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吉裕
国网浙江余姚市供电有限公司 浙江余姚 315400
摘 要
社会的快速发展与进步,已经为电力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资源,而配网电力工程技术在电力行业领域中所起作用也愈加显著,其主责主业就是供电,以确保用电安全。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条件下,一定要保证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的安全可靠。故而,本文首先阐述了配网系统的相关技术特征,深入分析了影响其发展的关键因素,并基于其可靠性展开了相关探讨。
关键词:电力系统;可靠性;配网电力工程技术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实现量、质齐增的快速发展,电力能源在整个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作用愈加明显,俨然已经成果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能源手段之一。现如今,社会公众的用电需求愈加旺盛,电力企业为了保证高质量供电,也是穷尽办法来提高配电网电力工程技术的可靠性,以实现稳定供电、安全用电的目标。
一、配网系统有关技术特征分析
通常来讲,终端使用者在用电阶段会相继产生有关数据信息,而配网系统就是整合这些数据信息,并在对电网接线阶段,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选择相适应的地理图形,融合两方面的特征,将整合后的图形与数据进行有效配置,继而保证系统监督功能落实见效。再者,配网系统的的稳定运行,离不开精密设备的支撑,将硬件、软件设备进行有效的隔离管理才能更好的发挥效能。但现实运行过程中,国内的发展实情与预期仍旧存在较大差距,相关作业人员应该结合该项特征,合理规划发展方案,以确保国内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
二、影响配网电力工程可靠性发展的原因
(二)内部原因
国内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的安全可靠性,按照内部原因可以划分为过电压与短路两种类型。对于短路问题而言,社会的快速发展必须依靠电力支撑,更多电路都是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并长期暴露在外,表面都会积攒金属盐,当达到一定量时,就会弱化电线抗压能力,在雷电天气作用之下,往往就会使其防控能力迅速下降,最终致使线路发生短路问题。另外,就过电压问题而言,通常是指电网承受电压已经超越可供电压额定范围,将会造成问题发生,继而埋下一定风险隐患。就当前国内发展情况来看,仍然沿用的是架空式配电结构,通常所承受的电压都是控制在400V以内,当电压达到上万伏特级别时,已经超过其承载极限,继而形成过电压问题,以致形成更为严重的安全事故问题。
(二)外部原因
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态势之下,人们对于电力资源的需求也是愈加旺盛,而同期电力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将损耗一定能量,造成该类问题的原因及时设计不尽合理,对于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的稳定极其不利,这也是主要的外部原因之一。例如,在配网过程中使用架空线路,该种设计方式就不够科学合理,主要是由于用户为了窃电而私拉电线,将严重威胁到用户的用电安全。另外,电线长期处于空中,对周边建筑物环境影响较大,使得电线产生断裂问题,同样会产生一定危险问题。
三、提升配网电力工程技术可靠性发展的相关措施
(一)提升人员素质
通常情况下,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依靠高素质人才的有力支撑,而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也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发展质量。倘若工作人员素养管理不够正规,就难以保证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的稳定可靠,难以确保其顺畅运行。鉴于此,就必须要对相关技术人员的综合素养进行强化提升。例如,对当前职工进行系统、正规的培训工作,通过系统培训来提升职工的专业能力和基本涵养。
另外,在培训阶段,根据不同职工的现实需求和能力素质等级,进行差异化培训,根据不同层次进行有效划分,根据层次结构来设置相对应的课程体系。再者,对于身处不同职能部门的职工而言,所采取的培训内容也要差异化对待,例如对于供电所工作人员而言,则应对其技能操作水平作为重点培训内容,而对于长期从事文职人员,则应将交流学习能力作为重点培训内容,通过其与其他企业进行深度交流学习,将学习成果转换为工作能力的提升。最后,电力企业应该定期要求专家或者从企业内遴选专业素养过硬的人才,对企业内部职工定期组织培训,传授相关技术技能,有条不紊的提升职工的综合素养,使其个人能力得到综合提升,以适应现今岗位的现实需求。
(二)关注停电分析
电力资源的调整时有发生,则需要及时进行停电操作。因此,必须要加强停电的管控与分析。当出现停电问题时,所涉及的停电范围和用户较多的情形条件下,相关从业人员应及时下达停电通知、告知相关人员,并及时安排好相关工作,维护好现场秩序。通常情况下,夜间消耗电量较多,主要是由于夜间使用空调、灯光照明等方面较为集中,特别是在炎热夏季,夜间用电多是高峰期,通常在该种情形条件下,电网一旦发生故障问题,一线作业人员要结合现实情况,可以选择昼间停电时间段。相较于夜间停电,对其用电需求并非十分强烈,相关作业人员可以在昼间进行相关维修作业,继而满足不同夜间用户的现实需求。另外,部分情形属于计划内停电,在该种情形进行停电过程中,要结合不同区域用户的用电习性,在尽量不影响日常用户生活的情形下进行停电操作,并控制在相适宜的时间段内及时供电。总的来看,进行停电操作管控中,要确保工作质量可靠,以进一步强化电网的现实运行维护,将配电电力工程技术应用其中,继而保证其更加稳定可靠,使其能够顺畅运行。
(三)优化电源模式
国内配网电力模式仍旧以架空线方式作为主体,但该种供电模式在运行操作中存在诸多风险,并且难以适应当前不同用户的差异性需求,难以紧跟时代发展潮流,故而必须对电源分配工作予以高度重视,主要是依据消费者的现实用电需求来对电力进行合理分配。同时,依据国内所使用的供电方式存在的弊端,采取相适宜的供电优化策略,继而保证配网电力工程技术更加稳定可靠,使其顺畅运行。再者,国内大力发展建筑行业领域,并且取得了一定斐然成绩,加之国内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更多高层建筑也是拔地而起,以往传统的架空式电线操作将严重阻碍整个电网系统的运行质效,一旦施工不当,易于出现成线断裂的问题,严重影响企业经济的健康发展,以致造成较大经济损失。故而,优化电源模式,依据不同区域地理位置特点,结合当地用户的现实需求,统筹协调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以保证国内配电网运行更加可靠、稳定。
四、结语
配网电力工程技术在电力企业中作为一项较为关键的技术,能够更好的保持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这也是重要关键技术研究课题之一。因此,提高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的安全性、可靠性,在满足不同客户用电需求的基础之上,也是保证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确保用户能够安全用电,以促进电力企业的快速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的持续增收。
参考文献
[1] 李杰, 连凯. 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运用[J]. 电子乐园, 2019(3):0147-0147.
[2]郝海风. 智能电网建设中电力工程技术的应用分析[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9, 000(007):P.5-6.
[3]戴观权, 蔡泽祥, 蔡煜,等. 基于IEC 61850的配电网网络化保护通信建模与实时性可靠性分析[J].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9, 047(020):97-103.
[4]张顺、文承毅、何礼鹏、陈明帆、吕懿、李琳玮. 一种基于典型接线模式的城市复杂中压配电网的可靠性评估算法[J]. 四川电力技术, 2020, v.43;No.268(04):23-26+86.
[5]陈金林, 陈平耕. 基于高电压电网继电保护可靠性的研究[J]. 通信电源技术, 2019, 036(011):208-209,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