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加强建筑工程管理中安全管理的具体策略

发表时间:2021/4/2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第33期   作者:张菊红
[导读] 房屋建筑工程近年来在我国增长速度较快,这给房屋建筑的安全管理带来了较大的挑战
        张菊红
        青岛骏宏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青岛市 266000

        摘要:房屋建筑工程近年来在我国增长速度较快,这给房屋建筑的安全管理带来了较大的挑战。房屋是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建筑,其质量会直接影响人们的安全。要想保证房屋质量,在房屋建筑时就要做好安全管理。一旦在房屋建筑过程中没有做好安全管理,就会导致企业出现较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影响社会安定。当前,我国房屋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还存在一些不足,这些不足极易引起安全问题。因此,对于房屋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优化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控制;管理问题;有效措施
引言
        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建筑行业也得到了发展,其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工程的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建筑施工技术队伍也在不断壮大,有很多施工企业盲目追求经济效益,不注重施工安全,部分监理单位不能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施工现场普遍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安全问题,严重威胁到施工技术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产生了不小的影响。现阶段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大众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工程建造过程中只有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保障施工技术人员的合法权益,最大程度的减少人员伤亡,才能够实现建筑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1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效益
        若想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成效,首先要明确影响安全管理的因素,切实保证建筑施工现场的总体效益。结合我国建筑工程的实际发展分析,将安全管理效益总结为以下方面:①降低安全事故的损失。有效控制安全隐患或问题,不需要额外投入资金,使工程成本得到更好的控制和使用。②维持施工现场秩序。在施工过程中,安全是首要前提,通过现场安全管理可以维持良好的施工状态,防止施工现场出现混乱的局面,以达到优化工程建设的目的。③提升工程安全的稳定性。现场安全控制可以规避施工风险,排除风险干扰因素,使建筑工程处于优质环境下,有助于提高工程建设质量。由此可见,安全控制对提升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安全及效益有着较大的影响,建筑企业应给予高度重视,结合工程实施的具体情况,针对影响因素采取优化对策,保证施工安全、有序地进行。
2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
        安全管理制度是进行安全管理的核心,只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才能够达到有效的安全管理作用。但是部分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在进行安全管理制度制定时存在不够全面、可行性等情况,导致在实际的安全管理工作中,不仅无法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的管理,还会由于制度问题导致施工无法顺利进行。比如在安全管理的职责方面,没有进行明确的划分和落实,导致在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混乱和冲突。安全管理措施无法切实执行也会造成安全管理作用的降低,甚至是由于安全管理措施与实际的施工现场情况不相符,如果要达到安全管理要求就会导致施工质量受到较大影响。
        2.2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薄弱
        对于房屋建筑行业的从业人员来说,安全意识应该是其最应具备且最重要的意识。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发现,部分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并不够。我国建筑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但每一个施工团队中总有人心存侥幸,认为安全事故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从而不注意施工安全。此外,房屋建筑中的大部分器械都是大型器械,很容易对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而对于一些有安全隐患的操作或器械,部分操作人员总是存在侥幸心理,因而容易引发安全问题。


3建筑施工安全防范
        3.1施工安全管理措施与落实
        在施工安全管理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需要根据基坑、地下室深度、地质资料等制定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确保土石方边坡的稳定性;针对脚手架、吊篮、安全网、洞口等,制定人员坠落的技术防范措施;针对外用电梯、井架、塔吊等垂直运输机具的拉结要求,制定倒塌防范措施。除此之外,安全措施主要分成防止安全事故发生的措施和减少安全事故损失的技术措施。其中,防止安全事故发生的技术措施主要有消除危险源、危险物质、隔离、故障一安全设计、减少故障和失误等。减少安全事故损失的技术措施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控制局面,防止事故扩大,避免引起二次事故发生,从而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如隔离、个体防护、设置薄弱环节、避难与救援等。
        3.2安全管理规范制度
        建筑工程的安全生产具备较为鲜明的系统性特征,必须要立足于系统工程原理基础之上针对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研究以及有效分析,同时参考国家出台的对应法律、标准等制定安全管理规范,借助规范化且程序性的管理流程提升施工质量以及施工效能。通常来说,安全管理规范制度涵盖生产例会、教育培训、风险评估、技术交底、审批论证、生产检查、事故报告等诸多方面的行为标准,会根据工程实际有所调整。对于该制度应用在实际工程当中是否科学合理,施工企业可通过组织专家论证的方式进行个性化完善。
        3.3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和安全教育工作
        安全交底可以帮助施工人员正确理解工程设计内涵,保证施工工序更加标准化。因此,在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时,必须结合施工实际情况、施工进程、工序特点等,从专业角度对施工设计方案、施工安全隐患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保证施工流程更加规范。此外,提前制定工程应急措施方案,并以书面形式呈现出来,保证技术交底工作不会出现遗漏问题。针对施工现场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可以聘请专业人员围绕工程建设情况制定培训内容,确保这些培训内容具有法律效应,将培训过程以存档影像资料的方式妥善保管,以备后续工作检查使用。只有保证每个施工人员都接受过正规的、系统的安全教育培训,并且保证安全技术交底落实到位,才能使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得到提升。
        3.4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水平
        安全管理人员除了要充分掌握安全管理制度以外,还需要具备相应的安全管理专业能力和施工现场相关的技术知识,才能够了解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发现其中潜藏的危险隐患,并采取适当的防范措施进行处理。可以加强对安全管理人员到的筛选,避免不具备管理能力的人员参与。也可以组织管理人员进行提高管理水平的培训与考核,并着重在施工现场安全问题的处理方面,使安全管理人员能够具备更高的应变能力,在进行安全管理的同时也能够使施工质量和效率得到保障。
        3.5加大安全设施的投入
        每个企业在进行房屋建筑施工时都会建立相关的安全设施以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但部分企业为了减少成本,会降低在安全设施上的投入,减少安全设施数量,或是降低安全设施的质量。因此,为了更好地进行安全管理,企业一定要加大对安全设施的投入。尤其对于高空作业环节,安全设施一定要做好,否则很容易出现不可挽回的安全事故。
结束语
        由于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必须要进行严格的安全管理,对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防范和处理,使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得到更强有力的安全保障。但是由于对施工现场安全性产生影响的因素较多,为了达到理想的安全管理效果,需要结合实际的施工现场情况,对安全管理的体系、制度和措施进行不断的完善,才能够满足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需求。
参考文献
[1]王文军.建筑工程管理中的若干问题及应对方法[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9,18(06):86-87.
[2]钟祥.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的问题及处理对策[J].建材与装饰,2019(28):155-156.
[3]霍艳霞.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的问题及处理对策[J].地产,2019(14):109.
[4]潘春玲.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的问题及处理对策浅析[J].居舍,2019(18):141.
[5]韦艳波.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式[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16):60+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