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小学语文课堂中朗诵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1/4/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1月第1期   作者:邓善锋
[导读] 语文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学科,古人说“好文章不懂读好文章”
        邓善锋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灵山县伯劳镇燕坪小学
        摘要:语文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学科,古人说“好文章不懂读好文章”。语文是基于语言的,所以念诵永远是学习语文的唯一途径。与古代人相比,我们今天在语文课上背诵的时间大大减少了,在新课程改革下,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阅读环节正在被人们削弱甚至忽略。如何达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学生的情感、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要求,是每位语文教师都应该理性思考和分析的重要方面。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诵缺乏;原因及对策
        背诵是语言学习中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目的是使学生对文本的思想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与作者产生共鸣。朗诵是发声语言的艺术,在朗诵的过程中,学生有必要倾注情感,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并受到情感的影响,从而实现美学、声音与语文的和谐统一。古人说:“读一百遍,看看有什么意思。”通过大声朗读,学生可以感受到作者选择单词和句子的准确性和生动性,掌握语言结构和节奏的美,从而增强对单词和句子的整体感知,同时增强对语言的敏感性和歧视性。
        但是,当前的朗诵教学效率低下,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通过与学生沟通,笔者分析了以下原因。
        1.语言教师没有完全理解背诵的重要性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育目标缩小了。在应试教育的指挥下,很多学校都过分注重传授知识和应试技能,并将学习限制在教科书和考试内容上。为了提升四十分钟的教学质量,大多数语文教师认为只有“说”才能使学生掌握知识并迅速记住知识,他们认为,与其进行耗时且费力的文本朗诵,不如让学生多做几个题目,自己多讲几分钟。因此,学生只会听到教师的声音,而不会听到自己的声音。例如笔者亲自听过的一节课,教师在教导经典的语文课文“尽管有美味”时,在要求学生们一起阅读课文后,他们开始逐字地分析和解释文中的文字、翻译、论证方法、修辞学、文章的中心,等等,可以说,整个课堂都是“无论什么都应该有,一切都在那里”。四十分钟的课,最后还有十分钟。我以为教师会引导学生大声朗读整个课文,但是我最后听到的是在做练习。在整个课堂上,教师的解释以及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都是无懈可击的,但是如果没有背诵,笔者总是觉得应该缺少一点语言,就像吃饭时没有吃饱饭,总是感觉肚子里有些东西。就像喝一杯未煮过的茶,它缺乏一点味道。在渴望快速成功和即时收益的驱使下,即使在公共课上朗朗读书的声音也只是一种“肤浅的声音”,这只是一种形式,这样的做法大大削弱了背诵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无法培养学生的语言意识和背诵兴趣。
        2.语文课堂的单一阅读方式
        一堂课是四十分钟,教师必须减少课文的阅读时间,以完成课程内容的教学目标。一些语文教师会把朗诵放在最开始,让全班学生一起阅读,或者在中间,请一个或两个学生起立朗诵一段优美的段落;亦或者将背诵放在课文解释的末尾,以作为退出课堂的标志。其实这是根本没有达到朗诵的目的,学生就像阅读机,毫无情感。甚至有些教师只是让学生下课后自己阅读,或者在课堂上默默地读书,这不仅抑制了学生的阅读个性,而且在教学中没有起到背诵的作用。
        3.教师缺乏阅读教学的理论知识和示范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向导和组织者”,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背诵能力需要语文教师的准确指导和微妙的影响。但实际上,有很多的语文教师缺乏阅读教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如果胸无点墨,教学效果很难提升。在学生朗诵开始时,教师要求有感情地朗诵,在学生完成阅读后,教师只会简单评价学生阅读得很好,但没有详细说明。这样的背诵指导对于学生来说过于广泛、形式化和冷漠。


        总结来说,教师应作为背诵的指导和典范,背诵是语文教师应掌握的一项技能。但是,如今教室中的许多教师都没有为学生做示范背诵,导致学生不知道如何准确地背诵。
        我们认为,引导学生背诵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感性阅读
        许多学生,尤其是那些成绩良好的学生,都渴望阅读书本,并且他们想流利、情感地阅读文本,这种想法通常会使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容易犯错误。如果出现诸如添加单词、偏读或阅读课本之类的现象,这会导致学生无法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也无法通过大声朗读来进一步感觉课文。因此教师可以先进行预习,使自己熟悉该文本,然后以低沉的声音逐段阅读,以使学生知道如何正确、流畅、准确地阅读该文本,为此,教师必须首先熟悉该文本的全部内容并掌握文本的主要含义。小学每节课40分钟,时间很紧,还有很多任务要完成。因此,教师必须制定总体计划,、使学生熟悉课文并提供适当的指导。但是,如果教师完全依靠上课时间,就想让学生从不读书转变为动情地读书,这是很困难的。此外,除受时间影响外,还必须考虑整体教学计划的实施、个别课文的难度、学生水平和能力的变化。每个新文本都会有一些新的要求,例如空间的增加和知识的扩展等。此外,学生在学习水平、能力、素质等方面也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上课前,教师应注意阅读预告。听课外的录音和阅读示例文章可以让学生产生初步的印象。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文,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自由阅读、分组阅读、参加比赛,等等,进而使学生可以通读、正确阅读和流利阅读,为他们的情感文本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2.大声表达
        学生在生活中的情感经历逐渐丰富,但与语文文本中的情感经历仍存在较大差距,个人水平也不尽相同。在大声朗读教学中,有必要充分发挥部分学生的优势,使有初识和较深刻理解的学生充分发挥潜力,在阅读中表达情感,互相学习。如果有些学生对文字的情感体验不清楚或没有经历,那么这种方式可以给他们以顿悟感,并为情感阅读文本指明道路。同时,学生在表达自己的感受时,情绪会加深,有助于他们的情感发展。所以,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让有感情阅读的学生(无论对还是错)先讲话。在教学中,尤其是阅读课文时,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因素和主动性,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相互交流,锻炼“说话”能力。并且,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演讲中了解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这为进一步的指导和教学提供了方便。而且,这种“温暖”的课堂气氛的出现,可以激发学生对课文的思想和情感共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提高阅读水平。
        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下,朗诵已被定位为阅读教学的“热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首先意识到背诵的重要性。由于阅读是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必要手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避免传统的教学模式,如果教师花费大量时间进行交谈,也许学生会在短时间内理解,但长时间后他们会忘记它。如果教师将部分时间用于背诵,并增加背诵在课堂中所占的时间比例,那么学生将在背诵时扩大想像力,并通过背诵来激发思维,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学生将通过这种方式获得越来越多的知识。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背诵来培养学生的语言意识,这对学生阅读理解和写作表达有很大帮助。
        综上所述,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育中,大声朗读存在很多问题。如果要解决这些问题并提高整个语文教学的教学质量,则必须使每个语文教育者都努力提高自己的水平。通过自己的努力,我们将促进我国语文教育的健康发展。所以,在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减少“哑语文”和“哑学生”的数量,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诵,语文教学可以更为丰富,学生可以在语文学习中获得乐趣。
        参考文献:
        [1]马彦平.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艺术浅谈[J].才智,2017,16:27.
        [2]王慧.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方法探析[J].中华少年,2019(09):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