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达宏
河南省实验中学 河南 郑州 450000
摘要:教育是民族得以大力振兴和社会持续前行的重要基石,教育部门对“十四”五的规划进行深入分析,通过科学的编制将其做到细致化的落实,使我国的教育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对教育的持续前行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十四”五的发展规划思路下,高中的通用技术教育应做到针对性地改革,将学生潜在的个性及创新意识做到极大程度的释放,使之为社会的前行注入新的活力,也是科技创新的有效保障。为此,本文对通用技术教育与“十四”五发展规划关系进行分析,探讨通用技术教育的改革对策,使教育事业能够向前发展。
关键词:通用技术教育;“十四”五发展规划;关系
在“十四”五时期,国内外的发展环境发生了一些变化,高中教育需对社会转型方向进行洞察,对当下形势做到认清,紧跟时代进步潮流,探讨通用技术教育与“十四”五发展规划的关系,鼓励教师创新并设计出多样化的授课方案,营造出自由而又不失规范的气氛,让学生的个性得以释放,激发出创造的欲望。教师再借助技术设计、实践等课堂活动将学生所应具有的技术素养做到切实有效的提升,使之带着探究的精神去学习更多的知识,在多元的点拨下锻炼其实践能力而让其获得稳步的发展。
一、通用技术教育与“十四”五发展规划之间的关系
通用技术教育能够让学生对技术的基本认识做到深化,在设计实践中强化其技术素养,使之批判精神与想象力均能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在“十四”五阶段,学校应对教育做到切实有效的创新,迎合“十四”五规划的需求,让学生带着极强的技术能力走入社会。在新时期下,应保证政产学的有效结合,继而形成一个共同体,即企业可参与教育,政府则加大整体的扶持力度,学校在通用技术教育下打造出人才培养的新高地,让经济朝着纵深方向前行。因通用技术教育提倡“学”与“做”的结合,能将各学科的内容做到极大程度的融合与运用,已不再是技能的传递,还肩负着创造力的激发,同时在通用技术教育中又涵盖了一定的文化信息,能够让学生形成人文品质和极强的道德责任感,让设计与技术做到结合,使之成长为应用型、创新型的人才,让学生在学科交叉下将其综合能力提升。为此,通用技术教育可通过教学模式的优化对短板做到切实有效的补齐,让学生朝着复合型成长,为“十四”五目标的实现夯实基础。
二、在“十四”五发展规划下通用技术教育的改革措施
(一)重视混合教学模式
基于“十四”五发展规划,通用技术教育应依托数字化的先进技术将线上、线下的教育做到极大程度的结合,构建出混合教育的模式,打破以往的互动困局,让该模式做到常态化,给学生个性的释放提供较大的平台。教师们带着前瞻性的思维,通过多种信息技术来改变教学的环境,同时也对以往授课中的不足进行针对性地弥补,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授课活动中走向课堂的中心,稳坐主体位置,使之角色得到有效转换,继而让其萌生主动性。教师可将在线下积累的教育经验进行整合,将其转换为可共享的线上资源,供教师参考与改进。
例如,在解读《无处不在的结构》时,教师对结构的受力进行深入化的分析,因高中生的理解有限,课堂时间不足以进行细致化的解读,可借助线上教育来实现,通过微课的方式分析多个案例,使学生看到动物的身体与结构间的联系,燃起探究热情与激发出其创造灵感,意识到自身能力的不足,迫切希望在课堂中得到补足,让先进技术能够服务于人类。
(二)协调劳动与创业的关系
创业的元素往往隐含在劳动的过程中,在“十四”五的规划下应将教育与创业做到相应的结合,使创新意识在课堂中得到有效激发,构建出新时期下的科学劳动局面,而这需要学生带有正确的价值观,以创业素质的强化为进阶,在通用技术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与教育的目标相契合。高中教师可以寻求社会群体的帮助,使资源的平台得以丰富,让劳动与创业间的关系得到切实有效的协调。例如,为了让学生了解与方案构思相关的问题时,教师可鼓励学生在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社会调查,亦可通过电视、网络和书籍等来完成信息的收集,同时让其思考“技术的专利性”,使之给自身的作品制定一个方案,将个性特点做到极大程度的展现。教师还可让学生绘制作品的图纸,也可以制作出仿真的模型,在劳动中感受创业的艰辛与价值。
(三)秉承新时期的教育原则
在“十四”五时期下,教育的改革应秉承立德树人的原则,将现代化的教育视为授课的目标,在新理念的有效推动下紧扣“十四”五的奋斗目标,给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提供支撑。在通用技术教育中,教师应看到社会矛盾的变化趋势,对授课方案和人才培养的结构进行优化,让教育体系呈现出网络化和个性化,使授课成效彰显出终身化,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契合,故应使教育做到多样化。学校应参与区域创新,将通用技术教育的模式进行针对性地创新,结合产业链和人才培养需求来进行通用技术的精准化传递,将教育服务水平得到极大程度的提升。
(四)扩大优质的教育资源
在“十四五”的规划下,教育体系中的各级各类教育应做到横向沟通,也要做好纵向的有效衔接,使高中的通用技术教育走向特色发展的道路,建立起学习型社会。为此,教师在传递技术与设计的技能时,应投入较多的精力给学生建立起一个完整的设计过程,使之带着好奇参与制作原型的实践,将设计的过程及技巧做到极大程度的掌握,在设计中看到可能出现的多个方案,也体验到制作中的乐趣,享受制作成果带来的成就感。教师可依托互联网优势对教育资源进行扩大,使通用技术教育的质量提升。
结束语:
基于科技的进步,社会需要在多种技术的支持下才能稳步前行,而技术素养是学生所应具有的素养,可借助通用技术教育将其创新精神做到极大程度的培养,同时纠正有偏差的劳动观念,使之掌握基本的技能,带着极强的实践能力走入社会。在“十四”五的发展规划下,新的技术已成为经济增长点,也是社会驱动转型所需的力量,让产业链得以有效健全,而这需要足够的人才,继而应将以往的教育模式进行极具针对性地改革,让高中的通用技术教育与企业的需求和基本国情相契合,使教育呈现出新颖性,促进人才在新时期下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蔡其勇. 做好“十四五”规划引领全市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N]. 重庆日报,2021-01-19(011).
[2]何俊.通用技术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实践研究[J].高考,2021(02):100-101.
[3]李中亮.关于“十四五”继续教育规划的若干思考与建议[J].当代继续教育,2020,38(06):4-14.
[4]郅庭瑾.面向“十四五”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J].人民教育,20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