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修保养在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中的重要性

发表时间:2021/4/2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第31期   作者:韦春秀
[导读] 为了降低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故障率,提高其使用性,需要了解实验室仪器设备维修保养的重要性
        韦春秀
        北海市建设工程检测中心  广西北海  536000
        
        摘要:为了降低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故障率,提高其使用性,需要了解实验室仪器设备维修保养的重要性,对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维修保养;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重要性
        
        1实验室仪器设备维修保养的重要性分析
        随着科学研发技术能力的不断增强,实验室仪器的发展也较为迅速,品种较多,且应用较为广泛而常规的仪器设备在更新上仅需要3-5年,更新速度较快,使用较为复杂,因此在发生故障后维修较为复杂。实验员必须认真掌握仪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维护保养,并能排除一般故障。为了降低试验过程中仪器设备的故障率,提高仪器设备的可靠性,使仪器设备处于良好的状态,便于随时使用,这就需要实验室工作人员,及时对仪器设备进行维修保养,使得仪器保持最佳状态,充分发挥其最佳效果。这对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和耐用期,保证仪器设备处于最佳工作状态有着重要的意义。
        
        2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管理流程不规范
        在对实验室仪器设备进行维修保养的过程中,并没有建立与之相应的管理流程。一旦仪器设备出现老化,管理人员应当按照具体的程序向上报备,并且按照流程对仪器设备进行检修或是重新购置。然而,在当下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的过程中,由于流程过于复杂或是管理人员的执行力度较差的原因,在设备检修、申报和购置过程中需要很长的周期,在此过程之中也会产生较高的管理费用。因此,在实验室仪器设备实际管理过程中,一些管理细则并没有被有效落实,管理人员也缺乏对于仪器设备的检测判断能力,导致实验室仪器设备在维修保养的过程中管理力度不到位,很多问题并没有得到及时解决。
        2.2设备归档混乱
        对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记录、归档是管理人员进行维修保养过程中的重要内容。管理人员在购入设备时,应当建立与之相应的档案,并对日常维修或管理过程进行详细记录。与此同时,妥善保管仪器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和保修卡,为仪器设备的维修或更换提供数据支持。然而当下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种类十分繁多,且数量庞大,管理人员并没有对仪器设备进行及时归档,或是一些管理人员虽然及时进行了归档,但是归档记录十分混乱,档案利用效率较低,无法充分发挥仪器设备档案记录的真实作用。
        
        3实验室仪器设备维修保养的管理措施
        3.1建立检查保养制度
        3.1.1确保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
        由于不同的工作人员对于仪器设备的掌握程度存在差异,在实验室仪器种类不断增加的背景之下,作为使用者应当先学习这类设备的使用方法和相关的注意事项,严格按照相对应的流程进行使用。每一位仪器设备使用者应当在使用前后登记设备状态,避免由于人为操作不当,减少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
        3.1.2加强仪器设备的科学管理,避免重复购置
        采购人员对仪器设备采购的过程中应当加强调研,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避免造成经费浪费。实验室的仪器大多都十分贵重,作为工作人员应当建立与之相应的设备配置平台,通过合理配置仪器使用,并对仪器实行预约制度,提高仪器的使用效率。在记录的过程中,一定要把仪器设备使用的时间和运用到何种项目之中进行说明。


        3.1.3加强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
        由于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种类十分繁多,在工作人员进行科研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十分精准的测试数据,因此工作人员应当加强对于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一旦出现问题应当及时解决。此外,应当加强对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检查频率,避免部分设备出现超负荷运行的情况。
        3.2加强维修队伍建设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设备所具备的科学含量也越来越高,在设备运行的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加大对于设备的检查维修力度,应当建立与之相应的维修队伍,从根本上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确保仪器设备的精准度。长久以来仪器设备的维修依赖于厂商,在仪器设备购买期限内,厂商对仪器设备进行维修是应尽的责任。通常在此阶段,厂家维修十分及时,也能够稳定仪器设备的质量。然而在保修期过后,仪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会频繁出现问题,此时要求厂家进行维修已经十分困难,即使厂家愿意维修,也很难找到与之相应的配件,因此维修成本非常高,同时维修时间也较长,不能够确保仪器设备使用的精准度。很多仪器设备由于维修费用较高而报废,实验室只能重新购买仪器设备,在浪费财力的同时,也不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严重影响了实验室的正常运行。因此,实验室应当建立与之相应的维修队伍,避免小故障导致仪器设备出现损坏。在维修人员队伍组建过程中,应当提高整体技术水平。作为维修人员应当及时关注每一种类型的仪器设备具体情况和使用原理,对于需要重新配置的零部件,应当及时联系厂家进行维修。对于购买年代久远的仪器,应当采用拆旧组合的方法,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与此同时,工作人员可以将仪器设备分为几类,让维修人员按照类别分工检修,从而提高检修的效率。维修人员应当去厂家进行培训,通过了解不同设备的性能和工作原理,为日后的检修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也应当多参加实验室培训课和展销会,不断提高维修技能。在维修队伍组建的过程中,应当提高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思想意识,使工作人员具备乐于奉献、热心服务的思想,并具备丰富的维修经验,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的质量。
        3.3加强档案资料管理
        加强对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可以确保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维修保养质量。因此工作人员可以建立与之相应的档案机制,通过全面掌握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情况和维修情况,确保仪器设备的精准度。在建立档案的过程中,作为主管部门应当将仪器设备的购置情况形成文件材料进行存储。同时,也应当记录仪器设备的技术资料和报废资料。在档案建立的过程中,收入仪器设备的验收情况和维修效果,最终形成文件档案进行记录,其中应当包括仪器设备的名称、型号、适用范围、购进日期、仪器设备的使用说明书、维修者和管理者等。维修设备主要包括仪器的使用情况、保养情况、运转情况、操作流程等。通过对这些情况进行详细记载,为工作人员维修仪器设备提供数据支持。此外,应当加强对于档案资料的建设,这有利于工作人员在购买仪器设备过程中选择相对应的型号,通过筛选合格厂家,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使仪器设备能够更好的为实验室的发展而服务。
        3.4注意仪器的保管
        仪器的保管通常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正常保管环境为:温度0-40°C,湿度为50%-80%,室内需要清洁且无腐蚀性气体;由于灰尘在一定意义上具有吸湿性,会导致仪器的绝缘性变差,影响实验效果。所以仪器在保管时需要使用仪器罩将其盖好,防止灰尘的侵入,且需要一定的透气性,使得潮气易散发,将绝缘程度降低;在搬动的时候需要小心轻放,避免发生碰撞,损害仪器。
        
        4结束语
        在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当规范管理流程,了解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及时归档管理,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从而有效的减少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的运行成本。

        参考文献
        [1]王振仁.军工科研院所测试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9(19):8-10.
        [2]刘春娇,陈红.浅谈检验检测实验室仪器设备档案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9,0(36):20-20.
        [3]欧阳昆唏,阙青敏,黄小玲.高校院级实验仪器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0(12):9-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