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景
河南省驻马店市 驻马店实验小学 463000
摘要: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传统灌输式教学策略的弊端日益凸显,显然已经不能与现代化教学要求相适应,亟需进行全面地改革和创新。基于此,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经验,从组织开展趣味活动、利用信息技术教学、革新课堂教学结构、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精心设置教学问题五个层面出发,全面分析引领小学语文教学高效发展的基本方法和创新策略。
关键词:革新;教学策略;小学语文教学;高效发展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要转变落后的教学行为和方式,调整课堂教学的结构、策略和体系,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目前仍有小学语文教师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沿用落后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导致新课程改革推进实施流于形式。所以,每个小学语文教师都应从根本上摆脱落后观念的束缚,结合现实学情来推进语文教学策略的革新,从而提升语文教学的效率以及效果。
一、组织开展趣味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年龄小,性格活泼好动,他们的注意力是无法长时间集中于枯燥乏味的课堂学习中的,趣味化的活动更能够吸引学生的好奇心,使其更具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转变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了解学生的兴趣、需求和爱好,结合语文课程知识来设计出内容充实、形式多样的趣味化活动,包括游戏活动、竞赛活动、角色扮演活动等等,充分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真正实现寓教于乐,让学生可以在娱乐的同时来学习语文知识、方法和技能,充分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所在,产生更加强烈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授《陀螺》时,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游戏有着浓厚的兴趣,对此,根据学生们的学习特点,笔者开展了趣味游戏活动。上课后,笔者先为学生们每人下发了一些道具,并让学生们利用这些道具制作陀螺,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喜欢制作各种样子独特的玩具,所以,笔者会给予学生们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们进行实践,在学生们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活动,享受手工实践的过程。这样,笔者通过组织开展趣味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加快学生知识理解
信息技术教学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产物,能够有效革新知识呈现的方式,使其更加符合学生的思维和认识,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理解知识和内容。所以,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学习并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善于利用多媒体、电子白板等信息技术设备来展开教学,对语文知识进行动态化、信息化的加工和优化,再以图片、动画、视频、声音、文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呈现和展示,创设出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感官,优化学生的感性认识,促进学生思维的有效转化,加快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教授《爬山虎的脚》时,课程开始前,笔者先通过互联网收集了一些有关爬山虎的图片,同时将图片插入到课件中,课程开始后,笔者利用信息技术来展示这些图片。在展示的过程中,学生们的注意力非常集中,每当笔者展示出一组图片后,学生们的注意力都会集中到这些图片上。另外,笔者还会在通过信息技术来拓展一些课外知识,丰富学生们的知识视野,让学生们认识到更多植物特点,通过一些植物的对比,学生们认识到了爬山虎的特征,感受到了作者对爬山虎的情感。这样,笔者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加快了学生的知识理解。
三、革新课堂教学结构,实施合作教学方法
过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大多单一封闭,主要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相互间缺乏沟通和互动,这直接造成课堂教学的低质和低效。针对这种情况,小学语文教师应当主动实施合作教学的方法来促进课堂教学结构的革新。
首先,教师需要对班级内学生进行全面地了解,包括他们学习成绩、能力水平、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等等,并按照特定的标准来将他们分成4-6仁义组的学习小组;其次,教师需要发挥出引导作用,鼓励学生主动展开组内的沟通、讨论、互动和交流,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看法,实现思维层面的碰撞和互补,最终建构开放多元的课堂教学结构体系,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授《蟋蟀的住宅》时,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课堂教学氛围枯燥,学生们很难提起学习兴趣,所以,笔者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实施小组合作探究法展开教学。在课程正式开始前,笔者先对学生们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学生们学生们的学习方法,然后,笔者再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对学生们进行分组,每个小组5人,小组成员划分好后,笔者再正式展开教学,在接下来的教学中,笔者会布置了具体的探究任务,通过任务来让学生们讨论交流,任务下发后,笔者将课堂交给学生们,在这段时间里,学生们可以充分交流。另外,笔者还会在班级中巡回,观察学生们的讨论情况,当发现学生之间出现分歧时,笔者会从侧面给予学生们指导,帮助学生们优化学习过程。这样,笔者通过革新课堂教学结构,实施合作教学方法,促进了学生的交流合作。
四、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强化学生应用意识
生活是知识产生的源泉和最终运用的归宿,语文知识同样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将这种联系延续到语文教学实践中,能够充分体验出语文学科的特点,并提高学生对语文的认同程度。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将生活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主动地观察、挖掘和搜集与学生生活经验、实际体验相关的案例和素材,将其与相关的语文知识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实现生活化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让学生深入到熟悉的氛围中以感受语文知识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丰富学生的情感态度体验,不断强化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例如,在教授《猫》时,本节课程的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对此,笔者融入了生活元素展开教学。上课后,笔者先让学生们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自己对猫的认识,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们而言,他们大部分都喜欢小猫,这时,笔者再让学生们打开课本,通过阅读来了解课文内容,有了生活经验的融合后,学生们对课文知识理解的更加透彻。这样,笔者通过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强化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五、精心设置教学问题,促进学生深度探究
问题是思维的启发点和活跃点,是探究的开始和起点,课堂教学中问题的巧妙设置和提出十分重要。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转变过去灌输式的策略和倾向,重点把握语文教材课本,提炼出其中的重点、难点与要点知识,结合学生的具体思维状态来设计集启发性、开放性为一体的问题,选择恰当的教学时机来向学生进行提问,以发挥出问题的驱动作用,引发学生认知层面的矛盾和冲突,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主动发散思维来展开对问题的思考、分析、探究,深入到知识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去,有效拓展学生的学习深度。
例如,在教授《白鹭》时,本节课程具有一定的探究性,课程开始后,笔者先从教材中提炼一些问题,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们对课文进行探索,促进学生们对课文的理解。这样,笔者通过精心设置教学问题,促进了学生的深度探究。
总的来说,教学策略的革新是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必然性要求,是通向高效教学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关键所在。所以,身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必须要明确自身所承担的职责和使命,端正教学的态度和思想,直面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来推进组织开展趣味活动、利用信息技术教学、革新课堂教学结构、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精心设置教学问题等策略的实施运用,全面优化语文教学的过程,从而引领小学语文教学的科学高效发展,展现出语文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陆瑛.读写相生,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语文知识,2017(18):38-39.
[2]阎花丽.促进小学语文阅读高效教学的策略[J].文学教育(上),2017(0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