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发表时间:2021/4/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1月1期   作者:周令
[导读]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和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心理健康作为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周令
        重庆市万州区钟鼓楼小学 404000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和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心理健康作为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班主任作为学生校园班级生活的主要管理者,应当在小学阶段的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在班级管理中融入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通过正确积极的引导,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让学生能够以健康的心态面向未来的生活。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前言:
        班主任不仅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参与者。同时也是班级管理、全班学生的主要引导者。班主任的教学方法以及管理方式能够对学生的行为方式和心理健康状态产生极大的影响。班主任应当从实际情况出发,积极创新、调整教学管理方式。本文以小学学生为对象,对班主任在班级日常管理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以下几点具体措施,希望为广大班主任提供帮助。
一、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加强交流沟通
        传统的师生关系中,学生对班主任存在着畏惧心理、有所保留,不愿意与班主任进行深层的交流。班主任要构建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自己成为学生的朋友。首先班主任需要调整自己的心态,端正自己的态度,不能端起架子,把自己的看作是学生的“统治者”。在日常生活中,班主任应当以比较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逐渐放下对班主任的戒备心理,愿意跟班主任进行对话。其次,由于小学学生年龄较小,心理生理方面均未成熟,其思考方式与成人存在极大的差别。班主任一定要多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生的状态,提供更好解决方法。最重要的一点是,班主任要注重学生信息的保密,不能够辜负学生对自己的信任,要通过合适的方式与学生家长、学校方面进行沟通,最终完美地解决问题。
        例如,如果一名学生向班主任反映最近总是被其他班级学生欺负,班主任要及时扼杀校园暴力的苗头,不能够以这名学生为典型进行教育,而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一,对该学生及时进行心理疏导,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说出事情的经过以便班主任进行内容整理和后续交涉;二,与其他班级班主任进行沟通,通过其它班主任的教导端正学生行为;三,及时与校方和家长反应,在学校中开展有关校园暴力的知识讲座,在家庭中依靠家长呵护学生。在这所有的解决过程中,教师都要注重学生隐私信息的保密,随时关注学生的状态,及时进行交流沟通。
二、结合多媒体设备,采取多种教学方式
        教师可以与现代科技结合,利用多媒体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更多的接触和了解。小学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够丰富,对于心理健康所包含的内容与意义的了解不够充分,所以很多时候学生无法及时意识到自己出现了一些心理健康问题,无法及时寻求帮助。传统的心理健康课程采用填鸭式教育,根据课本内容讲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总存在着一定缺陷。如果运用媒体设备,通过视频、动画短片的形式,以生活事例或寓言故事等对心理情绪及心理问题有更好的讲解,不仅能够达到更优质的教学效果,还能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以“嫉妒”的心理讲解为例。如果学生对于其他学生的某些优点感到喜欢、羡慕与崇拜,这是很平常的状态;但如果这种情绪逐渐加剧,转化为嫉妒,就容易对学生的心理状态产生不良影响,导致学生本身产生自卑的心理,还可能会做出一些极端行为。班主任就可以播放有关于“嫉妒”的动画短片。一只浑身灰色羽毛的小鸟非常羡慕邻居小鸟有一身色彩鲜艳的羽毛,最开始只是单纯的羡慕,可是随着时间流逝,它越来越不喜欢自己的灰色羽毛,嫉妒彩色小鸟,并且想要把它的羽毛抢过来。于是,灰色小鸟在彩色小鸟睡觉的时候,把对方的羽毛拔掉,插在自己身上。可是森林里所有的小鸟都不觉得它好看,反而嘲笑它身上灰色与彩色羽毛混合起来格格不入。不久后,彩色小鸟又长出新的彩色羽毛,而灰色小鸟还是灰色羽毛。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引导,教导学生通过不合理的手段取得的东西终究不是自己的,我们可以发现他人的闪光点,但要以此为目标努力提升自己,而不是嫉妒他人,产生错误的心态。
三、利用集体活动,在活动中进行教育
        班主任要在班级的日常管理及集体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从小学学生的年龄阶段与性格特征进行考虑,以其生活经历,挖掘可用素材,通过一定的合理化和改变,在教学活动中结合生活、创设情境,在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心理健康。
        例如,为了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品质,班主任可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将班级展开齐心协力游戏。将全班学生以10-15人组成一队,每一个队伍里2-3人作为一个小组,通过小组完成某项任务接龙,整个队伍才算成功,完成任务用时短者胜利。在活动过程中,学生能够意识到只有每个小组成员都努力做到最好,队伍才能够获得最终的胜利,队员们彼此配合与相互鼓励,在活动中学会了团结合作。班主任还可以引导学生形成“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精神观念,如果自己的队伍输掉了比赛,也不可以互相埋怨,要理性分析到底是哪一个环节做得不太好,有针对性地进行改正,才能够有所进步。
四、提升班主任个人素养,细节渗透熏陶
        班主任要注重提升自我的教学水平,通过榜样的力量,在日常的点点滴滴细节中渗透对学生品质的影响。班主任的人格魅力、真诚、积极正能量和良好的心态,都能够无形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例如,学校每周会进行班级卫生评比,发放流动小红旗。如果本周班级没有得到红旗,学生态度会相对低落,班主任此时不能对学生冷眼相看,指责劳动委员和小组值日生,而是应当鼓励学生“胜败乃兵家常事”,根据评分表来分析扣分项及原因,在后续劳动过程中进行改正。全班学生只要努力做到最好、问心无愧就足够了,不能够过分追求形式主义。班主任以自身的人格魅力让学生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得到熏陶,通过润物细无声式的渗透教学让学生心理健康得到提升。
总结: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心理健康、打下良好的品质基础的重要阶段。班主任作为这个阶段与学生相处时间最多的教师,应当有技巧、有方法地展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在提升文化知识水平的同时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加强综合素质。班主任要多加了解学生及其家庭背景,通过以上四点措施,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目的,构造优质校园教学。
参考文献:
[1]邓伊玲.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实施研究[J].写真地理,2020,(1):0257.
[2]李登秀.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J].学周刊,2020,9(9):163-1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