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质边坡地质灾害问题及勘察设计探究

发表时间:2021/4/2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1月1期   作者:谢航
[导读] 文章通过笔者的工作实践,阐述了土质边坡地质灾害勘察设计思路
        谢航
        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区域地质调查队 四川省成都市 610213
        摘要:文章通过笔者的工作实践,阐述了土质边坡地质灾害勘察设计思路,分从而就土质边坡地质灾害因素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并结合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土质边坡地质灾害勘察设计关键点,旨在不断提高地质管理水平,提升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土质边坡;地质灾害;勘察设计;探究分析;
         前言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技术人员应结合工程地质勘查结果,在分析原有资源的基础上,采用有效的处理手段对其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制定出更加有效的处理方案,以防止地质灾害产生的影响。本文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就土质边坡地质灾害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土质边坡地质勘察设计要点,以供参考。
         一、土质边坡地质灾害勘察设计的重要性
         在土质边坡地质灾害勘察过程中,要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对地质环境、地质灾害产生原因、地质灾害发展趋势等进行分析,且要确保勘察实效性,以避免地质灾害问题的发生。结合对灾害危害性建立的评估框架可知,在实地踏勘过程中和信息调研的过程中要充分估量地质环境条件的差异以及潜在的地质危害,土质边坡地质灾害会在成潜在的安全隐患不仅会对周围工程质量产生影响,也会对居民安全和经济造成影响。相关部门要对土质边坡地质灾害的危害性进行区域的评估,将危害性程度作为基准参数,从而判定实际情况,以此作为后续勘察工作的重点。滑坡严重影响社会的安全稳定,其危险性大、危害程度大、社会影响大。随着区内雨季来临后降雨持续下渗坡体含水量逐渐增大,导致坡体稳定性不断恶化。因此,在土质边坡地质灾害勘察中要明确具体勘察方式,在此基础上分析土质影响因素,从而完善勘察设计。
         二、土质边坡地质灾害勘察方式
         在土质边坡地质灾害勘察前,应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勘察方式,确保相应工作都能落实到位,有效维持应用管理的综合效果。首先,采取物探方式。它是借助相应的勘察工具和设备尽可能地对土质边坡地质灾害区域的岩土层予以了解,这种方式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勘察效率较高,减少工作成本。尤其是在自然条件下,物探方式主要是应用原位测试,保证能优化测量的准确性。值得一提的是,在物探处理的过程中,借助大地电磁法和高密度电处理法也较为常见。其次,采取钻探勘察的方式。这种处理机制是借助钻探设备完成基础性样本取样、孔内测试等环节,有效结合地质钻探标准的规定完成钻探勘察工作。要求操作人员在勘查工作结束后及时封填钻孔。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处理方式要全面分析区域内地下水分布和岩石层基本情况,从而确保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准确性。
         三、土质边坡地质灾害因素分析
         为保证土质边坡地质灾害勘察工作顺利进行,应对地质条件、灾害成因、边坡稳定性及灾害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以便有效融合相应情况后完成设计和处理工作,减少灾害产生的不良影响。下面以某村庄为例,对地质相关因素进行阐释。
