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发表时间:2021/4/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1月第1期   作者:郑璐
[导读] 小学生对语文课程内容的理解较差,教师若想提高课堂效率
        郑璐
        河南省驻马店市  驻马店市第三小学  463000
        摘要:小学生对语文课程内容的理解较差,教师若想提高课堂效率,就需要在课程模式上加以改变,便于学生理解课堂内容,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语文课程中,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常常出现,大大降低了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阅读教学,是小学生学习的主要要内容之一。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需要抓住时机拓展知识,提升学生的知识积累。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形式
        
        小学阶段学生上课没有耐心,尤其表现在低年级学生的课堂教学之中。学生在上课时有时会交头接耳,有时会趴在课桌上睡觉,有时互相传递纸条,还有极为好动的学生会在凳子上左右摆动,根本无法将一节课认真听完。语文课程又是急需耐心与耐力的课程,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一定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中认真听课。以下即是针对这种现象提出的几种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方法。
        一、拓展阅读背景
        在小学语文阅读中,为了帮助学生拓展知识,教师可以在教学开始时,先将阅读文章的背景进行介绍。在介绍过程中,将相关的阅读知识传达到小学生的耳中,从而使学生了解更多相关的阅读知识,帮助学生提升其阅读理解能力。
        如,在学习《孔子拜师》这一课文内容时,先安排了几名同学在课下排练小话剧,其中一位学生扮演孔子,一位学生扮演老子,还有几位学生举着树木或花草的牌子充当路边的风景,再将课文中与孔子相关的旁白内容改成孔子的心理活动,如文中的“孔子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这一句改为“我目前的知识水平远不如老子,我必须要去洛阳拜老子为师,聆听老子的教诲,才能够再教育别人啊!”这种话剧演出的形式,既能够锻炼表演者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课文的理解能力,也能够使台下的学生在观看时集中注意力,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一举两得。在学习语文课本中的《场景歌》时,就可以将课文中描绘的场景以播放视频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能够用眼睛去观察什么是“海鸥、沙滩、军舰、帆船、秧苗、稻田、鱼塘、花园、小溪、石桥、翠竹、飞鸟、队旗、铜号、‘红领巾’”。由于城市中的学生很少能够看到“秧苗、稻田、鱼塘、小溪、石桥”等事物,所以在课程中的展示还可以让学生认识更多的事物,让具体的形象呈现在孩子们的眼前,并将其映射到脑海里,形成固定的记忆,以此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巧妙设计课堂问题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由于定力不足,在课堂中常常表现出不良的行为习惯,这就需要语文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向学生进行提问,以引起学生的紧张精神,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学生能够转变自己的散漫行为,将精力集中在课堂学习之上。当然,语文教师所设置的教学问题应该是符合教学内容的,并且问题的设置要巧妙,使学生不会产生厌烦的情绪,而能从中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并乐于思考语文教师所提出的问题。
        比如,教授学生学习《十六年前的回忆》这一课文内容时,就可以运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当学生阅读全文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为什么文中说:‘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他又什么时候出去了。

’李大钊先生做的是什么工作呢?”这样就可将学生带入到思考之中。接下来,再为学生揭晓答案:“李大钊先生一直奋斗于我国的革命事业,是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一直为中国共产主义事业和民族解放而努力奋斗。当时正是为推翻北京军阀政府的斗争而献身的。”通过对李大钊先生英勇就义原因的解释,学生便对这一阅读中的李大钊先生的相关知识了解更为深入。所以说,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进行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拓展知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将阅读中的引申知识进行了解,使学生的文学积淀得以增加。比如,在教授学生学习《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一阅读时,便可以对学生的疑问意识进行培养。这一阅读本身,便是充满疑问意识的文章,同时也列举出了许多有关疑问对物理、化学、医学、数学的影响,由此,教师即可运用这一文章,让学生开始树立疑问意识。在学生阅读过这一文章内容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于这一文章主要思想的理解。这样便可使学生将文中透漏出的“真理与疑问”的关系进行了解,同时,还要告知学生,仅有疑问而不去探究是不行的,还应当遇到疑问时,勇敢地去探索疑问产生的原因,这样才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在学习过这一阅读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学习任务,让学生记录下自己在生活中或学习中遇到的疑问,并设计解决疑问的方案。这样在长久的时间里,便可使学生的疑问意识得以建立,使学生能够运用自己的疑问意识去探索更多的知识,从而丰富学生的文学修养,也可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三、作业形式分层化
        由于学生的性别的差异及智力发育的不均,在对同一问题的理解也有所差异,所以在给学生布置作业时,教师最好采用分层次布置作业的方法,这样能够让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入,对形成高效课堂也更有利。因此,教师可先调查学生的层次,并根据学生的层次布置容易解答、难易适中,较难理解的不同作业内容,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解答问题时,能够轻松应对,从而保留对自己的信心,不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在执教《山居秋暝》这首古诗之后,我为学生设计的作业形式便是分层型。根据学生对于古诗词的不同掌握水平,为学生设计不同的作业内容。对于古诗词理解水平较低的学生而言,为其布置的作业形式比较简单,让这类学生背诵并默写这首古诗,以便学生能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反复背诵练习,从而熟悉古诗词的语言,达到能够背诵、默写的程度。对于处于中间水平的学生而言,让学生进行写话练习,写出这首古诗所描绘的场景与内容,这可以锻炼学生对这首古诗词的理解能力,提升学生对古诗词语言的转化能力。对于理解水平比较高的学生而言,为学生设计的作业内容则是让学生回忆学过的王维的其他诗作,需要举例,并与此诗中所描绘的场景进行对比分析,谈论其中描绘场景的异同。由此对学生的诗词分析能力、阅读能力进行培养。在学生完成各自的作业内容后,教师还可以将不同水平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进行对比,让学生之间形成竞赛形式,激励学生进步,使学生能够朝着更高水平的而努力。所以,设计分层型家庭作业对于不同学生的智能拓展与培养有积极作用。
        在小学语文高年级家庭作业的设计上,教师要想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完成家庭作业,从作业中巩固知识,形成学习能力,就需要对家庭作业的形式进行设计。自编型家庭作业可以调动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兴趣,巩固学生对语文课文中生字词的认识;合作型家庭作业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思维角度看待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分层型家庭作业可以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激励,促进学生智能的进步;实践型家庭作业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锻炼学生的策划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
        参考文献:
        [1]孙艳莉.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18):57.
        [2]万可.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孝文化教育的研究[D].扬州大学,2017.
        [3]杨秀玉.浅谈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赤子(上中旬),2015-03-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