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慧斌
国网晋城供电公司
摘要:根据带电作业特点与作业人员受困情况,对救援过程中所用到的技术进行总结,分析4种高空救援技术,并进行了试验验证。所提出的配电带电作业高空救援技术在传统高空救援技术的基础上结合配电带电作业特点,通过装备与技术的综合运用和作业人员应急救援能力的提升,实现了现场突发状况下救援人员自身保护与高空受困人员的快速救援。
关键词:带电作业;高空救援;事故急救;配电网
引言
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是电力生产中的一项重要手段,带电作业技术的发展充分适应了当前带电检修的需要,因此必须更加巩固、提高和发展带电作业技术,从而适应当前国民经济及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
1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方式
配电线路带电作业种类较多,包括配电线路导线带电补修作业、V形绝缘子单片更换、耐张绝缘子整串更换等,本文以配电线路导线带电补修作业为例,对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配电线路的导线带电补修作业主要包括导线断股、散股处理等,这类带电作业方式通常和配电线路导线的具体缺陷位置与线夹之间的远近、缺陷部位的高度及缺陷部位下方的地势有关。例如在缺陷部位与线夹之间的距离较近或缺陷部位的下方地势不满足带电作业需要时,可采用从铁塔进入等电位的方式对配电线路导线进行带电补修作业。下面对配电线路带电作业具体的实施流程进行介绍。先对作业现场进行勘察,充分了解导线带电补修的作业位置、地形、交通及导线距离地面的高度等;确认作业人员;编制符合作业要求的作业方案;根据天气情况确定作业时间。在作业方案经过审批后进行下一步操作;作业人员到达现场,确认线路名称、铁塔编号,对现场作业环境的各项参数信息进行测量,并铺设防潮垫,将作业过程中所需的所有工具、设备摆放整齐;等电位电工、地电位电工穿好屏蔽服;工作负责人、安全监护再次确认带电作业流程中的人员分工情况,以及人员身体、精神状况良好,知晓作业方案、作业危险点和现场风险预控措施。保证工作负责人一人、安全监护一人、等电位电工一人、地电位电工两人,共五人。如果是直线塔,一般采用直接将软梯挂在横担位置进入电场,如果是耐张塔(玻璃绝缘子),则采用沿绝缘子串跨二短三方式进入电场;执行修补输电线路导线操作;待作业完成后,由作业人员检查导线上是否存有遗留物,若存有遗留物则立即将遗留物去除,若没有则等电位电工退出等电位、下塔,再由两位地电位电工对悬挂的绝缘软梯进行拆除,配合地面电工将工具放至地面,确认塔上无遗留物后下塔;结束工作,完成对配电线路导线的带电补修作业。
2配电线路带电作业高空救援危险点分析
2.1高空冲坠风险
配电线路带电作业工作人员,多工作于10kV电压等级的配电网,线路杆塔主要为钢筋混凝土杆塔和钢管杆塔,杆塔高度多为10~15m,作业过程中若发生突发状况,人员会受困于空中,此时必须正确实施高空救援,如果方法不当,便会发生高空冲坠风险。
2.2线路触电风险
带电作业在10kV运行线路上进行时,相线与地线之间安全距离仅为0.4m,周围往往存在较多的带电设备和线路,若作业人员意外受困,救援过程中无法保证足够的安全距离,便会对受困人员或施救人员造成触电伤害。
3影响带电作业人员安全的因素
(1)强电场会对人体产生影响。交流输电线路运行期间,会在导线周围产生工频交变电场。电场强度随着电压等级的增加而增加,随着与导线之间的距离的增加而减小,人体在强电场中会遭受风吹、针刺、蛛网等不适感觉。
(2)电流会对人体产生影响。导线运行期间,瞬态和稳态电击所引起的电流会伤害人体。当等电位作业人员逐渐接近带电导线时,会瞬间产生巨大的暂态冲击电流。
4配电线路带电作业高空救援技术
4.1带电作业高空救援原则
安全。安全是一切救援技术应用的前提,只有救援过程中时刻关注危险源状况,才能确保施救人员安全,避免受困人员的二次伤害。
精准。精准是救援实施的基本要求,只有准确判断人员及现场状况,合理使用救援方法与工具,才能最大限度减轻受困人员所受伤害并完成救援。
高效。高效是救援成功的根本保证,只有充分利用装备特点,直接切入救援环境,简化救援流程,才能实现快速施救。
4.2科学应用间隙保护
要科学应用间隙保护,来提升带电作业工作的可靠性。对高压、特高压配电线路来说,带电作业技术的可靠性更为重要,高压线路同地面之间的距离是极为有限的,在实际作业过程中,需要按照最小的安全距离标准来展开科学有效的控制,这个过程中需要确保操作人员与不同电位的设备距离,使其在电压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对操作人员起到一定程度上的保护作用。应设置保护间隙,这样能够对电压值进行科学有效的处理,还能够解决电路中放电情况不稳定的问题,确保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所以,注重间隙保护十分重要。
4.3配电线路带电作业高空救援流程
综合考虑传统急救流程,并结合配电带电作业实际,制定了完善的配电带电作业高空救援流程。状况评估。主要包括判断人员状态,判断现场环境和确定救援方案,切忌盲目施救,避免救援过程中二次事故发生。
救援系统搭建。根据确定的救援方案,迅速完成救援系统的搭建,在搭建救援系统时应确保施救人员与带电线路安全的距离。
伤员受力转移。将救援系统与伤员连接,并将伤员重力转移至救援系统,此过程中应确保重力转移不会发生冲坠。
伤员高空缓降。通过救援系统将伤员缓降至地面,此过程中应注意下降速度,并避开下降通道低压线路等障碍物。
5配网带电作业技术发展趋势
5.1带电作业机器人
机器人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多种高危行业,在降低从业人员的作业风险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使用带电作业机器人来代替人进行带电作业成为了提高带电作业安全性的新选择。带电作业机器人是指通过机械臂使用各类工具对带电线路或设备进行不停电检修、测试的机械设备。目前,我国在全自主型机器人研究领域已走在世界前列。2019年8月,由我国研发的全球首台全自主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在天津完成了首次带电作业任务。随后宁波、厦门、扬州等多地均先后装备了全自主型机器人并顺利完成相关带电作业任务。
5.2带电作业智能培训系统
目前对于带电作业培训常见的培训方式有理论教学、现场观摩、电脑仿真等方式,虽然可以基本满足培训需求,但仍然存在着安全隐患多,模拟操作效果差、不直观等问题。随着虚拟现实(VR)技术的发展,将VR技术用于带电作业培训以增强模拟操作真实感、提升培训效果成为了带电作业培训领域新的发展方向。
结语
随着电网行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电网运行的质量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在进行配电线路作业过程中,采用停电作业的方式会对社会生产及居民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带电作业受到了普遍的关注。但当前带电作业中仍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为此本文给出了相应的防护措施,为保障电网的安全运行及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全国带电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6).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导则:GB/T18857—2019[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9.
[2]辛平野,郭润凯,孙登敏,等.一种杆塔高空悬挂救援装置研究及应用[J].中国应急救援,2020(1):46-49.
[3]孙占功,林冬晧,王辉云,等.10kV带电作业用绝缘斗臂车典型故障排除研究[J].山东电力技术,2017,44(11):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