子种苗生产向良种化、规范化、规模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南铭扬. 基于精准扶贫的农村普惠金融发展路径研究[J]. 农业经济, 2020( 10): 101-103.
[2]刘洪强, 常峰, 杨莎莎. 中药材产业化扶贫开发对策研究—以陕西省安康市镇坪县为例[J]. 陕西农业科学, 2016, 62(01): 102-105, 109.
[3]成辉, 吴占荣. 陕西省武功县农民收入[J]. 北京农业, 2013(27): 204.
[4]樊帆, 赵翠萍, 武朝夕. 传统农区种植型家庭农场经营困境与政策完善—基于河南143户种植型家庭农场的调研[J].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 2019, 32(04): 19-25.
[5]朱仁愿, 丁爱华, 李运, 等. 兰州市中药材人工种植现状调研[J]. 中国药房, 2019, 30(11): 1535-1540.
[6]高雪萍, 王璐, 王保家. 粮食种植户农业政策需求优先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江西10县1080户农户调研[J].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2020, 19(04): 449-456.
[7]刘慧, 翁贞林. 农户兼业、农业机械化与规模经营决策—基于江西省种植户调研[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20, 25(02): 235-244.
[8]田逸飘, 张卫国. 贫困地区农户参与特色农业项目的影响因素研究*—对武陵山区特色蔬菜种植村410个样本农户的调研分析[J]. 西部论坛, 2018, 28(1): 46-54.
[9]齐彧, 王宁. 贫困县玉米种植户政策性农业保险需求档次分析—基于黑龙江省林甸县的调研[J]. 江苏农业科学, 2020, 48(05): 8-12.
[10]张惠宁. 浅谈武功县农业灌溉发展规划方向[J]. 陕西水利, 2013(05): 164-165.
[11]何志鹏, 刘亚峰, 王斌, 等. 咸阳市武功县中药材栽培调查研究[J]. 今日财富, 2019(11): 132.
[12]武功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武功县志[M]. 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西, 2001: 81.
[13]齐文娥, 宋凤仙, 黎璇, 等. 荔枝种植户生产规模经营的研究—基于广东省实地调研数据[J]. 江苏农业科学, 2020, 48(15): 320-325.
[14]周瑞. 精准扶贫战略下陕西农村电商发展模式及路径研究[J].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2019, 32(06): 41-45.
[15]陈小玮. 武功:“互联网+农业”的乡村振兴之路[J]. 新西部, 2020(01): 9-13.
[16]海小明, 马宝科, 王炳雄, 等. 张家川县大麻种植情况调研报告[J]. 甘肃农业, 2019(03): 103-104.
[17]刘二阳, 胡韵菲, 尤飞, 等. 基于Q方法的农户绿色种植技术认知分析—以安徽省庐江县调研为例[J]. 农业科技展望, 2020, (3): 125-133.
[18]王淑英. 西宁市当归种植情况调研[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8(03): 139-142.
收稿日期: 录用日期:
项目名称:陕西省教育厅协同创新中心项目;2019年校级重点项目特色秦药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与武功县扶贫对接研究项目;2020年陕西省暑期社会实践项目
*通讯作者:何志鹏(1986-),男,甘肃会宁,本科,在读硕士研究生,助理实验师,中草药栽培与开发。E-mail:hyf2009012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