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幼儿园生活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1/4/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1月第1期   作者:唐淑霞
[导读] 幼儿园生活教育存在许多不足,如:重智力培养忽视生活教育、教育方式理论化等,这些现象都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唐淑霞
        甘肃省平凉市华亭市砚峡社区幼儿园
        摘要:幼儿园生活教育存在许多不足,如:重智力培养忽视生活教育、教育方式理论化等,这些现象都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故此,本文基于幼儿园生活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为题,通过幼儿园生活教育中存在问题、幼儿园生活教育的对策研究的研究,希望能够促进幼儿生活自理技能提升,感受自我服务带来的乐趣与自豪感,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将会为幼儿未来拥有高品质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幼儿园;生活教学;问题与对策
        《指南》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围绕“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目标,提出养成有规律的生活、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卫生习惯等教育建议;围绕“掌握生活自理的基本方法”目标,提出进餐、盥洗、排泄后自理、穿脱衣物鞋袜、整理生活学习用品等教育建议[1]。这些建议的提出都体现了国家对幼儿从小形成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视,充分肯定了幼儿阶段进行生活教育的重要性。但是由于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背景下,幼儿阶段生活教育中存在很多不足性,如:重视智力教育,轻视生活教育,生活教育方法单一机械化等现象,这些都不利于推进幼儿园生活教育质量的提高。为此,本文基于幼儿园生活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为题,通过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实践感悟基础上,谈论几方面的教学看法,希望能够进一步整体提升幼儿园生活教育质量,全面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素质的可持续发展。
        一、幼儿园生活教育中存在问题
        实施幼儿园生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生活教育重视不够。幼师对生活教育没有建立正确认识,对生活教育不重视,这也导致教学方法比较传统化、粗放化,这样不能为生活教学创造良好的教学条件,降低生活教育的质量。第二,生活教育保教结合不协调。部分幼儿园中幼师与保育员的分工延续着传统做法,幼师负责教育工作及教研工作,保育员负责幼儿吃喝拉撒等生活保育,两个岗位之间有着明确的界限,双方缺乏有效的沟通及教养方法的不协调,最终也降低了生活教育的功效。第三,生活教育途径不多。幼师对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只是蜻蜓点水一般说教,并没有投入更多精力开发与探索生活教育的活动、游戏、区域等方式,这将导致幼儿习得的方法不科学,较为碎片化,无法真正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第四,家园配合不当。家庭作为幼儿第一所学校,在发展幼儿良好生活习惯上扮演着主要教育角色,但是由于家园之间沟通较少,家庭教生活教育意识不够,造成幼儿在园内习得的各种生活良好习惯,都无法在家庭环境下进行实践,这样将会严重阻碍幼儿生活良好习惯的养成,进一步降低幼儿生活教育的效率及质量。
        二、幼儿园生活教育的对策研究
        1.树立正确生活教育理念
        正如,思维意识决定人类的行为逻辑发展与合理走向。所以想要更好地提升幼儿生活教育的质量,必须要重新理解生活教育内涵,树立正确的生活教育理念,这将是有效开展生活教育的基础。首先,在幼儿生活教育上要重点关注幼儿生活质量,包括良好的环境和和谐、友善的人际关系,同时还要关注幼儿健康行为习惯的养成,进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生活方式,最大化促进幼儿健康发展。其次,在幼师在开展生活教育过程中,必须要立足“以幼为本”,树立“幼儿健康观”,坚持“以养为主,保教并重”的原则,充分挖掘每个生活环节的教育价值,完善幼儿园生活教育的管理。例如,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及兴趣上,设计符合幼儿相关的生活教育目标,这样将会有效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再如,根据幼儿好动易玩的学习特点,设计出一日活动的组织策略,加强幼儿生活良好习惯的养成的连续性。这样在幼师树立正确生活教育理念,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


