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信息技术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4/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1月第1期   作者:周慧
[导读]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极大的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且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
        周慧
        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第二中学

        摘要: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极大的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且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新课程理念的背景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实现教学方式的优化,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本文以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展开探讨,仅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语文教学;应用
        高中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颇受广大师生欢迎。近年来,我观摩了校内外及省内外的一些高中语文优质课比赛活动,发现很多参赛教师在进行公开课和观摩课教学时都喜欢使用多媒体设备和信息技术。但是,不少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设备和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时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师应善于运用信息技术,对教学评价、教学方式进行有效改善,促使高中语文教学的测评观念、方法与技术能够与时俱进。这便要求教师将信息技术的功能进行拓展,使高中语文教学满足时代要求与学生需求。
        一、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促进学生理解课文。
        有的学生读完一篇文章,往往不能深刻领会其内涵,尤其是说明文,老师的讲解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此,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将实物直观呈现在学生面前,在学生脑海中形成直观体验,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例如,在教学《中国建筑的特征》这一课时,很多学生对中国建筑都了解不太深,甚至有的老师也了解不多,所以本节课教学仅仅是照本宣科,无法让学生形成直观表象。为此,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实施教学,根据课文介绍配以相关的图片或动画制作程序,并用大屏幕鲜明展示语言文字,还可以用大屏幕播放代表性建筑介介绍画面,用精美图片增加学生的感性认知,便于学生更深刻地了解中国建筑的特征,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此外,在传统语文教学中,由于受到课堂时间的限制和教师的知识面等的影响,导致教师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比较单一和滞后。借助信息技术,可以方便教师通过检索功能查找到各种有用的资料和信息,而且可以通过课堂链接方式呈现给学生。例如,教学一篇课文的作者及背景时,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只能借助参考书或课文注释给学生进行简要的描述与介绍,这样的方法只能让学生从浅层次上了解与作者相关的基本资料,无法深刻理解和感悟作者的写作意图。为此,教师可以借助网络设计多媒体课件,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形象,让学生直观领悟和体会,在学生脑海中形成深刻印象。
        二、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实现共享协作学习。
        信息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料和更加广阔的学习平台,实现了资源的共享,为学生进行协作学习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需要的学习资料,同时可以在网络上交流沟通,分享学习经验和学习成果,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长亭送别》这节课的时候,在备课中将搜集的资料分成了五个学习模块:同步练习、问题探究、文本研究、相关资料、学习指导,分析人物的性格,分析文章的各种修辞手法。另外,信息技术的使用还实现了学习渠道的拓宽,学生可以在课外搜集需要的学习资料,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窦娥冤》这节课时,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网址,学生可以通过这个链接欣赏曲词的音韵美和抒情美,搜集自己需要的学习资料。这样,一方面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学生学习渠道,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锻炼了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一举两得。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创建校园论坛和班级论坛,同学们可以在论坛上发帖留言,既可以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和学习经验,又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寻求别人的帮助,让同学们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营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多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但未能考虑到这种教学方法会给学生带来的枯燥感与空洞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有研究表明,如今高中语文教学效率低下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教师不能对教学资料实现系统整合,进而降低了课堂的趣味性。在这种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均十分枯燥的情况下,是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而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可突破时间及空间上的限制,最大程度的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进而让其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所在。
        例如在讲解《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时,教师可在课前搜集作者的背景资料及同课文内容相关的视频或音乐,并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对其中的意向进行掌握,逐渐步入意境。同时若学生对其中的内容无法在短时间内理解,还能利用多媒体进行反复观看,有利于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并对默会知识进行掌握。而默会知识是指教学中不可系统表述的内容,并且有研究表示,教材中的默会知识较明确知识更多,对的人的思维有决定性作用。另外教师要对信息技术的导入内容做针对性的选择,达到引发学生共鸣的作用。
        四、简化内容,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
        语文学习以汉字为主要表现,形式有词语、谚语、句子、语段、文章等。同时汉语作为我们的母语,学生学习起来时难度会较其他学科低。而我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代学者喜欢用晦涩难懂的文言文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面对高中学生学习能力与认知能力均较差的情况,在学习这类文章时,学生会明显感到吃力,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才能实现准确理解。为改善这一情况,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高效开展教学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进行《师说》的课堂教学时,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在网络上搜集一些关于“尊师重道”的视频,并在课上播放,同时采用PPT的形式对其中重点字词的不同词义进行罗列,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准确的把握,充分发挥其应用优势,实现语文知识由抽象向直观、由复杂到具体的转变,使学生更易接受与吸收知识。
        五、总结
        总之,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提供的是超大的信息量和多媒体信息的传递方式。从学生的认知过程来分析,由于学生对计算机的依赖,往往使语文知识的呈现变得更直接,而学生思维的时间和空间往往被忽视,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常常被计算机替代。因此,“整合”一定要把握好信息技术使用的度,注意时机和时间,注意为学生提供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动脑学语文、做语文。在做语文中,体验语文,切切实实学到语文知识,从而培养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叶丹.试论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资源的整合[J].中国校外教育,2019(14):198-199.
        [2]张玉萍.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整合研究[J].信息记录材料,2019(02):87-89.
        [3]赖江雪.探究信息技术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影响[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2):90.
        [4]杨伟平.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深度融合对策探讨[J].青海教育,2019(04):56-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