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琪
国网北京海淀供电公司 100195
摘要: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随着科学技术革命的不断推进以及影响,电力资源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正是由于人类对于电力资源的依赖程度进一步的提升,故而导致一旦电力系统出现故障不能正常的运行,社会居民的生产、生活必将受到严重的影响,不利于相关效益的取得。为此,电力企业需要采取科学的措施,确保电力系统能安全、稳定的运行。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电力企业需要结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加强对于先进电力技术的运用。基于此,本文先概述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然后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下的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历史进行研究,并提出了电力系统自动化在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中的关键技术,最后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下的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
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概述
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电气技术,其在电力建设的过程中能够实现对于电力系统的控制以及自动化操作。一般而言,该技术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能够进一步促进生产方式的改革,并有效的促进经济发展建设。目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在运用的过程中具有多种特点,对此笔者进行了相关的总结之后,具体内容如下。一方面,该技术在运行的过程中具有较强的可控性,能够实现电力系统的现代化、智能化发展,并由此实现了对于各类电力信息的收集以及分析,进而形成了体系庞大的信息数据系统。不仅如此,该技术系统还能够优化处理电力系统的各类信息。另一方面,电气自动化技术为电力系统的维护提供了便利。该技术在运行时能够借助网络控制技术构建起网络信息网,从而科学、合理的分析电力系统故障,并及时的发出预警,确保管理人员能够针对各类问题进行科学的维护,带动了电力系统维护的准确性、灵活性的稳步提升。不仅如此,由于电气自动化技术中包含了较多先进的科学技术,故而其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仍旧具有一定的信息化处理能力,确保电力系统反应速度以及管理质量提升。
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下的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历史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使用已成为现代化电力系统发展的主要趋势,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是实现电力自动化、电力智能化的重要技术依托。电气工程系统中的电力自动化技术不仅能提高供电质量和效率,还能保障供电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西方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开展深入研究,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才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进行研究,由于国家资金有限、专业技术匮乏,致使研究成果不够理想。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取得了显著效果,开发出了电力自动化系统。21世纪,我国电力自动化系统已进入实用阶段,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实现了电力资源的自动化调度、自动化发电控制、自动化输电、配电安全分析、自动化电力信息数据采集、自动化电压稳定调控等功能。同时利用电气自动化系统实现了发电厂智能管理,包括系统自动检测、电能预估、用电自动调节等,大大提升了发电厂的运营效率,有效降低发电成本和设备故障发生率。在发电过程中,电气自动化系统可代替人工进行工作,该技术降低了人力劳动量,提升了企业生产效率。而且电气自动化系统的操作更加灵活,能够实现可视化操作,操作方法更加简单。
电气工程自动化及其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业领域中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的电力输电、配电管理形式,有效促进了电力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提升了供电效率和质量。在传统电力系统中,供电设备经常会因电压不稳出现偏差,电压容易发生波形突变或闪变波动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对供电网络的安全性、稳定性与供电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使得用户用电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当发电厂的电能质量较低时,就会出现电流偏低、电压偏低等问题,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可以保障正常供电,通过对供电、输电的实时检测,对供电、输电网络进行监管,对电网中的电压、电流及供电频率进行自动化控制,提高供电质量。电力系统自动化不仅提升了电能质量,还能保障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缩短电力系统的故障维修时间。
3电力系统自动化在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中的关键技术
3.1电力系统智能控制技术
电力系统智能控制技术是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关键技术,是电力系统控制的主流技术的发展趋势。而且其是一项潜力巨大的应用技术,会帮助解决传统控制技术的疑难、复杂的问题。
3.2柔性交流输电系统
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柔性交流输电系统主要由多种高新技术组成,最为常见的技术手段为远程遥感、微机处理等。据悉,该系统在运行时能够借助远程监督系统,对电力运行的各类参数进行收集、观测,并帮助作业人员对于各类技术参数的监管以及调节,从而保障整个系统的稳定运行。不仅如此,该技术的推广运用还能够确保电力企业供电成本进一步的降低,并由此谋求更高的利润。
3.3动态安全监控系统
动态安全监测系统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关键技术,也是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关键技术。该系统包括两个子系统:SCADA系统和监控系统,其核心技术是自动故障检测技术,通过对故障录波器的电磁暂态分析记录,检测效果较好且效率高,并可实现同步数据传输的GPS技术,有效的提高效率的监控和维护。另一方面也解决了传统故障录波器数据冗余的问题,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可用性。
3.4仿真技术
仿真技术的推广运用,能够在电力系统中构建起较为完善的防御体系,从而确保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有助于电力自动化工作的顺利开展。一般而言,仿真技术能够对电力系统运行状况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评估,并在此基础之上促进系统维护方案的制定,带动各类电力问题的处理。仿真技术在运用的过程中,能够依据全面的数据以及评估结果,实现对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状况的了解以及掌握,进而带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可控性的进一步提升,并由此促进电力系统自动化作业的有效开展。
4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下的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趋势
为了实现电力建设事业的长效发展,全面提升电力系统在自动化方面的发展潜力,则需要通过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应用方面的深入思考,了解该系统自动化发展趋势。具体包括:(1)电力系统在未来实践中的自动化发展方面的运行机制将更加完善,系统设备的工作性能更加可靠,且自动化控制系统运行中将会包含更多的技术,全面提升电力系统安全运行水平,保持其良好的生产及效益状况;(2)未来电力系统朝着自动化方向发展时,也将通过对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加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重视程度加深等方面入手,在技术层面上为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提供更多支持,促使其应用中的控制效果更加显著,降低系统安全风险;(3)电力系统在未来的实践中也将通过自动化设备实现对变电站内所有设备的运行过程的实时控制与协调,满足用户在用电服务方面的多样化需求。
5结束语
纵观世界各国的电力工业技术发展历程,电力自动化建设已成为电力资源发展的主流方向,我国必须要在电力工业领域大力推广和应用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更好的服务社会公众和企业单位。
参考文献
[1]谢振逸.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下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的研究探讨[J].中国设备工程,2019(2):210-211.
[2]金佳露,杨嘉锋.浅析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下的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J].科技与创新,2018(10):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