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文
浙江省杭州市采荷第二幼儿园
摘要:作为幼儿成长过程中的常见现象之一,好恶行为对幼儿的成长、学习等有一定的负面影响。那么,什么是好恶?好恶现象的根源是什么?怎样才能更好地解决幼儿的好恶问题呢?在此,通过认真思考和深入分析,本人从幼儿好恶的行为概况、幼儿好恶行为产生的原因和幼儿好恶行为的解决办法三个方面进行了周密思考和分析。其中,在第一部分的概述中,笔者详细指出了好恶现象的危害和关注幼儿平衡饮食的重要作用;在第二部分的概述中,笔者从学校、家庭及周围环境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在第三部分的概述中,笔者从监护人、结合学校、幼儿自身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可以为在幼儿教育第一线奋斗的教师、家长等提供参考经验。
关键词:幼儿园;好恶行为;对策
幼儿处于身心健康迅速发展的时期,如果能使幼儿更健康地成长,学习愉快,教师、家长应重视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均衡饮食中全面提高幼儿的身体素养,使其以更健康的身体、更积极乐观的心态投入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但受多种原因的影响,幼儿在饮食方面的表现不太积极。挑剔在幼儿教育管理过程中已成为日常现象。当前形势下,如何在教育管理中解决幼儿的挑剔问题已成为教师、家长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在这里,笔者从以下三点浅谈自己的理解和自觉。
一、幼儿好恶的行为概况
本文中的幼儿的好恶行为主要是指幼儿在吃饭时以各种理由拒绝食用食物,或者对某些食物产生依恋。作为不合理的饮食生活,挑剔不仅使幼儿无法获得成长所需的营养,而且对幼儿的集中注意力、学习能力的培养起到消极的作用。我们应充分关心幼儿的好恶行为,对幼儿的好恶行为确立全面、客观、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在教育管理过程中给予幼儿科学的指导,使幼儿能够在科学、合理的饮食建议下获得成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健康、茁壮地成长。
那么,关注幼儿的喜好有什么样的积极作用呢?在本人看来,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了解幼儿的膳食状况,及时纠正幼儿的膳食偏差。在日常生活中,性格特征和成长环境不同的幼儿有着独特的饮食偏好。独特的饮食爱好本身就是没有厚度,但是偏爱某种食材而拒绝吃其他食物,或者禁食某种食材,幼儿就不能在饮食中获得更全面的营养。也就是说,只要熟练掌握幼儿饮食的喜好和饮食规律等信息,就能及时有效地纠正幼儿饮食的偏差。例如,在与幼儿监护人的交流中,笔者发现大多数幼儿不喜欢胡椒、韭菜、萝卜、芹菜等具有独特气味的蔬菜。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将这些蔬菜的营养等告诉他们,立即纠正他们错误的饮食观念等。其次,让幼儿及其家长树立正确的饮食观,了解均衡饮食的好处和好恶的严重危害,使他们在饮食过程中尽可能克服自己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实现饮食的营养均衡化和全面化。最后,关注幼儿的饮食状况有助于加强学校、家庭等的交流与沟通,以幼儿在家教育模式取得更好的发展前景。
二、幼儿好恶行为产生的原因
“正因为有原因才有果,事情发生也有原因”,幼儿的喜好和厌恶也是一样的。教师和家长要有效纠正幼儿的挑剔行为,就必须深刻理解幼儿挑剔行为的根源。只有这样,教师和家长才能在幼儿教育管理过程中进行对症治疗,将好恶行为从疾病中除去。在此,通过长期的理论研究和幼儿教育管理实践分析,笔者从学校、家庭、周围的饮食环境等三个方面谈到了自己的理解。
1.学校的原因
作为幼儿学习、生活的最重要场所之一,学校不仅能让幼儿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还能教育幼儿如何与他人和谐相处,使他们成为受欢迎的人。然而,许多家长认为,许多幼儿上学后,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挑食现象。
在幼儿饮食管理过程中,许多教师通过竞争、鼓励、食物营养及其作用等来诱导幼儿饮食。
