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萨莱提·马木提
新疆喀什地区叶城县第四中学
摘要:高中是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是决定学生未来发展的关键时期。而语文又是有关于人类社交以及文化学习的重要途径。所以,在高中的教学阶段,教师要尤为重视高中语文的教学工作,重视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给予帮助,给予指导,使学生们能够在高中语文的学习当中得到知识的积累与文化水平的提升。而文学名著作为承载人类语言文明精髓的重要载体,教师也要在教学中进行主要引导。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审美教育
阅读是语文教学体系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与部分,在有关于阅读教学的工作中,教师的职责便是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提升学生语言理解与掌握能力为目的。所以,在高中语文的教学实践当中,教师也要立足于教育之根本目的,展开充分且有效的教学活动,带领学生们在名著阅读中去获取丰厚的文化知识。因为文学名著不仅是人类文化瑰宝中最为耀眼璀璨的存在,更是包含着众多文学家多年的心血,以及对于社会环境的解构。据此,教师也要将文学名著阅读教学的工作重视起来,在实际教学中去培育高素养,高水平的高中学生。本文则主要通过研究分析在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渗透,提出几点实践策略。
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地位
现代的教学环境与过去相比,更注重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与意识培养,尤其是在美育上,教师们则更是投入了更多心力在其中,致力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中学生。所以,在高中语文的实际教学中,美育是一重要环节,也是组成高中语文教学任务的重要部分,更是承担了培养学生高素质文化修养、高水平文化观念的重要责任。并且,文学名著在长久的人类历史文明发展进程中得以诞生与流传,正是有力证明了人类在进化中的高功能性,证明了人类的高度智慧。而文学名著更是展现着国际间的文化趋向与文化差异,为学生学习人类语言文明提供了多样性与多面性。最重要的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更能够通过名著阅读来理解语言文化的魅力,去提高感知能力来感受深深蕴藏于名著文化中的文字美感,从而提高学生对于文化的审美能力。所以,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名著阅读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审美教育中,重要的基础部分。
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展开审美教育的重要意义
1.提升学生审美意识
语文虽然是一科以文字学习为主的学科,但是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对于文字的理解与审美意识也是极其重要的。要知道,无论是何种诗篇或文章,其主要呈现形式都是以文字组成,而如何通过遣词造句来达成一种表达的意境,这都是需要潜心琢磨的。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面向于高中学生进行教学,就务必需要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使学生能够在阅读之中能够以个人的审美思维去浏览,去理解所阅读文章的造句技巧。因此,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深入展开审美教育,也是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有益于学生在阅读与信息获取上趋利避害判断的能力的。
2.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在高中阶段的教学中,知识信息的专业性与细化性已经跨入更高的天地,高中的学科知识更为扎实且密集。所以,在高中的教学阶段,教师要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就要从学生理解能力上开始提升与增强,使学生们能够在较强理解能力的基础上,更加顺畅的去进行学习,去分析探究在学习中所遇到的重难点问题。而且审美教育作为一种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与学习素养的教育形式,自然离不开对于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展开审美教育,自然有利于提高学生理解能力,使学生兼备对于文字的审美能力与理解能力。
三、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路径分析
1.巧用文学名著,激发学生审美兴趣
所谓审美,并不拘泥于对世间万物品貌的欣赏,而更是要深入其中,用自身感官来体悟,领会所欣赏事物的内涵。尤其在文字阅读上,文字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我国上下五千年历史中最为辉煌的刻印。所以,文字之所以能够诞生,不仅是因为人类对于语言记录工具的需要,更是书同文的必要途径。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能够辨别文章的优劣,学会在文章阅读中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就要首先培养学生的审美兴趣,让学生能够对于文字阅读有着一定的兴趣,并发自内心去赏析文字。在这其中,教师便可以巧妙借用文学名著,让学生通过阅读古今文学之精华,来兴起对于阅读与审美的兴趣。比如在《水浒传》中,有“风雪山神庙”这一著名选段,在此选段中,林冲的过往已经定下命数,也是促使他走上梁山的重要内容。在课堂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们去通过阅读这一重要选段,联系上下文,去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在当时的情境下,林冲为何会做出如此绝望的选择?以此作为阅读的悬念,勾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通过对于文学名著的阅读,来品读中华文化集大成之作。
2.结合现代手段,实现审美教育发展
在现代环境下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做的不仅是要为学生们传递更多有用知识信息,还要着重于培养学生们多方面的实践能力,来使学生们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脚步,成为真正对国家有用的人。所以,在高中的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尤为注重审美教育的发展,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去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实现审美教育的持续发展。在高中语文的实践教学中,教师需要的是跟随着时代的脚步,来换新课堂教学手段,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基于课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来实现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为学生们去创设文学古典的情景,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般的进入其中,去感受通过名著阅读升华的审美价值。比如在《红楼梦》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在课下通过自由时间来进行通读,首先对于名著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当然,在高中阶段,想必学生们都十分了解红楼梦的故事了。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为学生们通过多媒体设备来播放87版红楼梦影视视频,来让学生们在阅读中的文字能够形成具体的想象内容。如刘姥姥进大观园选段中,刘姥姥到底为何被黛玉笑话,刘姥姥自身与大观园内的人们有何差别。通过视频的观看,学生们自然有了更为具体形象的认识,也就能够通过刘姥姥的视角来理解红楼梦中对于衣物摆设等的描写。
3.拓展文学资源,丰富教学课堂内容
文学名著之所以称之为名著,自然是因为其所包含的文学性之深厚以及审美价值之深远。在高中阶段的教学工作当中,教师要如何为学生们提高审美修养,如何使学生们以文学名著阅读为根本形式,在此基础上展开审美教育。这是身为高中语文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并且,所谓实践出真知,教师若想摸索出适用于高中学生的教学路径,必然要通过实践来分析探究,从而得出有效的策略方法。而在教学课堂之上为学生们丰富内容,拓展文学资源。比如在带领学生们进行《哈姆雷特》的阅读时,教师可以适当性的为学生们普及一些关于莎士比亚的生平故事,为学生们讲一讲在《哈姆雷特》这一文学作品中,主要表达了些什么思想,在作品的故事情节之中,每个人物的情绪走向与角色自身所得到的结局有何关系。在此之中,教师便能够通过几个文学常识与文学资源来为学生们拓展教学内容,让学生们在课上与课下都能受到文学的熏陶,从而逐渐的使学生们去培养连贯的审美意识。在《哈姆雷特》的阅读中,学生会从中体验到文字的力量,通过文字,能够塑造各自鲜活的生命,为他们编织不同的故事与结局,伤心之处还能教人落泪。这便是阅读的意义所在,学生通过名著的阅读,能够认识到文字的作用,并提高学生的阅读门槛,使学生在阅读中逐渐养成高品质的阅读兴趣。
四、总结
在高中语文的教学工作当中,审美教育是重要的一环,教师要在实践中取得真知,去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与教学能力,帮助学生们在阅读中去排除万难,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阅读兴趣,使学生得到文化修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管兵.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分析[J].学周刊,2018(15):132-133.
[2]陈全才.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品位经典,2018(01):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