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飞飞
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融媒体中心 山东省 德州市 253300
摘要:电视新闻的重要组成内容是时政新闻,它能够传达政府声音,对舆论进行正向引导。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对新闻报道提出更高要求,也就是说新闻报道需要更加接地气,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人关注新闻报道。基于此,本文对当前阶段中新闻报道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相应解决策略,希望给有关机构提供参考数据。
关键词:新闻报道;接地气;解决策略
引言:近几年,新闻界最热名词是“接地气”。新闻事业的不断发展,使其对普通百姓生活更加关注,由此也会产生更多影响。这类新闻备受关注,也成为新闻中最具看点和活力的部分。这也说明接地气的新闻报道才具有影响力和生命力,为此,需要新闻记者深入并且融入基层,还要服务基层。时代在变化,新闻报道也要与时俱进,无论何时,贴近老百姓生活的新闻才更接地气,才更受到群众欢迎,得到各界好评。
一、新闻报道接地气的必要性分析
新闻报道接地气具有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数字化信息时代,有太多信息和所谓的新闻占据了人们时间、空间,接地气的新闻更具有温度和深度,具有新闻价值,经得起时间考验,能够将生命力彰显出来。第二,能够将群众注意力吸引过来,对新闻竞争形势更好适应。新时期,各种新媒体形式层出不穷,增加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一定程度上冲击传统媒体发展。促进新闻报道接地气,能够对新闻报道形式进行创新,积极转变自身定位,对各类资源和优势进行合理利用,可以提升新闻传播竞争力[1]。
二、新闻报道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新闻报道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想要让新闻报道更加接地气,就要全面了解和掌握存在的问题,从而采取针对性强的策略进行解决,下面对问题进行详细分析:
(一)空洞乏味的新闻内容
“空大假”是新闻报道内容最为忌讳的三个关键点,对于新闻工作者而言,需要从新闻价值、社会效应等角度出发,全面而综合考量内容,从而进一步确定其是否可以进行报道。然而,当前阶段,内容空洞乏味的问题是很多新闻报道的缺陷,其中时政新闻更为突出。在一篇报道中,往往会包含大段会议内容,仅仅传递会议精神,对于大众关注的实在意义内容没有进行重点关注,这样的报道内容就显得有些“流水式”,结果就会将观众新闻兴趣降低,逐渐流失观众[2]。
(二)陈旧老套的报道形式
作为传统媒体的一种,由于其长期发展已经形成固定报道形式和报道结构,没有创新,因此很多人错误认为只有老年人才会看新闻。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使得观众不断提升审美水平,这就要求必须不断改进和优化新闻呈现形式和内容,对于原有受众群体要做好维护和服务,还要对新受众群体进行不断开发,从而将时政新闻的传统刻板形象进行改变。当前新闻仍然具有比较单一的报道角度,而且具有循规蹈矩的报道顺序,这些都导致观众数量十分有限,进而阻碍新闻行业向前发展。
(三)生硬老套的语言
在数字化信息时代,表达语言方式已经产生重大变化,很多网络语言的应用能够增加人们生活色彩。然而,新闻中语言却显得比较生硬老套,一些新闻报道频繁出现口号和专业用语,与人们实际生活中语言具有遥远距离感,语言表达方式的生硬性甚至还会增加人们反感和厌恶。为更好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府,需要新闻工作者不断改进和优化语言表达方式,不仅要让广大群众接收到信息,还要让其充分理解和践行信息内容,这才是新闻报道的最终目的[3]。
三、促进新闻报道接地气的有效策略
为促进新闻报道更加接地气,针对以上存在新闻报道中的问题,本文主要采取如下具有较强针对性的策略进行解决,具体分析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新闻深度的挖掘
新闻的核心竞争力是优质内容,只有观众才掌握评价优质内容标准的权利。因此新闻工作者需要对当前新闻事实进行全面了解和掌握,在此基础上,从观众角度出发,积极思考问题。比如对于时政新闻而言,一些政府工作或者热衷政治生活的读者会对领导说话内容、具体时间和内容感兴趣,但是大多数人对会议内容与其生活的关联性更为关注。这就将更高要求向新闻工作者提出了,会议内容的精华需要记者进行提炼,并且将其与群众生活的关联性分析出来。新闻报道内容源于会议内容,但是却不受到会议内容的限制,在进行新闻报道时应该采取通俗易懂语言,只有这样,观众才会被吸引过来。比如大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是食品安全、房地产等,党和政府会定期召开相关会议并且颁布政策,对于群众而言,区域内房价及国家相关政策是其更为关注的内容。对于食品而言,吃什么食品比较好,吃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有哪些,这些才与群众具有很大联系[4]。
(二)新闻报道形式的创新
不断发展的新闻媒体深度影响了新闻报道,想要使新闻报道更加接地气,就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对各种媒体手段和方法进行综合利用,如通过网络、媒体等加强对新闻主题和政党理论的宣传,将重要新闻信息有层次、有重点的传达给人们。对于新媒体而言,传统媒体不能进行抵制或者对抗,而是要与其共同发展、共同进步。树立新媒体新闻思维,对于传统媒体工作人员而言非常重要,这样才能将新的报道形式创新出来,使传统媒体新的活力焕发出来,多学习新媒体优势,以弥补自身不足,从而将有深度内容的报道提供给观众,进一步加强互动读者。
(三)新闻报道温度的提升
想要让新闻报道打动观众,就要使新闻报道具有人情味,就要对新闻报道所展现的人文情怀给与高度重视,往往真诚内容更易感动人,而不是刻意为之的结果。对于新时期的新闻人而言,具有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更为重要,与此同时,还要具备较强专业撰稿和编排能力,只有对记者这个职业拥有足够热爱和坚守,才能将深入人心的报道写出来。通常情况下,想要让报道具有人情味,还需要记者亲临新闻现场,对新闻事实进行深刻剖析,将人民群众真正感兴趣、重点关注的问题捕捉到。在人民群众中扎根,这样能够对人民群众的思和想有全面而深入了解和认识,才能将最真实故事写出来。例如在2020年抗击新冠疫情中,我们公认的人民英雄是医生和护士,然而,在白大褂脱下那一刻起,他们也是父母手心的宝,因此,感人片段往往只是一两句深入肺腑的简单话语,比如“好像回家陪陪孩子”“回家后想好好睡一觉”,就在这样简单话语中,体现出人情味。这些平凡而又不平凡的英雄,点燃万家灯火,这样的新闻内容可以深深打动读者心[5]。
结束语:总而言之,新时期,人们对新闻报道提出更多新要求,对于新闻报道工作者而言,必须将接地气的新闻报道与群众路线进行有机结合,从实际情况出发,着重把握新闻报道内容、形式、人情味等几个方面,积极思考提高新闻报道接地气方式和方法,使新闻报道改革不断深入,从而缩小新闻报道与人民群众之间距离,促进新闻报道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雪纯.探析新媒体时代下时政新闻报道接地气的途径[J].传媒论坛,2020,3(22):67+69.
[2]黄双燕.时政新闻报道如何“接地气”——探讨时政新闻的民生表达及报道策略[J].传播力研究,2019,3(31):111-112.
[3]陈彩丹.探析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如何“接地气”[J].传媒论坛,2019,2(06):83-84.
[4]马雪花.新媒体趋势下时政新闻如何接地气[J].传播力研究,2019,3(14):29-30.
[5]阙益明.探析新媒体时代如何让电视主题报道更接地气——以丽水市广播电视总台新闻综合频道为例[J].传媒论坛,2019,2(23):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