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防灾减灾宣传方式的拓展与创新

发表时间:2021/4/2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第31期   作者: 冯德锋
[导读] 气象灾害是最频繁、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必将对人类发展和生命安全造成很大危险,
        冯德锋
        莱阳市气象防灾减灾服务中心 山东 莱阳 265200
        摘要:气象灾害是最频繁、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必将对人类发展和生命安全造成很大危险,其每年将夺走成千上万的生命,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的发生频率越来越高,对人类人身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因此,不断提高气象防灾减灾能力迫在眉睫,这也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在气象防灾减灾过程中,除了开发相应的技术储备,制定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外,还要普及防灾减灾知识,使人们知道在气象灾害来临时如何更好地保护自身及财产安全。
        关键词;气象;防灾减灾;宣传方式;拓展
        
        
        前言:众所周知,气象事业属于服务型、科技型和基础性的社会公益事业。农民是气象灾害防御的主体,不断提高农民防灾减灾能力和意识是当前气象服务农业的主要目标。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的宣传,进一步进行气象科普教育培训,加大气象为农业服务的宣传力度,努力把气象服务运用到“三农”中,为农业生产贡献力量。
        1 气象防灾减灾宣传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气象部门防灾减灾宣传工作,不仅面向人民生活、广大群众,而且还面向各个行业劳动人员和生产,其主要任务是普及气象知识和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目前,科普沙龙、科普报告、科普场馆开放、法制宣传、青少年气象知识普及等都是主要宣传形式,随着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日益突出,其宣传覆盖面迅速扩大,其社会影响力越来越突出。现阶段,防灾减灾宣传工作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一是宣传工作常态机制缺失,宣传工作流于形式,广大群众对气象灾害认识不够,公众没有全面适当的减灾防灾技能;2)宣传工作相对较少,能享受到宣传工作的人并不多;3)宣传方式单一,宣传效果不佳。
        2扩大和创新气象防灾减灾宣传的对策
        2.1重点强调气象防灾减灾意识
        要重点强调全国各级政府气象防灾减灾宣传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同时把其工作质量列入到绩效考核体系总,将相关人员责任落实到位。发展气象系统,必须遵从“由点到面”的原则,由气象部门带头,形成区域性、多层次的气象系统体系,将村村有气象员、乡乡有气象员定为协理员的发展目标。在我国传统的防灾减灾工作中,各种气象、民协、地震、国土资源等单位往往运用单打独斗的形式,所以无法取得理想效果。因此,要建立健全的防灾减灾宣传体系,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有效协调,使各部门的工作形成联动,从而大大提升宣传工作效率。
        2.2积极转变宣传形式
        及时更新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形式,选择广大群众更容易接受和理解的形式。比如,拍摄一些专业的自然灾害视频或图片,或者制作一些普及气象防灾减灾的小品或歌曲,或者采访一些受灾民众,把他们的亲身经历制作成短篇故事作为有利的宣传视频。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有效提高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趣味性和普及性,可以让公众更容易、更愿意接受。
        2.3及时发放灾害性天气防御手册
        一些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制作成方便携带的小手册,免费发放给广大群众,特别是中小学生。同时,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与家人一起学习。当然,手册的方式可能不是很好,也许很多人拿到手册,随便看一看就扔进垃圾桶。因此,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可以印在挂历、小扇子以及扑克牌等有用的小东西上。与宣传册相比,宣传册不会随意被丢弃,且携带较为方便。


        2.4加强气象防灾减灾知识交流渠道建设
        比如,在一些使用扩音器的村庄,工作人员需要及时维修和增加扩音器的数量;或者在那些使用电视的村庄,相关人员需要连接光缆和适当增加电视频道。当然,这主要取决于政府投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扬声器或电视节目宣传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特别是对于信息获取能力较弱的村庄。根据其地理特点,多播泥石流、滑坡、崩塌等次生灾害防御措施,使主持人将气象科普知识和防灾减灾知识录制成多音频,每天村委会定期播放光碟或MP3。
        2.5利用手机发送手机短信普及气象防灾减灾知识
        工作人员可以借助移动端发送普及气象防灾减灾短信知识,现阶段,手机在人们生活中已经普及。与此同时,当前手机运营商基本已经建成了覆盖全国的通信网络体系,使用短信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2.6宣传进社区
        伴随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人口和城市规模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各类生活小区都是居民的重点集中区域,对气象防灾减灾宣传工作开展十分有益。在世界许多国家,社区被视为防灾减灾的重点,并转化为灾前预防准备、灾害应对和灾后恢复三大基本功能。比如在邻国日本,社区更是防灾减灾宣传的核心。政府鼓励社区建立一些非政府组织,为地方政府分担大部分的减灾防灾工作。所以,相关工作人员必须积极运用社区环境,向广大居民宣传防灾减灾相关知识。因此,建议社区设立一些专门的防灾教育宣传栏,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设立一些走廊,加大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力度。使居民在业余时间掌握一定的气象防灾减灾知识。此外,还可以定期在社区组织一些气象防灾宣传活动,邀请气象专家为他们展示和讲解一些相关气象灾害知识,增强人们对气象灾害危害性的进一步认识,并告诉他们一些常见的防灾技能。
为了帮助人们全面掌握和了解这方面的知识,相关工作人员有必要制作一本简单易懂的气象防灾手册,并印发给居民,这将使他们更加全面具体掌握防务知识。为了有效提高社区防灾减灾宣传工作的效果,我们可以通过网格的方式划分社区,在每个网格中选出一名宣传大使,并由他全权负责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工作,努力为辖区全体居民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工作,并将其落实到每家每户,使辖区大多数家庭都能牢牢掌握防灾减灾有关知识。
        2.7组建气象防灾网站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已经进入我们千家万户。人们可以更容易地通过计算机网络浏览各种信息。因此,我国气象部门需要积极利用当前发达的网络技术,宣传减灾防灾知识。比如,可以在互联网上建立自己的气象防灾网站,同时在网站上设计相应的宣传版块。方便网民浏览,帮助大家轻松了解更多防灾减灾知识。为了有效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在网络内容的选择上有一些新思路、新创意,多提供一些人们比较喜欢的内容。比如,除了设置一些文字版块外,还需要及时上传一些视听资料,这样既能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又能有效提升学习效果。针对学习兴趣不浓的网友,我们可以通过网络直播平台的交互性、真实性和广域性,与当今主流门户网站通力合作,在这些主流网站上开设直播室,当遭遇气象突发事件或气象灾害时,可以让专业气象人员通过直播间现场解读灾害严重程度,并提供防灾减灾的技能,让广大网民提前做好防灾减灾准备。我们还可以编写一些气象手机应用程序,不但可以推送一些日常气象信息和防灾减灾知识,还可以在发生紧急气象灾害时发出明显警报,通知公众立即采取有效的应对防护措施。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必要性。我国气象防灾减灾知识普及工作也在持续深入,但进展相对缓慢。因此,在普及气象防灾减灾知识时,要及时发现和纠正宣传工作中的问题,以促进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宣传,从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树宝,夏锦忠.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增强防灾减灾能力———江苏省开展"防灾减灾日"活动纪实[J].中国减灾,2009.
        [2]李扬富,旷万华.四川省农村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和风险防范探讨[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13.
        [3]叶静,董博,杨黎黎,纪祖敏.发展校园气象科普工作提高防灾减灾能力[J].科技资讯,20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