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发表时间:2021/4/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1月第1期   作者:焦宇琼
[导读] 阅读是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学习、学习以及生活信息获取的重要途径,在语文课程中阅读教学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焦宇琼  
        河南省 驻马店实验小学  463000
        
        摘要:阅读是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学习、学习以及生活信息获取的重要途径,在语文课程中阅读教学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下,积极改革小学语文阅读课程,提升阅读教学质量,不仅仅是构建小学语文高效阅读课堂的需要,也是学生全面学习发展的需要。在新的教育形式下,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式,是每个小学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文章则将从具体的教学实例出发,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问题;对策探索
        随着新课程理念全面推行,当前各个阶段的学科教育教学观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论是哪一阶段、哪一学科的教师,都在积极主动的进行着科学教学方式的探究,以适应课程改革的潮流。人们对于语文阅读教学的看法,也由原本的知识获取过程,逐渐转变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过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对于课程有效性不再只是关注学生获取了多少基础知识,而是更为重视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学生情感的丰富。这一教学观念的变化,反应在课堂实际教学中,则是需要教师在清楚分析当前教学存在的问题基础上,直面难题、迎接挑战,努力调整教学状态、教学策略,以实现新理念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小学语文阅读课程教学效果获得进一步提升。
        一、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阅读面窄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师长期是以考试为本位,对学生进行语文阅读教学,使得学生的阅读学习常常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以及教师的要求,阅读学习局限于课本教材。在教学中教师忽视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的需求,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进行教材中的阅读教学,没有给学生进行语文阅读空间的拓展以及内容的更新。在这样的阅读教学观念下,学生的阅读量有限,阅读视野受限,这不仅影响的是学生的语文阅读知识积累,同时也是阻碍了学生阅读视野的开拓以及阅读能力的强化,学生的语文水平也会随之受到影响。同时长期单一的教学素材使用,也会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厌倦感,这一教学问题的出现,对学生语文综合学习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二)缺乏阅读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学习经验不足,极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学习注意力很难得到长时间的集中。阅读本身作为一项需要学生自主学习的部分,长时间的文本阅读很容易使得学生感到厌倦烦躁,尤其是随着年级的上升,其语文教材中的文章语句越来越多,段落越来越长,很容易使得学生半途而废。同时在小学语文阅读教育中,教师与家长逐渐成为学生阅读的主导者和监督者,而学生恰恰缺乏这种主动阅读的能力与兴趣,此时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再进一步渗入学生的阅读学习,都会使得学生对语文阅读学习的兴趣逐渐降低。
        (三)教学模式陈旧
        在目前的实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受于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严重,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学习时,基本上都是照本宣科,并没有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人特点做出相应的调整。教师对于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没有深刻的认识,在教学采取的所谓阅读教学,常常是让学生反复朗读和背诵课文,忽视学生日常的阅读训练,这种教学模式,完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达不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目的。还有部分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多采用机械分析法,仅仅在课堂上讲解课本内容,基本不与学生互动,这不仅影响了学生阅读学习的有效性,同时也阻碍了学生思维的扩展。


        二、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有效措施
        (一)拓展阅读范围,丰富学生知识储备
        在阅读教学中,首先需要关注的是学生的阅读量问题,学生的阅读量小,阅读面窄,即是再为有效的教学方式运用,学生的学习训练素材有限,其阅读理解水平也不会得到有效的提高。对于阅读教学来说,课堂上的阅读教学时间是极为有限的,单是以教材内容很难达到拓展学生视野的目的。为了有效的改善这一教学现状,教师需要重视推荐给学生看一些积极正能量的课外书籍,或是根据课程文本,为学生拓展相应的丰富阅读文本。学生只有课外阅读量增大,文化素养才能提高。
        例如在教学《少年闰土》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在具体的课程教学完成后,根据本文来为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如开展以“鲁迅文章”为主题的阅读活动,给学生推荐《朝花夕拾》、《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文本阅读,让学生定期阅读一些不同的内容,并做好阅读笔记,或是在阅读完成后写短篇读后感。又或者是以“少年”为主题,为学生推荐一些适合阅读的文本,像是不同教材内容中的《少年中国说》、《卖木雕的少年》等。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单元或是教材最后设置的经典名著,为学生展开丰富的课外阅读学习,像是在教学《草船借箭》这一课程后,可以由此引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这一名著。不要求学生什么时候必须阅读完成,而是可以让学生每周阅读一两章节内容,并将自己该周阅读到的故事,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在读书交流会中以讲故事的形式分享给其他的同学。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活学生内心情感
        情境教学是学科教学中教师所常用的教学方式之一,其科学有序的开展,对于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有着重要作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也应积极重视这一教学模式开展,学会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情境创设方式,来为学生营造富有趣味性的学习环境。通过带领学生入情入境的感受文本内容,可以使得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激活学生自身的情感,进而更为深入的理解文本表达情感。
        例如在教学《富饶西沙群岛》这一课程时,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课前的准备活动中,搜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视频、图片资源,像是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风景图片、丰富资源介绍等等,制作成课件的形式,带入到课堂为学生展示播放。让学生结合图片、视频观看,来进行文本的阅读学习,通过视听结合的教学资源展示,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增强学生学习体验,让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可以有效集中。又如在教学《北京的春节》这一课程时,则是可以为学生创设趣味生活情境,让学生从自身的生活出发,谈论自己春节经历,然后阅读学习文本,看看作者笔下的春节描写与自己的生活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让学生带着好奇心进行文本阅读学习,学习阅读注意力专注,对于知识信息接收也将更为高效。
        (三)读写结合教学,构建全面综合课堂
        阅读与写作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不可能是完全脱离一个而进行另一个的教学,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清醒认识到这一点,并学会科学的运用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在学生阅读完成文本内容后,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让学生可以在二者的综合教学中,得到阅读内容的进一步深化理解,以及阅读学习成效的提高。
        在教材文本的阅读学习中,教师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多动笔、多动手,进行阅读批注,或是做好读书笔记,将好词好句及时进行记录。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根据文本段落进行仿写,针对某一文本优秀且富有代表性的表达部分,教师可以让学生另选一主题进行仿写训练;而对于故事性较强的文本,教师则是可以让学生进行续写。在学生完成这些任务时,就能有效加强学生对其阅读文章的理解。例如在教学《去年的树》这一课程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仔细研读文章的内容后,要求学生据此写一篇关于“树木”的文章,从而有效深化阅读。
        三、结语
        随着新时期的到来,人们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越来越重视,教师要想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获得切实提高,就要积极优化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在分析现有问题上,针对问题寻求科学的解决策略,以实现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效果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郭伟红.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试题与研究,2019(23):93.
[2]徐杰.探究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读写算,2018(09):171.
[3]邓奎生.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6(07):44-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