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4/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1月第1期   作者:高宁
[导读] 随着教育模式的不断革新,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不再仅仅是停留在对语文知识的教育上,
        高宁
        黑龙江省尚志市逸夫学校  
        
        【摘要】随着教育模式的不断革新,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不再仅仅是停留在对语文知识的教育上,还需要老师积极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思维导图是一种新型高效的语文学习方法,可以广泛的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各个方面,有助于基础知识的系统化、条理化学习,能够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带动学生的语文素养进一步提高,还可以保证语文的教学质量和效率。本文分析了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阅读、课文学习、课后复习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思维导图  初中语文  教学应用
        
        【正文】思维导图是一种创新性的学习工具,初中学校和老师都应该积极的去学习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理念将这种方法有效的运用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在初中语文学习中应用该方法能够让学生的思维脱离复杂繁琐的大篇幅文字,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帮助学生建立更加具体形象的知识内容体系,便于学生更好的学习理解文章的情感。以下是对思维导图在语文各个方面教学中的应用建议。
        一、思维导图在指导学生自主阅读中的运用
        因为语文课程需要较大的阅读量,所以思维导图的运用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在初中语文阅读课程中采用思维导图的模式,能够将阅读中较为复杂的内容和关系有条理的展示给学生,帮助他们在有限制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进而提高阅读的效率。老师可以将整篇文章按照题目、内容、句子、词语划分为四部分,题目包括它的作用、含义与理解;内容包括去分析写作手法、写作顺序、总体思想等;句子包括赏析、作用与理解;词语可以从连续性动词作用、加点词含义、词语能否替代等角度去学习。
        例如,学生在阅读《云南的歌会》时,老师要先带领学生认识云南以及当地的文化习俗及特色。然后带领学生整体把握课文,从三个唱歌场面的内容与特点出发,构建思维导图去感受云南的特色风情与歌会的热闹场景。就能大大地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大体学习完后,对句子和词语进行剖析,如作者对唱歌场面的描述所运用的表达方法与修辞手法、某个词在句子中应用的作用等等。这篇文章中思维导图将一篇复杂的文划分成为了三个生动形象的场面。学生用有代表性的画面构建中心图,以三个场面做为主分支,当然学生也可以从表达方法、修辞手法、遣词炼字等方面为主分支,以分析的关键词做为二级分支,学生思维活跃,积极性高,有很多不同凡响的分析,更提高了老师的课堂教学效率。
        二、思维导图在指导学生习作中的应用
        现在学生写作的第一大问题是没有素材,拿起笔不知该写什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就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
        如我在指导学生《成长的力量》这篇习作时,如何寻找给自己启发的事物,作为成长的动力,是一个问题。我就和学生说,世间万物皆有灵性,它们都会给我们的人生带来启示。我就在课件中出示了一个人的大脑为中心图,以日月、房子、书本、马路四个小图标标出的主分支,让学生在自然中、家庭中、学校里、社会上去寻找这样的画面,想象二级分支。很多学生能画出颜色对比鲜明的小图标,我再让他们去想这是二级分支中的哪些领域,接着是三级分支的图标和概括的词语。
        学生在用思维导图打开思维,寻找写作素材后,出现了许多令我惊喜的观点。如有一个学生说,森林让我想到合作与竞争,森林中的每一棵树让我想到努力和进取,散树上的每一片叶子让我想到奉献,甚至每一条叶脉我认为都是有生命的……这不就是思维导图分层级思考问题给学生带来思维上的飞跃嘛!有一个学生说,老师,你还有没想到的,我还想到了地壳深处涌动的热情……这不就是发散思维带来的“福利”嘛。
        所以,思维导图用在作文课上,绝不只上列一个提纲那么简单。


        三、思维导图在学生课后复习巩固中的应用
        除了课堂中的学习,课后复习巩固也非常重要。良好的复习方法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更加灵活,老师要结合学生在课堂中具体表现以及每个学生的掌握程度去制定合适的思维导图模型。因为语文知识点较多而且比较琐碎,所以会导致学生在复习内容过程时出现思想错乱的现象,使得复习效率大打折扣。思维导图的出现可以很大程度的改变以往复习方法的缺点,学生可以将细碎的知识点清晰的联系在一起进行复习,从而构建语文学习体系,提高效率的同时加强复习的效果。
        比如,在温习初中文言文的课文时,语文老师可以让学生明确并整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遇到的不容易理解的地方。除此之外,老师还应该带领学生去联系之前学习过的文言文知识。文言文中的一个字在不同地方有着不同的含义,这时候学生就应该利用思维导图对一个字的所有含义进行总结,这样下次遇见后就可以根据具体含义很快的理解课文。
        四、思维导图在指导学生小组合作中的应用
        当学生学会基础的思维导图的运用方法后,老师就可以采用思维导图与小组合作模式,如合作、接龙等创新模式泊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学生的创新合作,结合教师的方法点拨,再让学生派小组代表拿着思维导图去讲解课文。也可以给每组分配不同的自主学习任务,每组绘制出自己负责内容的思维导图,然后将各组的成果结合到一起形成整个文章的思维导图模型。这样既启发学生智慧,又集中大家智慧,学生尝到了学习的快乐,积极性自然很高。
        例如《大自然的语言》的教学,我就让不同的小组从不同层面去分析学习。
        首先,让三个学习小组探究本文说明语言的特征。从说明内容(影响物候的几个因素)、说明方法和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方面学习,并画出思维导图。
        让平时表现较活跃,爱挑战的三个小组分析其散文化的语言。因为这篇文章虽然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但其散文化优美的语言,也是我们值得口味赏析的。学生有的标记文章的所有自然段并分出层次,然后让学习小组每个成员选择一部分,从大自然中某种生物的语言描写、句子和词语的赏析以及表达情感进行分析,接着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考绘制出思维导图;有的小组直接赏析优美语句并绘制充满想象力的思维导图。这既可以让学生了解文艺性说明文的特征,又能体会作者作为科学家,更是一位教育家在儿童科普方面的用心良苦。
        几个组在展研环节派代表展示思维导图,畅谈学习收获,这就是一个打开思维,碰撞思维的过程。几个小组的分析过后,大家会发现他们学习的内容有很多相通相融的内容,由此体会语言文字的妙处。
        接着在我的点拨和补充后,让所有学生整合几组导图讲解,梳理出本节课的凝练图。我再次找典型思维导图进行点评补充,并利用课余时间优秀思维导图在班级展出。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了课堂的学习中,学生的合作能力以及思维能力都得到了锤炼,学生也收获了信心。可以看出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学生成为了课堂真正的主人,学习效率的高效性也得到了保障。
        【结束语】总体而言,语文学习方法的选择尤为重要,语文的学习需要大量的阅读积累,但很多学生难以静下心来去阅读,使得语文教学质量得不到很好的提高。思维导图的出现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将文章内容简化,通过知识体系的建立掌握重点知识,能够帮助学生有针对性的学习,在丰富教学方式的同时保证了课堂效率,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培养学生语文的联想和想象能力,为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俞原.思维导图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教育科学) , 2015 (11) :103-104.
        [2]刘连贵.思维导图,?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效率之推手——浅谈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下)?,?2018?(2)?:1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