         1.土质条件。土质边坡地质灾害勘察工作中,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和地质因素是关键,要利用技术手段完成采样和试验处理,以确保提高地质信息数据的采集水平,优化分析效果。滑坡区地下水分为基岩裂隙水和松散岩类孔隙水两种类型,主要来源为大气降水的渗入补给,补给量受降水及季节的控制。尽管无需考虑地下水对滑坡产生的影响,却不能忽略大气降水在渗流过程中对基岩上部的土体形成短暂渗透压力。村庄滑坡的地质条件如下∶1)总体呈南东——北西顺斜坡坡向发育,平面形态呈舌状,纵长70~100m、横宽100m,主滑方向343°,滑体厚2.8~7.2m、平均厚6.5m,滑坡总面积8000m2,滑塌体积3.6×104m3,为推移式浅层小型土质滑坡。2)滑坡区海拨高程为660~740m,相对高差约80m,地形坡度较陡,坡度一般为28°~41°。

滑坡区所属地段为剥蚀、溶蚀中低山地貌,且该区域属于复杂构造变形区。
         2.灾害成因。土质边坡地质灾害勘察工作中,从地质环境条件、发生时间、诱发因素及变形迹象分析,引起滑坡的主要因素为地形地貌、坡体地层结构与岩性、水文地质条件及气象、人类工程活动等因数形成。例如,滑坡为推移式浅层小型土质滑坡,近南一北向展布,滑坡体后缘出现裂缝,坡脚发生局部崩塌,滑坡左右边界发生错动。1)斜坡形态是形成当地土质边坡地质灾害的地理性诱因,加之相应区域本身存在土质松散且强度较低的情况。2)土质边坡地质灾害区域周围的村民修建房屋会在滑坡位置的前端形成临空的高坡结构,必然会产生对应的扰动效应,影响整体稳定性。
         3.边坡稳定性。对于滑坡结构而言,滑体岩性、滑带土强度、滑面形态、主滑段、抗滑段滑体重量、地表与地下水作用及人类活动都是较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任何因素的变动都会增加边坡结构失稳的几率。
         4.边坡灾害趋势预测。在土质边坡地质灾害勘察工作中,滑坡所处地质环境与工程地质条件、滑坡稳定性宏观分析等综合分析,滑坡体受降雨下渗影响较大。随着雨季到来降雨再次并持续下渗,滑坡会加剧变形、在强降雨时可能发生整体滑移失稳。所以要在雨季前对整个地质结构予以处理,避免灾害的产生。
         四、土质边坡地质灾害勘察设计关键点
         1.优选治理方案。土质边坡地质灾害勘察设计工作中,在全面分析地质灾害情况的基础上,就要依据实际情况和要求保证治理工作能切实可行,减少灾害问题造成的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打造良好的设计项目。以上面村庄为例,当地受地形条件限制,防治方案总体有方案∶1)搬迁受威胁住户与方案;2)采取工程措施进行防治选择,具体分析如下∶方案一∶结合地理情况适当搬迁住户。因为土质边坡地质灾害周边区域的地形条件比较复杂,搬迁方案的具体实施困难较大。若是采取搬迁的方式,考虑到及受威胁住户及人数较多,工程投资金额超出预算,这种处理方式存在"治标不治本"的问题,不能阻止滑坡将来的整体滑动,滑坡大面积滑动后将严重影响滑坡区生态环境。方案二∶依据相应的测定和分析数据,按照土质边坡地质灾维护管理工作要求采取工程措施对区域开展防治处理。主要采取的是"抗滑桩+局部桩间挡板+局部挡土墙+截排水系统"的系统化防治体系,针对整个区域进行整体治理。
         具体措施如下∶1)施工部门要在滑坡下部公路内侧护脚墙顶布置一排抗滑桩;2)结合区域地质条件,在村庄公路外侧及坡脚通村公路外侧居民楼后侧设置挡土墙;3)完成对应操作后,保证能沿着坡顶滑坡后缘外侧沿滑坡周边向坡脚设置截沟;4)施工部门要对施工环节和具体操作流程予以关注,提升细节管理效果。且要秉持环保理念和国家环保相关要求,尽量避免施工过程对植被及生态环境的破坏。
         2.落实治理措施。在选择适宜治理方案后,就要结合实际情况安排施工操作,减少滑坡不稳定因素造成的影响,并且在规定时间内落实具体方案,整合相应工程进度、工程标准等,确保土质边坡地质灾害勘察处理措施有效落实。
         结束语
         综上所述,做好土质边坡地质灾害勘察设计工作至关重要,相关部门要及时落实工程的勘察流程,结合工程的实际问题进行土质边坡地质分析,且要结合国家设计标准,在确保施工环境要求的同时,确保土质边坡地质防治措施的合理性,减少灾害问题产生的不良影响,进而维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邹鲁德.浅述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与应用[J].中国科技纵横,2016,(1):115.
         [2]陈治安,舒黔,冯丽先,等.边坡设计和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的问题分析[J].有色金属设计,2018,45(4):35-37.
         [3]王燕.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开展思路研究与讨论[J].引文版:工程技术,2016,56(3):1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