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娜尔·鲁胡沙提别克
阿勒泰市中心小学
摘要:进入新世纪,新的课程改革浪潮开始了。现代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变化,教学内容变得更加开放。同时,科学技术也迅速发展,也让信息技术在教育和培训行业得到广泛使用,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融合旨在打破传统的枯燥、单调的课堂。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应灵活使用信息技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进行动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可以直接影响学生在课堂之外学习、开阔视野、激活思想,从而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语文;小学;信息技术;兴趣
引言
语文内容非常全面,被称为“百科全书之母”。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中,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的融合成为语文的主要教学形式,内容和方法也出现了比较大的变化。与以往仅依靠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的教学方法相比,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整合不仅可以有效地丰富语文学习资源,创造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而且可以有效地鼓励学生从被动学习语文转变为主动学习语文中,并扩大学生学习语文知识面。可以说,信息技术已逐渐成为现代教师提高教学效率的必要工具。本文基于小学的语文教学,探讨了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融合的策略。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小学语文是学生的学习教育。在这一阶段,形成了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习惯,这在学生的未来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当前语文教学中,教师多遵循传统的教学方法。尽管新课程改革的概念不断得到推广,但教师心中的重点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只有部分教师致力于实施教学改革。在这样的前提下,想要达到教学的效果,仍需教师从多个视角分析引导。如果教师仍按自己的计划开展教学活动,因此教学气氛仍然很无聊,学生学习仍然很困难。课堂教学方法仍以教师引导为基础。学生只需要按照教师的引导完成学习即可。将这种教学方法的长期融入教学中,会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和教科书的知识。长此以往,学生们缺乏自己的想法,直接导致教学呈现出机械化的情况,也使学生对学习语文感到比较消极,继而严重影响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意义
(一)增加课堂乐趣,激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这句话指明,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产生学习兴趣有多么重要。在学习的任何阶段,任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都是提高学习质量的重要途径。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地融入教学工具是确保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有趣性的重要途径。借助信息技术方法,多媒体演示教学和在线资源的优势,整合到小学语文引导,将有助于积极改变过去僵硬而单调的语文的现状,使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而有趣。例如,小学语文教师熟练地结合了信息技术,将丰富多彩的图片、视频、音频和动画等内容纳入了语文课堂教学。这种丰富的教学模式可以促进学生的改进并达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提升。
(二)增强课堂技能,增强基础语文素养
现代语文教育中比较注重学生的基础语文素养。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基本素养比较合适呢?笔者认为,教师继续在课堂上进行改革和创新,并从语文素养多个方面发展教学,才更利于改善教学。为了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改革教授传统知识的唯一方法,创造更多多样化的教学目标,并扩大课堂容量以实现其理想的教学目标。在小学阶段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相结合是扩大课堂技能和发展基本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三、小学语文教学和信息技术相融合的策略
(一)助力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兴趣是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主要动力来源,特别是对于尚未建立自己的学习观念并且不具备较强自我控制能力的小学生。如果结合信息技术引导,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允许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并在教学指导中提升学生的素养。这也符合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要求。在以前的语文课中,学生不仅听老师讲解,还背诵和记忆,这种教学方法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考虑到这一点,在现代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以图片或视频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强烈的感官影响,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将教科书的内容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教科书的内容,从而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例如,在讲解《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实施各种教学,并激发学生以新方式学习的兴趣。在课程开始时,可以告诉学生:“同学们,李白被誉为‘诗仙子’,是唐代著名诗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诗是李白写给朋友的诗。我们来一起学习吧!”由于这首诗中提到的情境学生没有看到过,所以很难理解其内容,更不用说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了。鉴于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诗词中提到的这些景象。学生们将图片和教师的解释结合起来,迅速理解了教材的内容。通过在课堂上利用信息技术实施多种教学,知识以多种形式呈现,对学生具有很高的感官影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从而有效地改善了语文课堂教学。
(二)优化学生的知识形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整合多媒体技术并将信息技术整合到教学实践中。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是建立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和信息教学资源的应用基础上的。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师应精心设计课程,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获得最佳的视觉表达,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在设计多媒体课程时,教师应很好地集成一些先进的多媒体功能,例如动画演示,超链接等,以使多媒体课程丰富多彩。此外,在制定课程设置中,教师应协调课程设置,整合信息教学资源,以扩大小学语文教学的范围,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在教学《沁园春·雪》的时候,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是这首诗教学的主要重点,也是难点。通过指导学生学习,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巧妙地整理精彩的朗诵视频。通过将图像和背景音乐结合在一起,可以为学生提供最佳的视觉和听觉体验,提高学生的朗诵效果。
(三)丰富课堂教学资源
众所周知,小学生在接触语文知识的时候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知识的渴望。在教授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如果教师仅仅依靠教材中的知识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在现代化的教学引导中,教师可以利用教材和Internet之间的第一条链接,调动大量的在线资源,实施高效教学,丰富教学的教学内容,并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成长需求。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根据课本内容选择课外资源,充分考虑学生的喜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同时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加深对理解的理解。
例如,在讲解《飞向蓝天的恐龙》时,教师可以使用信息技术获取课外内容并丰富课堂教学资源。在课程开始时,可以告诉学生们:“同学们,关于生物学起源的理论很多,其中进化论更加科学。今天我们要讨论的课文教师与恐龙进化有关的内容,让我们一起学习。”学习结束后,学生们完成了阅读。学生对本节的内容非常感兴趣,但是教科书的内容不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于是,教师可以使用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与生物进化相关的科普视频,这些视频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并帮助他们加深了对教科书的理解。这样,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实施高级教学时,学生可以接触到教科书之外的知识,更利于激发学生对教科书内容的更多思考,加深学生的理解,并有效地提高语言水平和课堂教学的效果。
结语
总而言之,在现阶段,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小学语文的教学的过程中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想象力和联想能力。这种表达形式可以有效地丰富教学表达方式,提高教学效果,优化教学方法,继而促进良好教学效果的生成。
参考文献:
[1]杨芳.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J].中国西部,2017(1):143-143.
[2]张佳佳,李岩.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人文性课堂创设[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7(7):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