        2. 加强保教结合教育方式
        良好的生活教育离不开保育员,因此要正确认识“保教合一”的教育作用,要树立“每个接触幼儿的人都是教育者”理念,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例如,幼儿洗手环节而言,这是在幼儿园各项活动及生活起居上出现频率最多的,那么培养幼儿正确洗手习惯,养成讲卫生、勤洗手的习惯,不仅保证了幼儿身体健康,减少发病几率,也将促进幼儿仪容仪表的整洁干净,充分发展幼儿个人魅力的展现。那么针对幼儿洗手不正确、洗手时间不足、洗手不仔细、手上有肥皂泡等现象,幼师要借助比赛化方式激发幼儿的主动参与性,提高幼儿正确洗手的执行力,进而推动幼儿掌握洗手的正确技巧。然后幼师与保育员做好协调沟通,促使保育员在负责幼儿生活起居过程中,发挥监督与记录的作用,这样将会大大促进幼儿洗手良好习惯的养成。这样在生活教育过程中随之保育员的参与,将会大幅度提升生活教学指导的针对性,更好地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快速内涵到幼儿的行为逻辑中,实现高效化、优质性的教学效果。
        3.实施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
        在幼儿生活教育过程中开展寓教于乐教育活动,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为此,幼师应该在生活教育内容上科学合理设计寓教于乐教学方案,从而整体性加强幼儿生活教育的质量。例如,幼师可以开展“说做一体化练习活动”,以游戏的方式和口吻进行说做操作练习。如:在指导幼儿练习穿袜子的过程中,幼师可以创编一首“穿袜歌”的儿歌,然后组织幼儿在边念、边玩、边做中学习——“小手摸到小屁股,两手捏住翻到头,小脚轻轻往里游,袜头套好脚趾头,屁股兜住脚后跟,轻轻一拉穿好它。”同时,还要增加比赛化元素,从听着、唱着儿歌去比赛,这样将会推动幼儿主动学习穿袜子过程,从而最终实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再如:幼师还可以开展“主题式扮演活动”,幼师提前准备活动内容和材料,通过角色游戏、情境表演、哑剧表演的教学形式,促进幼儿在角色表扬过程中获得愉快性学习体验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如:幼师组织幼儿开展角色情境扮演《爱讲卫生的小浣熊》《小猪变干净了》《漏嘴吧的大公鸡》等,根据文中对应不同的角色扮演中获取相关的知识,真正感受到爱清洁、讲卫生等好习惯带给自己的情感性体验,这样将实现乐中学、学中乐、乐中长的教学目的,最大化提升生活教育的效率。
        4.树立生活教育大教育观
        在生活教育过程中幼师需要树立生活教育大教育观,充分发挥幼儿园、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化教育,真正为幼儿创造优质的条件,促进幼儿生活良好习惯的快速形成。良好的卫生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的支持,为此幼师需要建立与家长沟通的渠道,如:通过召开家长会、育人交流会、建立微信平台的社区,有效对幼儿生活教育的重要性,对于幼儿未来发展起到的现实教育意义都进行普及化传播,使得幼儿家长能够提高自己的教育站位,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能够优化自己家庭教育方式,实现家园教育理念统一化,这样才能将幼儿习得幼儿园良好行为习惯带到家庭中进行实践,从而使得家庭教育成为幼儿园生活教育的延伸与补充。此外,幼师还需要为幼儿创造社会性平台,增强幼儿参与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体验,进而促进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快速养成。如:设计生活小能手——擂台赛,然后幼师组织幼儿走进社区或者养老院,做一些义务性活动,这样不仅有效加强幼儿实践性能力,也从实践操作过程中不断将良好的生活习惯内化到自我行为逻辑中成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总而言之,幼师作为幼儿生活教育最为重要、最为基础的力量,也是高品质幼儿生活最为主要的缔造者、创造者,为此,幼师需要立足幼本教学定位上,积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兴趣特点上,提出形式多元、趣味互动的生活教育方法,这样才能最大化提升生活教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主编《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欧新明.学前儿童健康教育[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3]宋文霞,王翠霞.幼儿园一日生活环节的组织策略[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