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治理中的林草植被建设

发表时间:2021/4/2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第31期   作者:秦玉文
[导读] 生态环境治理备受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重视,并随着时代发展全面性开展生态环境治理工作,
        秦玉文
        安阳市林木引种试验推广中心     河南省安阳市 455000
        摘要:生态环境治理备受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重视,并随着时代发展全面性开展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保证生态系统稳定性与平衡性,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大众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基于此条件下,开展生态环境治理工作,还需注重林草植被建设工作,往往会在树草种选择、经营、管理等方面出现问题,影响生态环境治理效果、对此,还需明确工作核心与重要内容,有完善的实施方案,各项工作开展均能符合预期目标与要求,通过对林草植被合理化建设,提高造林成活率,提升生态经济效益。
关键词:生态环境;治理;林草植被;建设
        基于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相关部门对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就有较高的重视,并在跟地区积极开展造林工作,目的是通过扩大我国林地占地面积,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与平衡性。但是在实际发展阶段,往往会因治理工作目标不明确,忽视林草植被建设工作,无论是布局设计还是覆盖率控制等,均会影响到生态环境治理效果。因此,还需林业部门从根源上对各项问题处理,才能实现预期目标。
一、生态环境治理中的林草植被布局设计
(一)建设区域布局
        随着生态环境恶化,各领域发展均受到不同影响,正因如此,逐渐引起大众关注,并积极自主地参与到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中,能对此项工作开展提供大力支持,在各领域共同参与、努力下使我国生态环境质量发生显著变化。同时,森林资源越来越丰富,改变单一化发展模式及工作方法,以转型、创新为发展目标,在各地区中均能详细探究自然条件、地质条件等,既能及时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又能保证生态环境治理实施效果,凸显生态环境治理工作重要意义与价值。
        此外,在林草植被布局方面还考虑到建设区域实际情况与各项条件, 以林草植被建设总体要求为主,能把植被建设目标或要求相应的归类处理,既便于管理,又能保证各地域划分明确,有效形成植被建设区域[1]。同时,整体布局设计以“因地制宜”为原则,并把林草植被建设工作与社会效益产生关联,从实际出发解决林草植被建设工作相关问题。
(二)立体配置
        林草植被建设中的立体配置,主要考虑的是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实施地区实际情况,因部分地区的林地地形较复杂,再加上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等影响,使林草植被生长受阻,整体效果不佳,对生态环境治理工作造成严重阻碍。同时,各地区自然条件不同,各林地区域的土质条件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各种因素影响下,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无法统一开展,还需注重林草植被布局设计。
        例如:在山脊阴坡、阳坡区域限制不同类型的植被种植,既考虑到自然条件,又能选择适合的植物进行种植,整体效果良好,能达到预期要求。同时,水、光照等自然资源要合理化应用,依然考虑地形、地貌等特点,以生态环境改善为前提,鉴于在此区域及条件下选择乔木、灌木等树种,既能合理设计林草植被布局合理性,又能保证生态环境治理工作顺利开展与实施。
二、生态环境治理中的林草植被规模化建设
(一)控制林草植被覆盖率
        在部分地区开展生态环境治理工作,虽然对林草植被建设工作引起重视,并全面性开展,但是最终的实施效果不佳。主要原因之一是过于重视林草植被建设工作,而忽视了对林草植被覆盖率控制工作,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生态环境治理实效性降低[2]。基于此情况,还需在林草植被建设阶段把核心放到覆盖率控制方面,各项工作开展均有实施方案与依据,避免盲目开展林草植被建设而对生态环境治理工作造成不利影响。


        同时,通过对林草植被覆盖率合理化控制,还能为水土流失问题解决提供有利条件,依据水土流失控制要求准确计算林草植被建设规模,既可达到林草植被建设覆盖率要求,又能按照建设区域控制土壤流失量范围,借助土地利用方式不同,综合统计土壤允许流失量,依据定量不同调整林草植被覆盖率。
(二)规模化建设
        因林草植被建设对土壤、水、生态环境等均有较强的影响性,还需对林草植被建设工作长远考虑,既属于一项系统工程,又有一定的复杂性,一旦忽视对各项影响因素的分析,就会对整体实施效果造成不利影响。对此,具备专业化建设队伍,每位工作人员专业能力较强、实践经验丰富,能以微观影响对林草植被建设聚合处理,形成一定规模,促进林草植被建设规模化发展,确保林草植被建设对区域生态环境带来积极影响[3]。
        例如:商品经济林建设,能从市场宏观角度探究,依据客观要求,对自然资源合理化应用,无论是品种选择还是树种研发、区域开发等,均能依据林草植被建设核心有序进行,提高资源利用率、商品质量,在激烈的竞争形式下有较强的综合实力。再加上对科技技术应用,发挥出林草植被建设防风、固沙等作用。
三、生态环境治理中的林草植被建设质量标准
        因森林植被可生产木材,还能通过科学化、全面化管理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森林功能均能充分地发挥,最终呈现出群体形式。对此,还需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加大林草植被建设力度,从水土保持、树木植被、造林项目等方面明确林草植被建设质量标准,植物群落达标,提高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符合生态环境治理要求,通过实际建设结果证明林草植被建造、培育的质量标准。
        此外,考虑到森林植被众多用途,要发挥出森林植被生态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等重要作用,关于林草植被建设工作开展,也需结合各地区实际情况详细探究,能对自然条件合理化利用,丰富林地资源,尤其是对特殊树种的种植与保护,能确保林地生态结构稳定性。因森林资源利用还需考虑到森林特征,而不同的特征有不同要求,在森林资源利用方面就会出现一定的相容性,需有相应的经营措施,如果是两种或多种森林利用相容,还需依据相关政策进行经营措施制定与实施,要懂得取舍,合理规划林草植被建设区域,各区域均有显著的特征,为后续林地管理工作奠定良好基础[4]。
        此外,在林地管理阶段,还需结合建设地区经济发展实况探究,各项工作开展均符合林业结构与总统要求,依据自然条件营造有特征的林地,由经营目的决定林种选择,其所具有的特征与森林作用相似,从而符合生态环境治理中林草植被建设质量标准。
结语:
        林草植被建设对生态环境治理效果有直接性影响,需在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实施阶段,能把工作重心调整到林草植被建设方面,从林草植被布局设计到林草植被规模化建设,再到林草植被建设质量标准,均有明确的目标,缓解生态环境治理工作难度,便于对林地及林业资源全面化管理。其中,在林草植被布局设计中还需注重建设区域布局、立体配置;林草植被规模化建设注重林草植被覆盖率控制、规模化建设。通过各项工作内容与目标明确,既能高效率、高标准地完成林草植被建设工作,又能为生态环境治理奠定良好基础,对我国现代化林业可持续发展起到良好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陆圣童.水土保持在治理生态环境中的应用[J].华东科技(综合),2019,68(33):447-447.
[2]龚天平;刘潜.我国生态治理中的国内环境正义问题[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2(29):20-27+178.
[3]张广军,翟军峰.在生态环境治理中使用乡土树种的必要性[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8,6(01):24-25.
[4]高淑慧,周龙阁,张智芳.水土保持在生态环境治理中的重要性分析[J].环境与发展,2018,48(27):197-19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