例如,对于大多数不吃蛋黄的幼儿来说,很多教师都认为“这个蛋黄的营养是最丰富的,含有能让大脑变聪明的营养物质,多吃蛋黄就会变聪明”,受到保育教师循善诱导,也有按照教师的指示吃蛋黄的幼儿,但是依然有很多幼儿不吃蛋黄。在引导幼儿合理饮食的过程中,很多教师都重视引导幼儿饮食的兴趣和欲望刺激,但是却忽视了幼儿好恶行为的根本原因。因此,在不知道幼儿强烈拒绝食物的原因的基础上,教师在吃饭时进行对症疗法,给予幼儿适当的指导和指导。与此同时,很多教师在引导幼儿饮食时过于依赖奖励手段。另外,一些学校严格拥有“吃不睡”的教育管理理念,规定了幼儿吃饭时不用语言。在吃饭的时候,有的幼儿正在吃饭,被一些事物所吸引,然后就中断了吃饭。因此,为了保证幼儿的顺利饮食,很多教师选择了视而不见。长此以往,被忽视的幼儿逐渐失去了表达自己意志的想法。
2.家庭成因
在幼儿饮食习惯发展的过程中,家长和家庭的教育作用非常重要。因此,幼儿的许多不良饮食习惯,如好恶、偏食、厌食等也是受家庭影响形成的。
幼儿是一个家庭的中心、重心,家里有什么食物,父母会选择最好的那部分给幼儿。迄今为止,幼儿经常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错误观念,养成喜好、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在幼儿的饮食管理方面,很多家长在喂养幼儿的过程中不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则和认知发展规则等,以强制饮食的方式让孩子吃不喜欢的食物。这种方式可以暂时让幼儿吃不喜欢的食物,但会引起幼儿的反抗情绪,对这种食物产生更强烈的拒绝心理。一部分监护人采用迂回战略,引导孩子用孩子喜欢的食物和玩具等积极地吃眼前的食物。这种方式比强迫幼儿吃饭的方式温和,但由于这种观念的长期影响,幼儿一定会形成畸形的饮食观,即“我要为监护人吃饭,所以会得到相应的报酬”。受这种观念的影响,他们更难参加科学食品排行。再加上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的繁忙,吃饭的时间成为与家人交流、沟通的最佳契机。因此,许多家长认为饮食时间是教育幼儿人生道理的好机会,使饮食时间成为枯燥乏味的思想道德教育课程。受此影响,很多幼儿失去了饮食的欲望,在不知道饮食味道的情况下就结束了饮食。
此外,家长的喜好也是直接导致幼儿喜好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实践调查活动中,笔者发现了顽固地拒绝自己从未尝试过的食物的幼儿。其理由是父母非常讨厌这个食物,对孩子说“这个东西的味道很难吃,一闻味道就很难受”。所以,当被问到为什么不喜欢香菜和西红柿时,也有孩子回答“因为爸爸妈妈不想吃”“爸爸妈妈说很难吃”等。迄今为止,受监护人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些幼儿当然对这些食物没有好奇心,也没有尝试的欲望。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会有意拒绝这种食物。
3.周围环境的原因
生活环境对幼儿不良饮食的形成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学习和生活中,幼儿不仅要接触各种零食广告,还要通过推荐和介绍周围的幼儿来切实尝试零食。这样,由于周边环境的影响,自我约束力低的幼儿经常被零食强烈地抓住饮食欲,而且也有以零食为主食的幼儿。同时,不喜欢的孩子们,看到其他同伴喜欢,就会选择喜欢的食物,把讨厌的食物扔掉。长期以来,幼儿养成好恶、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
总之,幼儿的好恶百害而无益,教师、家长在深入理解这一事实的基础上,要深入了解幼儿好恶的内在原因,并在此基础上采取一系列可行的措施,在随后的教育管理和家庭生活中纠正幼儿好恶的习惯,使幼儿能够更健康地成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幼儿教育管理事业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光和热,使幼儿在不久的将来会展现自己更好的一面,并取得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刘淑美,刘馨,崔淑婧.北京市城区2~3岁幼儿饮食行为和家长喂养行为的调查研究[J].幼儿教育,2012(11):37-41.
[2]林翠珠.幼儿好恶、偏食原因分析及矫正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5(1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