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形象思维教学法

发表时间:2021/4/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1月第1期   作者:柴桂华
[导读] 在新课程改革中,对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数学情境
        柴桂华
        河北省邢台市临西县下堡寺镇校区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中,对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数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遵循小学生形象思维特征的发展规律,结合教材教学内容,为学生探索形象思维教学策略,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与质量。本文以浅谈小学数学形象思维教学法为题,通过图形对比法提高学生数学理解能力;实物演示法,吸引学生目光;观察分析法,增强学生思维三个途径,具体阐述形象思维与数学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希望能够为广大同仁带来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形象思维;数学理解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照本宣科,但是抽象的数学知识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导致很多学生认为数学抽象难懂,甚至产生了数学学习抵触心理,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寻求更加有效科学的学习方法,结合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为学生创设有效的学习环境。形象思维教学法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同时也能够推动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如虎添翼。以下是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工作所总结的教学经验:
        一、图形对比法,提高学生理解
        数形结合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教师在讲解抽象的数学关系时,当学生出现理解困难时,教师便可以通过图形与文字的配合来表示数量或数学关系,使学生直观地观察到其中所蕴含的数学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图形对比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清晰地掌握两种相似概念的数学理论,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深刻的理解数学知识,并掌握数学知识。那么如何进行图形对比法呢?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刻画清晰的数量关系图,引导学生进行对比,使学生在对比中观察与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
        例如,教师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为了让学生深刻地理解面积公式:面积等于底乘高,此时教师为学生展示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两种图形。首先让学生探究两个图形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学生回答:“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相同点是对边相等、对角相等,不同点是长方形都是直角平行,四边形并不是直角。”紧接着教师在让学生进行探究,如何将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此时学生拿出自己的练习册不断地绘画进行尝试变换图形,最终发现:“为平行四边形作高,然后平移两侧分割的图形,便可以变成长方形。”当学生得出结论之后,教师通过信息技术设备为学生动态化演示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的过程,最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高与长方形的宽是否一致?此时学生表示:“当平行四边形的高与长方形的宽长度相同时,面积相同。”由此学生便可以通过对两个图形的对比分析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求解公式,也能够深刻地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总之,图形对比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作为教师应该在合适的教学内容背景下,选择图形对比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形象思维的对比下理解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降低学习难度。作为学生也应该与教师积极配合,参与图形对比的教学活动,切实提高自身的思考能力,从而掌握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实物演示法,吸引学生目光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当教师为学生展示一系列的数字或者图形之后,学生在理解上很容易出现困难,同时也会倍感枯燥,进而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产生抵触心理。为此教师可以采用实物演示的方式为学生创设具体的学习情境,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并提高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那么如何进行实物演示法呢?第一,教师可以选择信息技术设备为学生播放相关图像与信息,使学生直观地看到学习资源;第二,教师可以将真实物体带入教室,吸引学生眼球,并为学生创设相关情景,既能够活跃课堂氛围,也能够为学生带来新颖的学习体验,从而提高本节课的教学效率。


        例如,教师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通过信息技术设备向学生展示精美的课件,课堂中教师向学生展示了三个小面包并打出一个问号,询问学生:“应该如何将三个小面包平均的分给两位同学?”此时大家纷纷进行讨论,有的学生说:“可以每人分一个。”其他学生进行反驳:“剩下一个面包,如何分呢?”该同学思考之后继续说:“可以把这个面包分开,一人一半。”此时教师便可以引出“分数的概念”。为了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保持高涨,教师便从包里拿出三个小面包,瞬间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吸引了学生的学习目光。紧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数的概念,并理解分数的实际意义,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也能够创设活跃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的学习激情始终高涨,思维运转更加快速,从而使得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产生深刻的印象。
        总之,实物演示法就是为学生创设一个具体的数学情境,使学生在此情境中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既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数学理解能力,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在此情境中增强自身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此外,教师也可以采用道具演示的方式为学生创设情境也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目光,使学生始终跟随教师的教学节奏开展学习活动。
        三、观察分析法,增强学生思维
        发现数量关系之间的规律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察与分析能力,使学生能够在一系列的数字与图形的变化之中,找出其中的规律,并进行延伸与推理,从而不断地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并运用数学解决一系列的实际问题。此时教师便需要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一同进行数学推理,从而找出其中的规律。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每一项数学学习内容都适用观察分析法,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需要进行相应的选择,否则容易出现“驴唇不对马嘴”的教学现象,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质量不断地下降。
        例如,教师在教学《乘法交换律》时,在黑板上为学生随机写下了三列算式,第一列为3×4=12;4×3=12,第二列为5×6=30;6×5=30,第三列为7×8=42;8×7=42,然后教师让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并总结出这三列数字之间的规律,有的学生很快便得出答案说:“两个数相乘,即使两个数的位置前后变化,得数不变。”此时教师给予肯定,然后写出了乘法交换律的公式。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了发展,同时也增强了对乘法交换律的理解。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观察理解能力,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列错误的数字规律案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找出其中的错误,既能够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同时也能够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帮助学生养成爱观察、爱思考的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总之,观察分析的方式能够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更加仔细与认真,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时刻向学生渗透观察分析法的重要性,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同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为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形象思维教学法通常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使学生能够用肉眼可见的方式来探索与分析数学规律,从而帮助学生切实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未来的教研道路上探索更多的形象思维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逻辑,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中真实有效地获取知识,并帮助学生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最后希望每一个数学教师都能够重视形象思维教学方式,并灵活地运用该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也希望每一个小学生都能够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的数学核心素养,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爱霞.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融入与渗透探究[J].学周刊,2020(36):117-118.
        [2]田玉.基于形象思维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探究[J].小学生(下旬刊),2020(12):12.
        [3]徐秀萍.形象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0(10):152-1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