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建安
广西省崇左市天等县上映乡上映中心小学
摘要:学生在进入小学阶段之后,因为基础的学习思维还没有完整的形成,在各个科目课堂的学习中,就会对于知识内容的理解速率,变得比较的缓慢,尤其是在学习数学知识内容的过程中,因为知识的理解难度是比其它科目要高的,这就要求学生需要逐渐的培养自身的数学学习思维,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也需要通过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本文就提高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研究,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提出指导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题能力研究;审题能力;教学形式;解题思维;检验习惯
教师在开展习题训练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多设置一些不同类型的题目,通过丰富题目的类型,对于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就可以进行有效的发展,学生所擅长的解题类型是不同的,这就会导致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并不能取得一个比较优异的分数,虽然分数并不能代表学生对于知识内容的掌握程度,但是在日常的练习过程中,以及在评价考核的过程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解题速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掌握薄弱的知识内容,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就需要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对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进行有效的激发,这样才可以有效的提高知识内容的讲解有效性,教师在提问学生的过程中,也可以让班级中的其他学生进行问题的思考,学生在解应用题的过程中,也需要反复的检验计算的过程。
一、提高学生审题能力
在培养学生审题意识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先让学生练习足够多的题目,这样才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在做题过程中的有效性,对于相同类型的题目,学生在做的过程中,需要有基本的判断理解能力,这样才可以减少解题所花费的具体时间,教师在小学教学中,在为学生总结概括知识内容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开展综合性的习题练习活动,对于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行有效的拓展,从而提高学生对于数学应用题的审题能力。
例如,在教授学生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拿出自己的数学学习道具,并且将相似或者是相同的形状结构,进行合理的划分,比如小明学生手中是有六个圆形的物体,也有八个柱状的物体,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进行自由的摆放,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提下,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对于手中的物体,进行合理的划分,比如六个圆形的物体,如果同时分为三个人,每个人可以分得同样的圆形物体么,学生可以将六个圆形的物体,分为三份,那么每一个人就能得到两个,如果进行列竖式的话,就是二乘以三,其结果也就是六,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运用,让学生观看屏幕中的画面内容,画面中一共是有四棵树,每一棵树中都有五个鸟,那么请问在这幅图画中一共有几只鸟,学生可以列出加法计算式,也可以列出乘法计算式,四乘以五,其最终的结果就是二十,也就是说树上一共有二十只鸟,在通过一些简单的图画内容展示乘法计算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的理解程度加深。
二、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
在激发学生探究学习兴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课下的时间中,对于知识内容进行预习,学生在熟悉知识内容的学习前提下,才可以跟上教师的教学思路,并且针对知识内容进行讨论交流,通过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在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借助丰富教学形式的方式,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素养进行有效的培养和提高,在现代化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途径也可以得到有效的拓展。
例如,在教授学生学习“平均分”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需要先对知识内容的讲解方式进行创新和丰富,这样才可以花费较少的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如果家中是有兄弟姐妹的,通常都会遇到零食的分配问题,教师可以构建相关的生活化教学情境,对于平均分的知识内容进行合理高效的讲解,比如现在一个袋子中,有八个苹果,如果是要平均分给五个人,那么应该在增加多少个苹果,学生就可以先将八个苹果,依次分给五个人,就会发现最后的两个人,只要两个苹果,而前三个人,每个人都有两个苹果,所以在加上两个苹果就可以了。
三、培养学生的解题思维
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下,学生的学习任务是不同的,对于知识内容的理解程度,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学习习惯的过程中,就需要在拓展知识内容讲解层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不同的解题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在形成抽象思维思维模式的过程中,也可以提高对于应用题的解题能力。
例如,在教授学生学习“数据收集整理”这一章节内容时,学生在进行统计活动调查的过程中,也可以遵守教材中例题的讲解,对于数据的收集方式进行合理的创新,这样才可以提高在调查活动中的做题效率,教师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方式的过程中,也可以对于学生的解题能力进行有效的提高,通过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学生在面对数据分析的过程中,也可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
四、培养学生的检验习惯
对于题目的检查习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学生计算失误的发生,从而提高学生的做题正确率,在数学科目的考试过程中,因为解题的时间是具有一定限制性的,学生在面对比较复杂题型的过程中,就可以先进行放弃,在整张试卷中的题目都进行了解之后,如果还有剩余的时间,学生就可以在对复杂的题目进行解答,这样才可以确保学生的基本得分情况。
例如,在教授学生学习“对称”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窗户对称性的过程中,就可以检验学生在课后的预习成果,以及对于知识内容的理解深度,在复习回顾之前所学习的图形类型和知识内容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让学生讨论,哪些图形是对称的,哪些图形不具备对称性,这样才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新知识内容的理解,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对于数学应用题的解题能力,学生在进行逻辑推理的过程中,也需要检验自己所做的题目的过程,是否具备完整性。
总而言之,在阅读题目的过程中,对于一些比较重要的信息点,可以先进行标记,这样学生在反复阅读题目的过程中,就可以从中找到不同解题信息的联系,突破问题的理解难度,解题的思路也会得到有效的拓展,教师在开展综合性练习活动的过程中,就需要让学生对于自身的逻辑推理能力进行有效的强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讲解教材中例题的时候,就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解题思维,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对于应用题的解题质量和解题效率。
参考文献:
[1]陈虎平.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J].人才资源开发,2016(22)
[2]王春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题能力[J].电子制作,2014(18)