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玲
四川泸州市泸县方洞镇方洞中心小学校 646107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构建由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探究课堂,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始终秉持着生本理念对教学环节进行优化与创新性的设计,使其能够始终符合小学生现阶段的学习特征与学习逻辑,并真正落实在语文教学框架之下,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其在直接思考与直观体验的客观学习环境中真正实现语文深度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为了真正地构建起学生自主探究课堂,应该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从课堂内部环节的优化入手,以此在整合作用下真正创新出自主教学模式。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探究课堂;教学策略
在现阶段新课程改革进程不断推进的教育背景之下,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开始追求教学模式的变革,真正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客观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在主体性更高的学习环境中对教学内容进行直接的思考与直观的体验,从而优化学生的学习逻辑,促成学生学习效率与学习素养的多元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同样应该在该教育背景之下做出教学思想的调整,并将其切实地落实在自身的教学活动中去,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推动语文课堂教学环节的优化,以此真正构建起学生自主探究课堂,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优越的课堂环境。
一、设置教学问题启发探究欲望
在小学阶段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常常表现出较强的主观性,这是由于小学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还相对薄弱,所以学生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在学习活动中会因为兴趣的转移而产生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想要构建自主探究课堂,教师首先应该对学生学习环节中的主观性进行制约,使其能够始终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自主探究实践之中,为自主探究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保障。为此教师应该首先优化课堂导入机制,利用教学问题导入的形式启发学生形成对教学内容的探究欲望,以此使学生在求知兴趣的调动下切实融入到自主探究过程之中。
例如在《花的学校》这一课的学习实践之中,笔者即首先提出了“生活中同学们最喜欢什么花?”这一问题,引导学生立足于生活实践之中,对于生活情境中的花朵进行了回忆,使其能够被问题所吸引投入到课堂环节之中。之后,笔者在课程导入的环节中引导班级学生对教学文章的标题进行了阅读,并提出了“为什么花也有学校?花的学校是怎样的?花儿在学校里做些什么呢?”这一系列与文章内容相对应的教学问题,启发学生发挥出自身的想象力,对这些问题作出思考。在问题的启发下学生能够真正地对标题进行思考,进而引发学生对于文章中具体描写内容的探究兴趣,使其迫不及待地想要融入到阅读环节中得到问题的答案。通过这种调动学生探究欲望的方式,学生能够在求知兴趣的引导下以积极的态度融入到自主阅读环节之中,使得自主探究课堂真正落实在课堂之中。
二、鼓励预习尝试推动先学后教
在构建小学语文自主探究课堂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通过应用先学后教模式的方法,使课堂中的预习环节得到优化,使学生能够在预习环节中成为学习主体,为后续的学习活动奠定基础。这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善于利用鼓励教学法,在课堂中通过鼓励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尝试自信,使其能够大胆地尝试融入预习环节,并尝试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促成学生自主预习效率的提高。
例如在《我变成了一棵树》这一课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在课程预习环节中组织鼓励学生自主对文章进行预习式阅读,使学生能够尝试性地对文章主要描写内容进行简单的归纳。在教师的鼓励之下,学生能够相对积极地投入到预习环节,并在尝试中通过归纳与整合对文章的内容进行了简单的整理,由此建立起了基础的理解认知。之后,笔者还鼓励学生尝试提出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思考过程中的思路。这一环节能够使学生更加明确自身问题所在,使其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在后续的听课环节中完成具体的自主思考。通过鼓励学生尝试的方式使学生开展预习活动,学生能够真正融入到先学后教模式之下,以此使学生在自主预习中建立起学习基础,助力学生更好地开展课堂中的自主探究活动。
三、构建媒体情境辅助内容理解
由于小学学生的生活阅历与成长经验相对略有不足,所以在面对部分语文教学文章时学生可能会因缺乏认知经验储备而难以快速地理解语文教学内容,进而导致学生在自主探究环节中的探究效率难以提高。因此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为了构建高效化的自主探究课堂,首先应该寻找辅助学生自主理解的教学策略,为学生的自主阅读创造优势条件。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通过对媒体资源的利用,使课堂中能够架设起生动表现教学内容的媒体情境,以此辅助学生认知基础的建立,优化自主探究课堂的建设效率。
例如在《爬山虎的脚》这一课的学习活动中,笔者在课堂中即向学生展示了真实拍摄的生活中的爬山虎植物的生长相片,使其以图像资源的形式呈现在了学生面前。这使得学生能够在具象的展示形式下建立起对爬山虎植物更加立体的印象概念,以此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到后续的阅读环节之中,通过结合具象认知阅读的方式,在自主阅读过程中能够切实地感受到作者利用文字所描写出的生动爬山虎形象,在描写中所渗透的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生活情趣,使其真正融入自主探究环节之中。
四、引导合作实践完善探究认知
在自主探究环节之中可以认识到,由于小学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还处于培养阶段,所以学生的自主思维还存在着较大的片面性,这种片面性导致学生的自主探究成果中总是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从而难以切实地完成自主探究任务。为了弥补学生自主探究环节中存在的不足,并使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能够得到极大的提升,教师应该通过对合作教学法的利用,组织学生在合作中得到探究思维的互补,进而提高探究有效性的提高。
例如在《乡下人家》这一课的教学中,笔者组织班级学生在合作形式下对教学内容中所传递的写作情感进行了集体探究活动。在探究实践过程中学生首先对文章进行自主的探究,之后会在小组范围内将自主探究的内容进行共享,以此形成小组内的资源整合关系,建立起小组成员探究成果的对比结构。在对比结构之下,班级学生能够快速地发现自身探究成果与他人探究成果之间存在的差异,并在小组中针对其中的差异性进行交流。通过交流活动,学生能够看到他人独立思考成果中的可取之处,并汲取他人的长处,完善自身的独立探究成果与探究思维。
五、创新展评机制引导思维反思
在小学语文的自主探究课堂构建环节中,教师还应使学生成为课堂探究评价环节的主体角色,使其能够在自主评价探究结果的过程中进一步优化自身的自主探究思维,使其在反思中进一步强化自主探究能力,进而带动学生探究有效性的提高,为学生自主探究有效性的提高奠定基础。
例如在《琥珀》一课的教学实践中,笔者首先组织班级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自主探究,使其在独立思考中对文章的主题进行了概括。之后,在笔者的带领下学生将对文章进行更加系统化的分析,使其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得更加正确的认知。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通过教师构建起的自主探究课堂,学生能够在优化后的课堂环节中真正付出主动的思考,以此让学生建立起对教学内容的直观体验,真正内化学习知识,实现深度学习的学习目标,进而促成自身学习水平与学习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汤春卫.基于多媒体支持的小学语文自主探究教学策略[J].教师,2018(31).
[2]刘正霞.关于小学语文自主探究阅读教学的策略分析[J].成功:中下,201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