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儿童本位”,让语文教学返璞归真

发表时间:2021/4/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1月第1期   作者:谢艳
[导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
        谢艳
        东莞松山湖实验小学  
        【摘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语文课程从儿童发展的角度立足“儿童本位”,了解儿童的天性,呵护儿童的天性,顺应儿童的天性,用儿童的视角来研读文体,确定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促进儿童身心发展,提升儿童核心素养,把促进儿童成长成才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关键词】树立“儿童种子观”  研读儿童的语文  改变学习方式  儿童的天性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儿童本位说”,也是“儿童中心论”。语文课程应以儿童为导向,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充分发挥儿童的主动性,满足儿童的发展需求。孙春福老师的《语文教育研究:儿童本位的视觉和高度》拨开了教育之路的迷雾,作为家长,教育儿童要从儿童本位出发,顺应儿童成长的规律,让孩子身心和康乐,真正快乐地成长起来。作为语文老师,要使语文教学回归儿童的标准,使语文教学成为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母语。
        一、树立“儿童种子观”,了解儿童的天性
        我们为儿童服务,儿童是怎样一群人?儿童的本质性是什么呢?叶圣陶认为自己一直在倡导,反复地传播“儿童像种子“科学技术发展的儿童教育观念。他亲眼看到了幼年时的成功,1921年1月,《成功的喜悦》问世:儿子必须坐在椅上,把玩具放在桌子上,但他的力量使他目瞪口呆。奶奶见到了,就把他抱了起来,让他坐在一个椅子上,奶奶对他的善意帮忙是非常失望的,他大哭。孩子继续他的尝试,直到他坐在椅子上。种子儿童具有可以自动生长的潜力,种子儿童教育具有自动的生长节律性。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父母,殊不知早早发展智力、强化理论知识、机械艺术专业技能培训,养育出一批“早熟儿童”。同时,也给孩子发展带来影响极大的痛苦和伤害。叶圣陶先生的“儿童进行种子观”是一个贴切比喻,其实质是确立中国儿童的主体社会地位,了解了儿童的天性,把握住了儿童的本质,我们教学时自然会做到心中有儿童,以儿童为中心。
        二、研读儿童的语文,呵护儿童的天性
        纵观语文学科,常偏重于语文知识的教授,以分析、肢解和演绎为主。语文教学枯燥,干涩,没有活力,魅力失去了灵性。
        孙春福老师说,儿童生命中有内部的密码,语文教学是呼应生命的节奏,提供适当的环境,使这个密码可以自然表达。儿童是小学语文的主体对象,又因其特点而必须以孩子为主。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和内容,应努力加强儿童自主性,尊重其个性。自由主导教学的内容,以引发孩子兴趣为目的,保持他们对好奇和兴趣的热爱。

台湾省的一项非常重要研究,对儿童读书可以产生兴趣的发展情况作了更具体性的分析:4-6岁时是神话故事,儿童受空想世界第一时间和空间资源环境因素限制,出现生命与生物神话故事,学生对这些传说都感兴趣;在寓言故事里,孩子们对传奇寓言很感兴趣,他们还对寓说故事感兴趣;80岁时是童话的一个时期,儿童对真实经济生活感兴趣,这是由我们所想象的能力组成的一个故事结构。13岁的故事与传说不同,儿童为了自己的生存而征服和开发,使用自然实现生存,或利用自然实现生存,或使用自然实现生存,或利用自然实现生存,或使用自然实现生存。阅读的安排适应于儿童身心的发展,整个学校的课程及教材由浅到深,也要适应个体智力及知识的发展,既适合语文,又适合儿童学习。
        三、改变学习方式,顺应儿童的天性
        正确的儿童观念,使师生关系成为新的交互主体,使师生之间的角色地位有根本性的变化。在教学上,老师将把以儿童为中心的观念转化成实际教学行为,从相对抽象的“儿童社会本位”发现一个较为抽象的停点,实际落脚位,下面主要以《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为例。
        教学活动目标:①通过还原情境和游戏化,让学生再次体会燕子新发现,正确地朗诵课文,考虑到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他们的影响,自己爱玩游戏,喜欢玩游戏,也爱玩游戏的心理特征;②结合感情体验,认识感叹号表示语气;③对“仔细”这个词的意思直接了解。三个教学目标是遵循视觉思考能力强,感知直觉能力强的规则实现视觉思考能力。
        选择教学策略:①现场调查采访:看到小燕子们津津有味地读着,老师想采访我们,哪一个是本意去接受教师采访的?②直观比较:当你回家的时候,你连续两次叫“妈妈”,这是什么原因呢?大喊“妈妈”就好了吗?③扮演角色:这次你看到了什么小燕子?三个策略让学生喜闻乐见。
        语言训练过程:读完这篇课文后,老师与其他孩子们一起玩抢答案游戏,他们开始参与抢答案。用“按问话顺序表示”。老师先问:瓜和燕子之间的区别,母亲先问:这个冬瓜与茄子之间的最大差别究竟是什么?学生纷纷回答:冬瓜很大,茄子也很小。老师按顺序排列:这两种之间有什么不同?学生进行抢答:茄子很小,冬瓜大。老师问:茄子,冬瓜,还有什么区别?学生抢答:冬瓜绿,茄子紫!老师们又换了顺序:冬瓜与茄子有什么区别?学生们抢答:冬瓜绿,茄子紫!你看,这是个枯燥无味的语言训练,因借着抢答题目的机会变得很生动,有趣。在这种有趣、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生也会觉得这是一种欢乐的飞扬。学习效果仍然没有效果吗?
        总之,为儿童长大服务的语文老师,我们要立足“儿童本位”,了解孩子的本质,并与他们相适应。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会像鱼得水一样,返璞归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1[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628-6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