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萌
浙江省杭州市景和幼儿园
摘要:幼儿园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教育学生知识,而是保护幼儿的生命健康,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目前我园幼儿基本以幼儿为主,而且这些幼儿生活的环境都是,具有美好的自然环境,同时在充满兴趣的同时也隐藏着巨大危机。许多幼儿年龄小,身心发展不成熟,无法预见其危险,导致幼儿事故发生,这主要是由于缺乏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本文主要提出了提高幼儿安全意识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幼儿园 安全教育 问题与建议
幼儿园的学生基本上在3~6岁之间。这些学生年龄小,身心发展不成熟,是自我保护能力最差的一组。因此,为了降低幼儿事故发生的概率,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必须开展安全教育课程,以满足学生的积极性、好奇心和知识欲的特点开展教育。由于我园大部分学生来自,在硬件设施方面不完善,存在老化的风险,学生面临的危险更加严重。由于硬件设施不仅存在风险,而且儿童由爷爷奶奶抚养,这些儿童接受的教育更加不完善,这些儿童面临的风险更加严重,对儿童实施安全教育课程是当今儿童教育的主要任务。
一、现阶段学前安全教育与管理状况
(一)不重视学前安全教育
在幼儿园,幼儿教育只学习基础知识,其次学习美术、音乐、舞蹈、体育等艺术,忽视学生安全方面的教育。幼儿园还不是义务教育的阶段,不能引起社会和教师的注意,教育系统等也存在很大的不足。幼儿教育缺乏正规教师和教材,导致幼儿教育存在重大问题。例如,安全教育没有及时进行,学生缺乏安全防范意识。此外,有些学校可能开展安全教育课程,但没有进行真正的训练,或者有些学校开展安全教育课程,是通过讲故事的方法和说理论的方法开展的,由于缺乏必要的实践,幼儿园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变得薄弱。
(二)幼儿园教师能力不强
幼儿园,特别是幼儿园,因为不受教育界和整个社会的重视,在教师的能力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特别是在地区。例如,正规教师不足、教师质量不同等。目前,学校教育分为公办和民办两大类,在许多国家经营幼儿园中出现教师留岗现象,公办教师年龄老龄化现象较为严重,民办教师专业能力较差的人较多,素质较低等问题突出。
(三)幼儿园基础设施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幼儿园里有很多让学生玩耍的设施,如秋千、滑梯等,这些设施为学生的课外活动提供了重要条件,同时这些设施也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如许多幼儿园的设施存在老化和多年的修理不足的问题,给幼儿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家长和教师对孩子的全面保护过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发生事故的概率,但这种保护也不完全正确。长期受到父母和教师的保护,导致学生自我保护能力不足,学生的安全意识没有提高。
二、如何有效加强幼儿园安全管理水平
(一)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幼儿自我保护
幼儿的生活习惯和自我保护意识关系密切、相辅相成。只有让幼儿具备必要的生活技能,才能避免伤害。例如,在学校里厕所有意识地排队,可以避免因拥挤引起的冲突;鞋带系紧可以避免摔跤;饮水前试试水温,不烫伤自己;吃鱼肉时注意鱼刺,不刺喉咙;吃饭时禁止笑闹,吃饭时呼吸。幼儿年龄虽小,但父母永远不能代替自己,学会自立,才能有自我保护能力。
(二)创设情景教育,进行户外活动的安全管理
为了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教师可以在幼儿园的教室和走廊上贴上安全警告漫画,让孩子一边看照片一边学习安全知识。上下楼梯也是幼儿必须具备的安全常识。
幼儿园教师可以和孩子一起做小汽车、交通灯等,通过手工授课让孩子明白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同时记住各种信号灯的含义,从小就能遵守交通规则。
受年龄影响,多数幼儿动作多而不安静,学校开展的野外教育活动是他们最喜欢的课程。但由于室外开展教育活动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高,很多教师不愿意在室外开展教育活动。有些孩子在玩的时候忘记了安全,摔倒受伤。因此,教师在开展野外活动时,要注意孩子们的人身安全、适度活动,以免在玩耍中发生安全事故。另外,教师应全面观察每个孩子的情况,尽量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结合日常生活,加强幼儿自我保护能力
处于幼儿阶段的孩子无论是语言还是行动表现力都很差,会模仿周围大人的一举一动。结合学生的特点,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开展一些情景模拟,使学生在表演过程中掌握安全知识。例如,幼儿不得接触电器、插座、电线等危险品。雷雨天气的话,大树下和电线杆等避雨,不能避雷。生病的时候要听父母的吩咐,不能随便吃药。不能吃腐败变质和过期的食物,防止中毒事件。另外,教师还要教育孩子远离危险地区,不要爬墙、爬树,远离窗边。在手工授课中,教师必须向学生说明如何使用剪刀和手刀等器具来防止学生受伤。
(四)利用生活和游戏,帮助幼儿自我保护
幼儿人格行为的形成与他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和家长应利用生活课程,帮助孩子养成自我保护意识。为了让孩子理解尖锐刀具的危害,教师设计了“手指断了”主题的课程内容,让孩子看录像,直观地看到尖锐的东西是怎样伤害手指的,让孩子理解伤害手指后的危害。录像播放结束后,指导幼儿正确使用剪刀、游戏棒等锐利的工具。最后,为了让幼儿知道身体状况不好后立即通知教师和家长,教师可以设计以“生病后”为主题的活动课,设计一些情景展示的环节,使幼儿能够识别身体的各个部位,以后生病就能立即通知父母身体的哪个部位不舒服,避免延缓病情。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授课方式,教师可以设计新鲜有趣的游戏,将安全知识融入游戏中,在幼儿玩耍过程中轻松掌握安全知识。
(五)通过家庭合作,提高幼儿自我保护能力
幼儿在学前教育阶段不能只依靠学校,家长的作用不容忽视。为了提高幼儿的安全责任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家长和教师之间应该合作,完成学前教育。有些安全教育内容需要家长与教师合作,如完成“自我保护”相关的教育内容,这些安全知识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孩子。但是,一些家长自身文化素养低下,缺乏安全意识,对安全问题疏忽大意,教师在教育中弥补家长的这一缺点,就容易弥补安全问题。一些偏僻山区幼儿园在入学初期组织家长召开安全会议,总结儿童身边存在的安全危险,研究教师和家长积极交流合作,提高幼儿自我保护意识的方法,保证幼儿能够健康安全成长。此外,学校可以向家长印发安全知识资料,有助于提高家长的安全意识。只有提高家长的安全意识,他们才能更好地帮助幼儿,使安全意识渗透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家长与教师之间达成合作共识,共同完成儿童安全教育任务,仅此便可取得工作成果倍增的教育效果。家庭环境和学校氛围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作用,两者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安全意识。
总之,保护每个幼儿的人身安全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对儿童安全意识的培养不仅要积极给予,还要学会让幼儿积极获得。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安全意识与自己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氛围密切相关,幼儿可以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学到更多的安全知识。家长和教师共同努力,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一定的安全常识,有自我保护能力,确保孩子的健康成长。另外,教师还要向孩子们说明自我保护的方法,以免在生活中发生安全事故。
参考文献:
[1]宋灵桂.幼儿园安全教育的有效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44):225-226.
[2]罗爱平.幼儿园安全管理战略[J].江西教育,2019(30):96.
[3]浅析中国幼儿园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31):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