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乡村外语教师扶贫路径探究

发表时间:2021/4/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1月1期   作者:赵丹
[导读] 本文论述了教育扶贫中网络教育的作用。在互联网与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技术的应用为实现教育扶贫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网络研修已经成为信息时代教师培训及提升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赵丹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陕西 西安 710100
        摘要:本文论述了教育扶贫中网络教育的作用。在互联网与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技术的应用为实现教育扶贫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网络研修已经成为信息时代教师培训及提升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它对乡村教师也可以进行科学化、精准化的针对性帮扶,为促进贫困地区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教育扶贫;教学模式
一、研究背景
        陕西省位于中国内陆腹地,其陕南陕北一些偏远县市由于受到自然环境条件的影响,多年来交通不便及缺乏工业的支撑,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而这些地区的教育发展也相应地比较迟缓。近年来,随着陕西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总体的教育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政府在教育经费方面较之前有较大投入,但对于部分贫困地区来说,乡村办学条件薄弱、基础设施不完善仍存在很大的问题。
二、研究意义
        通过探索“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新模式,可以给西部农村的教育一些新的启示。比如:通过云录播平台进行课堂直播、录播评课,使陕西地区扶贫点学校的外语教师能够第一时间常态化地得到省级优秀教师和专家的悉心指导,经过课前指导备课、课中点评技巧及课后改进反思等方式,使贫困学校教师们能够随时随地得到科学化、精准化、个性化的点对点帮扶,进而促进西部乡村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能力提升。
三、陕西贫困地区乡村外语教师扶贫现状
3.1贫困地区外语教师教育基础建设薄弱
        教育财政投入不足致使贫困地区的教育基础建设薄弱,学校的建设数量与当地教育者的数量严重不匹配,现有的学校基础设施落后,在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上,除了学生学习及教师备课设施老旧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不少设施还存在着安全隐患。基本的教学用品难以满足教学需求,相关设施设备增加与更新无法得到财政的补助。
3.2贫困地区外语教师资源稀缺且素质较低
        陕西贫困地区教师资源稀缺,教师数量与学生数量之比很低,此外还存在着优质教师资源外流的现象,教师资源稀缺的问题导致部分贫困地区正常的教学秩序都难以维持;在教师素质方面,教师队伍整体缺乏专业的知识支撑,教学素质不高,同时校方也难以开展相关的学习课程和培训教育。甚至,有的贫困还存在着拖欠教师工资问题,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与教育质量。在陕北的一些贫困地区,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只占很小一部分,许多教师都属于中等水平并且出现教师老龄化的趋势,部分乡村教师一直在使用传统的讲授法,教学设备很少用到。因为他们并未意识到有效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教育质量,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把教材当作唯一教学内容。此外,大多数乡村教师从未接受过信息技术培训,所以在运用技术设备方面还存在很大问题,也缺乏主动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积极性。
3.3贫困地区存在着教育管理方面的问题
        由于经济水平较低,加上教育管理能力较差,西部贫困地区的许多学校缺乏激励制约机制,外语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较低。

无论是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都无法满足众多授课教师所需,加上授课环境较差,导致贫困地区许多外语教师认为个人发展受限,对贫困地区的工作产生厌倦,无法保证地区的教师资源稳定与教学质量的稳定。在已建立激励制约机制的学校中,由于贫困地区经济困难、物资短缺,物质激励的效果仍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同时,由于经济发展的限制以及人们思想的封闭化,这些贫困地区的学校也没有充分认识到教育扶贫所带来的强大动力。在越贫困的地区,教育越不受重视,学校越无法留住也那些提升教育质量的高水平人才,甚至有不少乡村优秀教师不断地流失,使当地教育发展陷入恶性循环,很难去提高教育质量。
四、“互联网+”背景下乡村外语教师扶贫路径探究
4.1提高乡村学校及教师的思想认识
        很多西部乡村学校将教育扶贫工作看成一项政治任务,为完成任务的工作的布署并不能让广大乡村教师们的主动性有所提高,如果让大家从意识上深刻体会到该项工作是学校和教师应履行的义务,是本职工作的一部分,那么自然而然会引起重视。而政府也应该充分发挥“领头羊”作用,针对贫困地区实际情况构建“互联网+”相应的扶贫教育模式,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投资力度,全面推进“互联网+”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的落实,发挥互联网在贫困地区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为贫困地区聚集各种中小学外语学习资源。为贫困地区乡村外语教师提供各种现代化平台,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扶贫方案,更有效地帮扶这些贫困地区的学校及教师。
4.2积极探索教育扶贫新模式
        学校和教师必须从思想上认识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从而通过整个教育集体去探索外语教育教学新模式。以学校为主体,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互联网对帮扶的贫困教学点开设专门的中小学英语课堂,在教室安装网络摄像头及教学投影仪,发挥“名师网络课堂”示范效应,使学生们进行英语实时学习,并能进行课堂互动。另一方面,通过云录播平台进行课堂直播、录播评课,使外语教师们能够第一时间常态化地得到省级优秀教师和专家的悉心指导。
4.3加强乡村外语教师队伍建设
        首先要加强乡村外语教师专业培训,利用“互联网+”搭建资源共享平台,使乡村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进行在线学习和自主学习。其次,解决乡村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问题,就要从根本上激发他们的主动性,一方面要提高乡村教师的生存与工作水平,缩小城乡教师的差距,提高他们对工作的幸福感。另一方面,学校要组建信息化培训组织形式,对教师进行在线教学技术培训和指导,并能使乡村教师与一些教育专家及优秀教师进行针对性沟通,使教师能够得到高水平指导,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能力,再进一步整体提升乡村学校的外语教育教学质量。
五、结语
        教育是阻断贫困的重要手段,大数据思维为推进教育精准扶贫提供了理念引领和技术支撑。这种新的教育模式不仅能引领教师专业发展,还能通过大数据平台追踪教师的成长轨迹,通过被帮扶教师的教学反思激发其参与积极性,从而实现对教师的精准帮扶。不仅使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转变,教学技能得到增强,学生的不良行为规范也得到矫正。
参考文献
[1]何旭.“互联网+”精准扶贫的新模式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9(30).
[2]张明,郭小燕.“互联网+”时代新型教育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启示—微课、慕课、翻转课堂[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11(12).
[3]党文毅.关于高校教师“精准扶贫”实践路径探究[J}.小作家选刊,2017(19).
本研究为2020年陕西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号S202014390012)研究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